APP下载

日本高校学生FD活动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启示

2019-08-08武华宝周安忠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峰会交流大学

武华宝,张 琳,周安忠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日本FD制度的背景

大学具有研究、教育、社会服务和学校管理功能。这分别对应知识的发现、传播、应用和控制机能。日本的大学不断承受着社会变化对它提出的合理化要求以及市场机制引进后的巨大压力,它面对的不再是规模扩大而是规模缩小的现实问题。国家结构性债务、财政赤字、经济萧条、低度成长等种种消极因素迫使大学做出组织调整,通过不同程度地缩小规模、裁剪员工、撤并机构来谋求再生已成为大学存续的关键。与此同时,日本高校学术前沿不断衍生,以学科为基础的讲座、专业、研究所、学院大量繁殖,在学术所包含的信息量增大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驱使下,要求大学教师对这些已经分化的学科进行有机结合,“竹叉”型教养教育的比重不断增加[1]。在这样的现实困境下,作为既是大学主要成员又是改革主体的教师,他们的使命、作用和功效也必然面对更多的问责。

日本为了促进大学的教育改革,在1991年实施了《大学设置标准大纲化》,文部科学省提出FD(Faculty Development)是大学教师的义务[2]。此后在2008年在《大学设置标准》中又强调FD 活动是各大高校的义务。因此,从高校到教师本人,都开始广泛开展和参与FD 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并且每年将FD 活动的开展情况做成年报,分享到学校网页或发表在期刊上,供社会各界人士监督。

二、日本学生FD的发展

所谓学生FD,就是对改善教育教学有兴趣的学生,从自身主体出发举办的一些活动,并寻求和大学的合作。所以它的关键词有三个:教育改善、学生主体、大学合作。也就是说,第一是以改善教育教学为目标。第二学生FD 不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是自下而上,由学生自主的开展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是通过和学生FD 的合作,使得大学的FD 更加活跃,更加有效。

在上世纪末,日本高校开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立命馆大学在1998年设立了教育开发支援中心 (FD 中心),开始了全校的 FD 活动。2001年,冈山大学开始学生FD 的活动,学生职员由各学院推荐选拔,学生和教师委员具有同等权利,且委员长由学生担任。2004年,立命馆大学创立了以支持教师教学为主要任务的ES(Educational Supporter),但ES 只关注特定的课程,目的是通过举办座谈会等倾听学生对课程的真实看法,并将其反映给FD 中心。2006年,学生开始正式的参与学校的FD 活动,最初招募的6 名学生除主要从事一些改善本校教学质量的活动外,还参加了2006年在冈山大学举办的第3 届教育改善学生交流会,接着在11月参加了立教大学举办的工作坊 “学生的课堂评价”。2007年5月,他们又在学校网站上正式公布立命馆大学的FD 定义中加入了“学生参与”的字样。根据这个定义,学校的FD 中心开始面向学生招募工作人员。这种“教职工协同共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模式可有效促进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三者交流,不断改善教学质量。

三、日本学生FD实施的主要形式

(一)任课教师采访

从2007年开始对任课教师进行采访,到2014年已经采访了50 多门课程的教师。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可以将老师对课程倾注的心血以及对学生的建议等呈现出来,并给教师的教法以及学生的学法提供一些思考。同时,通过课程采访,学生工作人员总结了同学们喜欢的课程中,哪些是容易理解的、哪些是有课堂互动的、哪些是可以感受到教师热情的课。

(二)建立讨论区

日本高校学生FD 在2008年开发了一个新的活动,十几岁的学生围绕一个题目自由讨论,讨论区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在举办讨论区活动之前,学生职员进行了彩排,得到的经验是:为了使谈话更加顺畅,主持人必不可少,但是主持人不应有自己的意见;参加者不应去评判对方的观点,而是尽量去理解;交流不是争论,而是尽量去达成一致意见;教师和教职工虽比学生年长,但不能有说教的姿态等。开展讨论区的目的,第一是了解学生对大学和课程讲义的真实想法和意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是把学生的真实想法反映到教学上,促进教学的改善。事实上,这种讨论区的活动和学生FD 峰会的风格模式是类似的,这种讨论区活动也在开展学生FD 活动的大学中传播开来。这种讨论区最好由5-8 人组成,如果人数多的话,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在各小组讨论结束以后,再由各小组进行演示,促进各小组间交流。

(三)与其他学生工作人员的合作

一些学生FD 的工作人员同时也在其他和教育相关的社团,如图书馆、学报工作,最初学生FD 的工作人员仅仅是在其兼任的其他社团的新闻里写上学生FD 的一些活动,互相之间并没有很深的交流。从2013年,学生FD 工作人员邀请与教育相关的社团来参加学生FD 峰会,以此为契机加深与其他社团的合作。

(四)外校互访交流

2008年6月,立命馆大学和山形大学签订了交流的协议。当时,立命馆大学开展的大学改革的关键词是“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中心”和山形大学的关键词“建设以学生为主的大学”不谋而合。并且两所大学分别为名牌大学和地方高校、私立和国立、大规模和中等规模,这种显著的差异也使得两所大学的交流备受期待。此次交流以学生交流为主题,在2008年10月和11月两所大学进行了互相访问,对“我喜欢的课堂”“我所考虑的地域发展”等题目进行了讨论。通过两所大学生的交流,得到的一致结论是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主性,立命馆大学提出今后学生FD 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因而在2009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学生FD 峰会。

(五)举行学生FD峰会

自2009年立命馆大学举办首次学生FD 峰会以来,日本几乎每年都会举行两次学生FD 峰会,规模也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为几百人,与会者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学生[3]。

表1 历次学生FD 峰会的规模

通过每年举办学生FD 峰会,不仅开展学生FD活动的大学数量增加,其活动也愈发多样性。而学生FD 活动之所以存在多样性是因为大学本身具有各自的特点,而参加学生FD 峰会就是为了学习其他大学的案例,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生FD 活动。学生FD 组织的活动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倾听学生的意见。学生工作人员倾听周围同学对教学的看法,收集到许多仅仅通过问卷调查得不到的信息,得到很多启发。第二类是制作并发放小册子(名为《FDS Report》),涵盖的内容有教师采访、座谈会、对外交流、讨论区等,并在大学的网页上公布。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工作人员每年都会通过对教师进行采访,了解到教师对这门课程倾注的心思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要求。第三类是策划学生、教师和职工举办三方论坛。第四种是参加外校举办的FD 活动,如积极参加其他大学举办的教育改善学生交流会和其他类似的活动。

四、日本高校学生FD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启示

日本高校的学生FD 活动,由最初校内的任课教师采访、建立讨论区,再到校内各个社团间的合作,后发展为校外的互访交流、举办全国范围内的学生FD 峰会。在学生FD 峰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行学生FD 活动。学生FD 峰会为各高校间进行教学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成功经验对我国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和启示:

一是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学不应该只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和形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二是构建“教职工协同共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师发展中心。把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教师、学生共同学习的支持性机构,从注重教师的教学质量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这种模式下,实现了从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到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的转变,这不仅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能有效促进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对促进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起到了较好作用。

三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只有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潜能、重视个性发展,使这些潜能在独特领域充分发展,培养发掘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潜能。

四是建立多样化的学生FD 活动形式。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应加强资源建设,建立多样化的学生FD 活动形式,支持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教学、文化和校园生活等建设,以此培养学生更多的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峰会交流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峰会如何蝶变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