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元控失肥在棉花上应用试验示范效果浅析
2020-01-03熊志国施大治安乡县大鯨港镇农业和农村经营管理服务站湖南安乡45600安乡县农业农村局湖南安乡45600
熊志国,施大治(.安乡县大鯨港镇农业和农村经营管理服务站,湖南 安乡 45600;.安乡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安乡 45600)
肥料营养元素流失是世界性难题,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帝元控失肥其原理是肥料施入土壤后,控失剂遇水自发组装成微纳网络,从而固定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减少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为验证其控失效果,为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科学施肥依据,今年我们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在我地棉花上进行了应用试验示范,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示范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全为大区设计,每区面积333.33m2,不计重复。两边设保护行。
1.3 试验地点及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主产棉区大鲸港镇槐圃村8组,试验净面积1333.33m2。试验地肥力较均衡,地势平坦,近几年未做过棉花品种与肥料比较方面的试验。试验品种为湘丰棉6号,于4月8号播种,5月5日移栽,地膜覆盖栽培。田间栽培管理一致。
1.4 示范地点情况
示范地安排在大鲸港镇羌口村4组,集中示范面积6666.67m2。于5月中旬移栽时埋施帝元控肥80kg/667m2。农户常规用肥作对比。示范品种为中棉所63,于4月12~15日播种,5月10~15日移栽,地膜覆盖栽培。
1.5 主要调查内容
(1)各时期各处理棉花长势情况,蕾铃期各处理枯黄萎病发生情况,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等。(2)生育期,农艺性状,物化成本投入量。(3)各处理产量情况。
1.6 试验示范期间天气情况
4月上中旬雨水偏多、气温起伏较大,棉苗出苗不理想;5月~6月上旬雨水较往年同期偏多,有利棉苗移栽,但棉苗生长缓慢、发棵较迟;7月天气正常,棉苗生长快,来势好;8月上旬连续几次暴风雨影响,棉花倒伏严重,对产量影响大;8月中旬至9月,天气利好,棉株上桃好;10月以来,昼夜温差加大,棉株落叶严重,特别中旬以来雨水偏多,影响棉桃正常吐絮。
肥料施用设计表
2 试验示范结果分析
2.1 各处理生育期及长势情况比较
试验于4月8号播种,5月5日移栽,6月上旬现蕾,6月25~28日开花,8月16~18日吐絮,各处理生育期在130d左右,相差不大。苗蕾期处理4生长势较强,其他处理来势较慢;铃期处理4生长势一般,其他处理生长势较稳;中后期处理4早衰严重,黄叶落叶现象普遍,但其他处理落色正常,后劲较足。以上结果分析说明,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缓控效果较好,特别是对棉花中后期预防早衰具有明显效果。
2.2 各处理农艺性状比较
处理1、2、3的平均株高为141.4cm、131cm、142cm,处理4 为148.6cm,分别低7.2cm、17.6cm、4.8cm;处理1、2、3的平均果枝为22盘、19.6盘、20盘,处理4的为21.2盘,差异不大;处理1、2、3的总果节数为138.2个、131.5个、124.6个,处理4为125.4个,处理1与处理2分别比处理4高12.8个、6.1个;处理1、2、3的株平脱落率为61.65%、60.23%、65.81%,处理4为66.67%,分别低5.02%、6.44%、1.16%。以上结果分析说明,处理1能塑造棉花理想株型、增加果节数、减轻蕾铃脱落,其效果好于处理3和4,与处理2相当。
2.3 各处理枯黄萎病发生情况调查
据6月15日田间调查处理1、2、3的枯黄萎病的发病株率为2.06%、3.09%、2.0%,处理4为4.21%,分别低2.15%、1.12%、2.21%,处理1、2、3的发病病指为1.29、1.03、0.5,处理4为2.11,分别低0.82、1.08、1.61;7月30日田间调查,处理1、2、3的枯黄萎病的发病株率为7.22%、8.25%、7.37%,处理4为9.0%,分别低1.78%、0.75%、1.63%,处理1、2、3的发病病指为3.09、4.12、3.68,处理4为4.25,分别低1.16、0.1、0.57。以上结果分析表明,处理1预防枯黄萎病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处理。
2.4 各处理成本投入情况比较
处理1、2、3成本投入合计为2143元、2158元、2178元,处理4为2388元,分别低245元、230元、210元。成本减少主要在投工方面,统计表明处理1、2、3在中后期可比处理4至少减少4个工以上。
2.5 各处理产量情况比较
处理1、2、3产籽棉预计为256.02kg/667m2、264.77kg/667m2、229.2kg/667m2;处理4预计为234.45kg/667m2,处理1和2比处理4分别高21.57kg/667m2、30.32kg/667m2;处理1、处理2、处理3平皮棉产量预计为104.97kg/667m2、108.55kg/667m2、93.97kg/667m2,处理4预计为96.12kg/667m2,处理1和2比处理4分别高8.85kg/667m2、12.43kg/667m2。以上结果分析表明,处理1和2对提升棉花产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2.6 集中示范情况
9月20日,我们对帝元控失肥集中展示片进行了田间调查。从田间调查结果可知,帝元控失肥施用区棉株株平高度131cm,比常规用肥区低6cm;施用区株平成铃52个,比常规用肥区多6.8个;施用区株平总果节129.1个,比常规用肥区多5.9个;施用区株平脱落率54.84%,比常规用肥区少3.52%;施用区籽棉和皮棉产分别为272.84kg/667m2、109.14kg/667m2,比常规用肥区高15.84kg/667m2、6.34kg/667m2。且施用区棉花后劲较足、长势正常、落色较好;而常规用肥区棉花在9月中下旬开始逐步黄叶跨叶,至10月中旬棉株绿叶较少,早衰严重。示范结果表明,帝元控失肥适用于我县棉花生产,具有肥效持久的特点,特别是对预防棉花早衰具有较好的效果。
3 试验小结及建议
以上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帝元控失肥具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养分释放持久、能较好控制土壤中养分的流失,且养分含量高、特别是钾的比例高,能较好的预防棉花中后期早衰及枯黄萎病的发生。二是能减少棉株蕾铃脱落、塑造棉花理想株型,增加棉花产量。三是使用简便,可明显减少投工,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栽培轻简化的目的。
通过试验示范,我们认为帝元控失肥在棉花上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是我县棉花产业实现轻简化栽培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建议在全县大面积进行应用示范,加快推广的进程。同时在具体使用量上继续进行对比试验,摸索出在我县的合理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