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质小麦新品种引种试验
2019-02-21张玉华
张玉华
(塔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塔城 834700)
品种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关键,优良品种能够进一步增加产值,而小麦新品种的引进、利用与评价是小麦品种优选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优良品种的小麦抗病抗倒的品种大多数都是来源与国外,有很多新品种在种植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种植。近年来,我国也正在逐步调整农作物种植的结构体系,小麦的生产也逐渐朝着高产量、优质化、多抗的方向发展。再者,近年来粮食总量供给平衡和农业产业结构也在逐渐地调整,提升和改善小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对小麦育种者的资源和农艺性状及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还需要积极引进多抗、优质以及高产的优良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准备试验材料
陕引1号、苏麦6号、济麦17、豫麦18、西农979、墨176、皖麦38、Salgemma。
1.2 试验设计
选择土质为中壤、地力相对来说比较均匀,各项排灌也比较方便,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种植面积约为15m2速效磷肥750kg/hm2、施尿素225kg/hm2、钾肥210kg/hm2[1]。所种植的田间土地按照当地管理高产田地进行,在生育期间防止蚜虫,并没有防治病害。
1.3 项目调查与方法
其一,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在对各个优良品种的小麦进行种植的生育期、株高、穗粒数、群体穗数等进行调查,同时还要对籽粒性状和千粒重进行室内考种,之后将各个区所成熟的小麦进行实收测产,并观察生育后期各个品种的小麦对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的抗性。
其二,品质性状。将收割晒干后的各个品种的小麦进行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以及蛋白质含量的测量。其他的特性按照GB/17892-99的方法进行测量,其中湿面筋要按照全麦粉10g称样,进行手洗法测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构因素
八个参试品种,有效穗500.00万~651.23万穗/hm2。其中苏麦号为最低为500.00万穗/hm2最高的是651.23万穗/hm2,其他品牌为西农979、陕引1号、皖麦38、济南17、Salgemma、墨176、苏麦6号。穗粒数,参试品的穗粒数为26~42粒,排名最高的是陕引1号,有42粒,最低的是Salgemma,为26粒;千粒重,所有参试品种重量为28~48g,其中苏6号是最高的,最低的墨176[2]。
2.2 全生育期
所有参试小麦品种从播种到成熟均为206~232d。其中生育周期最短的就是苏麦6号为206d,生育期最长的就是墨176为232d,其余平均都在209~231d。
2.3 株高和株行
八个品种的小麦株高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幅度相差不大,除了墨176以外,其余所有的品种几乎都在69~84cm左右,而且株行生长的比较均匀,其中最低的就是苏麦6号、皖麦38最低在69cm左右,最高的就是墨176,高达100cm左右。
2.4 抗病性
众多品种只有Salgemma、墨176对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抵抗性相对来说比较强,尤其是墨176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三种病害,剩余品种在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发病的状态,其中抗病性最差的就是陕引1号,剩余品种表现一般[3]。
2.5 产量表现和品质分析
八个品种参试,其中西农979的产量相对来说比较高,其次是陕引1号。根据各项测试结果得知,沉降值较高的品种就是陕引1号、Salgemma、西农979以及苏麦6号;湿面筋含量较高的有Salgemma、陕引1号;三项指标都比较高的就是西农979、Salgemma、墨176、陕引1号、皖麦38以及苏麦6号;其中Salgemma和陕引1号的各项指标相对来说比较高,其各项品质相对来说也比较优质;墨176、西农979的各项指标比较趋向于平均值,而济麦17的品质是最差的。
3 结论
从八个鉴定的品种来说,所引进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对来说比较好,尤其是陕引1号和西农979,其品质和产量已经达到优质小麦的最佳标准。但是所引进品种的抗病性也比较一般,特别是济麦17抗病性非常的差,其品质和产量也并不突出;而且引进国外的品种的品质相对来说比较好,尤其是对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抗性相对来说比较强,但是农艺性状性对来说比较差,茎秆比较弱、籽粒相对来说也比较小,若是从中选出品质和农艺性状相对来说比较好品种就是Salgemma。再者,在优质小麦种植工作中,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强化优化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资源,进一步扩大育种基因库,使其能够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