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2019-02-21孙启杰
孙启杰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人民政府,山东 淄博 256104)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也是人口大国,农业生产会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品质。不同地区拥有不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对此,根据地区特点注重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作物栽培技术
1.1 选择品种
我国疆域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土壤环境大不相同,农作物适合种植的品种、类型也各不相同。所以,栽培农作物过程中,种植者必须充分考量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根据地区特点选择适合的品种,注重季节的衔接与茬口的衔接。针对茬口偏晚的农作物应当选用播种晚的农作物,相对的,针对茬口早的农作物则选用耐寒农作物进行早期播种。另外,在播种期间,种植者必须考虑地区生产条件、自然环境。例如:处于生长季节短的地区适宜种植耐寒、早熟农作物;处于盐碱地、地势低洼的地区适合种植耐盐碱的农作物;处于土壤贫瘠的地区适宜种植适应性强、耐瘠薄的农作物;处于频发病虫害的地区适合种植抗病性良好的农作物[1]。
1.2 轮作技术
农作物轮作需要联系地区实际情况进行,选用适合的农作物进行轮作,其中要考量轮作年限,采用轮作技术能够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提升农作物免疫力。因此,为了保障种子正常萌发,提升出苗率,生长出均匀整齐的幼苗,种植者需要在播种前平整土地、细碎土地,维持一致的播种深度。另外,在栽植农作物之前,种植者应该在低洼处挖掘排水沟,从而保证土地的通气性;处于半干旱地区则需疏松表土层,以免发生跑墒的情况。
1.3 选择合适的播种期
合适的播种期能够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有种不同的播种期,种植者需根据农作物的品种以及地区自然条件选择播种期。如,栽植水稻,如果过早种植容易诱发病虫害或者水稻秧烂的情况;过早的栽培小麦则容易诱发叶锈病。相同的,如果播种时间不合理,还容易使得病菌侵入农作物,影响期正常生长。所以,为农作物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4 水肥管理
农作物正常生长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受到水肥管理的影响。因此,在栽培农作物的过程中,种植者应该从作物生长需要、地区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着手合理施肥、浇水。就浇水来说,应该合理控制水量,夏季高温天气多浇水,满足生长所需,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农作物有着不同的需水量,对此,种植者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浇水量、浇水时间。同时,要加强田间排水工作,以免诱发病虫害,影响农作物健康生长。合理施肥能够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因此,种植者可以多选用农家肥,尽量避免使用化肥,以免污染土壤环境[2]。同时,种植者可以根据作物情况,联合使用多种肥料,优化施肥效果,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化学防治
农作物生长期间多多少少会发生病虫害情况,截止当前,化学防治技术是最常见、最高效的技术,种植者按照具体病虫害发生情况,或者预测可能发生的类型,选择对应的药物喷洒,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例如:防治蛾虫类可使用杀灭型聚酯油与灭幼脲制剂混合液喷洒处理。采用化学防治种植者需严格控制使用量,大量使用不仅会污染土壤环境,药物残留还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栽培期间,必须合理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尽量减少使用。
2.2 物理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物理防治技术作用突出,能够发挥显著的防治效果,同时,该防治技术不会污染自然环境和土壤环境,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采用该技术不会污染农作物,能够保障人体健康。在应用期间,需要通过人力或者机械破坏害虫生长坏境、孵化条件,从而消灭害虫,以免农作物受到侵害,促使农作物健康生长[3]。如常见物理防治技术温汤浸种,利用高温将种子表面害虫消灭。相对于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起效慢,但是有利于环保,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即是利用虫害天敌消灭害虫,具有环保、安全的优势,同时,也有起效慢、需要长期防治特点。相对而言,物理防治、化学防治都存在一定的反作用,因此,为保障防治效果必须充分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以虫治虫,高效防治病虫害。
总而言之,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农作物生长来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此,种植者必须选用优质品种、科学轮作、高效水肥管理、选择合适的播种期,与此同时,综合采用各类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农作物的产量、质量,才能推动农业的长远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