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引领力相关研究综述
2019-02-21翟迎春
翟迎春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思想引领力,根据习近平的论述,学术界对“党的思想引领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产生一系列成果,包括对党的思想引领力内涵的认识、对“四力”关系的理解、对思想引领力重要性的阐释以及对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必要性以及路径的探索。
一、对党的思想引领力的相关认识
学者对党的思想引领力内涵、“四力”之间的关系、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重要性与必要性等方面有了系统论述,通过归纳整理,可以将学术界的相关认识进行综述。
(一)对党的思想引领力内涵的认识
学者们对党的思想引领力的概念认识达成统一,即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抵御一切错误思潮干扰的能力。
关于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具体内涵,学者有不同认识。有学者认为,党的思想引领力主要体现在思想方面,例如,艾医卫《科学理解和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一文认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本质内涵是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1]。有学者把党的思想引领力归结为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能力,例如,黄相怀把党的思想引领力概括为“党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能力”[2]。也有学者认为思想引领力的突出之处是能够引领方向、指引道路,例如,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奚洁人在《牵住“牛鼻子” 增强思想引领力》中提出,“党的思想引领力,首要含义是引领人民明确举什么旗帜、走什么路”[3]。
(二)对“四力”关系以及党的思想引领力地位的认识
关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四力”之间的关系,学者们一致认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统一整体,共同发挥作用。
关于“四力”之间的联系,李锡炎在《锻造新时代领导力的新视野》提出,它们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存互补、共同消长,是一个密切联系、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构成了党的领导力的完整结构,是新时代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实践性[4]。刘波也认为“四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整体”。
在此基础上,刘波提出思想引领力在“四力”中的特殊地位,他认为,“思想引领力是‘四力’的基本保证”,“提升思想领导力是实现政治建设、群众动员和社会号召的客观要求。思想领导力为政治领导力提供理论指导,为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破浪前行提供方向”[5]。
(三)对党的思想引领力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学术界认为,不论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党的思想引领力都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站在历史的角度,李玉良提出,在中国革命史上,“紧抓思想引领力建设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6]。艾医卫也认为,重视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党近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7]。
从现实出发,戴焰军以中国梦的实现为视角,在《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一文中提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我们实现伟大目标的基本条件”[8]。另有学者以党的领导力为视角阐述思想引领力的重要作用,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李艳教授提出,“思想引领力攸关思想主导权,决定党的领导。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才有坚定的自信力、强大的凝聚力、坚实的战斗力,取得思想的主导权”[9]。刘波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出发,提出,“增强思想引领力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和必然要求”[10]。
(四)对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必要性的认识
学者们普遍认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之所以是必要的,是因为思想意识领域存在重大问题,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抵御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必然要求。
艾医卫在《科学理解和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一文概括性地提出,增强思想引领力“是解决思想意识领域问题的需要”[11]。李玉良则在《新时代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路径研究》一文中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识形态面临新问题,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淡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削弱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瓦解多年来所形成的凝聚力、战斗力,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最终达到引发思想混乱、理想信念淡化、价值偏向、行为失范的目的”[12],所以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极具必要。
二、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路径探索
目前围绕“如何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这个问题,学者们提供了多种路径选择。但是归纳起来不难发现,学术界主要形成两条逻辑思路,提出四大具体措施。
(一)两条逻辑思路
要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二要加强理论武装。从理想信念这一思路出发,新华日报社社长双传学提出,“党的思想引领力从根本来源上讲,是理想的呼唤、信仰的笃定”,所以要“坚守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主心骨’”[13]。贺善侃也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作用,关键在于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14]。另外,根据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逻辑,黄相怀在《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一文中提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根本在“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增强思想引领的时代性”[15]。围绕这两条理路,学术界不断提出相关具体措施。
(二)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具体措施
关于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具体措施,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
首先,从意识形态角度,学者们认为应该注意意识形态工作,抵制错误思潮。例如,黄相怀在《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一文中提出,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16]。
其次,从党员主体的角度,学者们提出应该发挥干部示范效应。戴焰军提出,“发挥思想引领力离不开各级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17],并进一步指出,党员干部要了解群众思想,还要对自己所宣传的思想深刻理解,搞懂弄通思想理论,并保持热情。
再次,从党组织的全面治理角度,学术界认为应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李玉良在《新时代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路径研究》一文中提出,“新时代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是增强党思想引领力建设的重要载体,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思想引领力的重要保证”[18]。
最后,在思想宣传的客观环境层面,学术界提出,要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双传学在《增强思想建党 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中提出,“利用好新媒体,运用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19]。
三、现阶段党的思想引领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无论从内容角度亦或是视角方面,党的思想引领力相关研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学术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同时,关于党的思想引领力的研究仍处于不成熟的起步阶段,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尚待完善。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术界将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围绕其具体涵义、重要性、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路径等宏观层面进行研究,虽然这些研究内容形成了对思想引领力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宏观研究较多,对策缺乏针对性,例如,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党的思想建设以及思想引领力的建设和发挥更具特殊性,加强高校党的思想引领力研究极其必要,而目前学术界尚未涉及;其次,研究内容存在局限性创新程度低,忽视了引领对象的研究,党的思想只有被群众认可才能起到航向标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对具体引领对象的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不同受众所能接受的语言;最后,问题意识不强,研究成果缺乏可操作性,当前无论是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意识形态的挑战,还是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思想变革,亦或是各种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的冲击,都对我们党的思想引领力起到消解的作用,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应该具体分析不同的问题和挑战,提高措施的落地性,切实保证思想引领力的真正提升。
(二)对党的思想引领力研究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综述可以发现,现有关的理论成果虽不完善,但是可以从中看出这一研究已呈现一种多角度发展的趋势。比如,从“四力”关系的角度去加深对思想引领力的理解、从党的全面领导角度洞悉党的思想引领力的重要作用、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考察增强思想引领力的路径等等,这些多元视角的呈现为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也为本次该课题的研究创造了条件。但现阶段在研究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研究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相结合,唯有如此,研究才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二是不断创新研究内容。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既涉及到党的建设问题、党的全面领导问题、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引领社会思潮问题,又涉及引领主体、引领对象、引领方式、引领效果等多方面,这都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只有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才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三是突出问题意识。现有文章中有的只对存在问题泛泛而谈,既缺乏深度,又缺乏可操作性,大部分研究成果偏重理论,对实际情况缺乏深入调研,问题意识不强,因此现有研究思路必须改变,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只有找准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