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炎培职教思想对高职跨界合作教育的意义

2019-02-21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黄炎培跨界院校

王 升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81)

黄炎培先生(1878.10—1965.12)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开拓者、奠基人,是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创者,他在一百多年前就创立了旨在推行职业教育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历史就是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史.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具有系统性、丰富性和深刻性,对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手脑并用”“大职业教育主义”“个性化教育”等,无不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的实践路向[1].

1 黄炎培跨界合作职业教育的形成过程对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启示

(1)要在社会事务的参与中获得发展

黄炎培先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奔走于社会各界,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够全面地了解当时的中国国情,对职业教育的见解才深刻而接地气.1917年,他提出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口号.同年,他联合社会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等48人,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旨在推行职业教育,消除传统教育脱离生产劳动以及生活实践之弊端.毛泽东主席对黄炎培有高度评价.延安时期,毛泽东和黄炎培曾讨论关于“历史兴衰周期率”的问题;抗美援朝时,众人为出兵朝鲜的名义意见不一,黄炎培先生提出以“志愿军”命名,毛泽东欣然接受,决定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命名;1954年讨论《宪法》草案时,黄炎培先生提出了“国家元首仍称主席不称总统,以中央人民政府为最高执行机关,中央以下各级一律称人民政府”的建议,并获通过;1959年,黄炎培先生在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不要变动的意见,成为共识.

高职院校教师的核心能力中应该包括跨界合作教育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在封闭的校园里能够获得的,教师必须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黄炎培先生就是在社会事务的参与中坚定了自己的职业教育信念.

(2)要通过社会调研获得发展

黄炎培先生特别重视社会调研.他多次带着问题对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他关于职业教育的许多真知灼见都源于此.1913年,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黄炎培先生辞去了江苏省教育司长职务,深入国内外进行教育考察.他认定,提倡爱国之根本在职业教育.1914年,黄炎培先生在安徽、浙江等地考察后进一步认识到,教育与职业的分离、学校与社会的脱节是中国教育一切弊病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实用主义教育很难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加强教育与职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沟通[2].

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向黄炎培先生学习,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开展经常性的调研活动.这对培养高职院校的应用型教师,促进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每年都组织教师利用假期进行行业情况调研,每位参与调研的教师都要撰写调研报告,学校结集出版.这一举措锻炼了教师队伍,对根据行业要求办好职业教育至关重要.

(3)要在研究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在社会调研的同时,黄炎培先生还十分重视对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总结,发表了一批十分有见地的职业教育论文,奠定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1913年,《教育杂志》刊发了黄炎培先生的文章《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这篇文章批判了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轻视实用技术,只重视理论学习等做法,标志着黄炎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他的教育行为逐步走向职业教育的思想指向.

1915-1917年,黄炎培先生在广泛考察国内教育的基础上,考察了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教育状况.经过几年的考察,他对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认为职业教育是这些国家发达的重要原因,只有向发达国家学习,兴办职业教育才能强国富民.自此,他下决心研究职业教育,宣传推广职业教育,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1917年,黄炎培先生在《教育杂志》上相继发表了《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两篇文章,他在文中呼吁,社会形势发展迫使教育进行改革,国家必须重视职业教育,给职业教育必要的经费保障,制定职业教育制度;学校要注重实用技术教育;学生应自立立人,学习实用技能,摒弃空谈.黄炎培先生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推行职业教育的前提工作是要倡导职业教育研究.1917年10月,他创办了《教育与职业》月刊,为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发表提供了平台.

1925年12月,黄炎培先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反省我国近代以来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后,突破了之前就教育论教育的局限,撰写了《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理论[2].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重视社会调研,还应该在研究中逐渐提炼并形成职业教育思想理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只重视专业教学研究,忽视职业教育研究,进而影响到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高职院校教师应确定自己的双向研究方向,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4)要在不断的办学实践中得到发展

黄炎培先生在社会调研和理论研究之余,重视实践探索,身体力行地推进职业教育.为实践职业教育理念,他创建了我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以“敬业乐群”为校训的中华职业学校,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范例.黄炎培先生的实践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职业教育推进的过程中,不能坐而论道,必须进行实践.

2 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基本观点是跨界合作教育重要的思想基础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之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与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而职业教育之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黄炎培先生进一步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读书的动手,动手的读书,把读书和做工结合起来.黄炎培先生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述十分深入、全面.

(1)职业教育必须培养为“群”服务,为社会尽责任的学生

这一思想是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目的的重要内涵,为在职业教育中推动跨界合作教育提供了思想依据.学生往往从“群”(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开始接触社会.要培养学生“群”的意识,使他们“乐群”.黄炎培先生正是抓住了社会的本质,让学生从“群”入手,走向社会.在黄炎培先生看来,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为群服务”.“敬业乐群”是其核心内涵[1].

服务必须与社会深度融合.封闭的学校课堂培养不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黄炎培先生早就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他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去实践锻炼.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一定要为“个人服务社会”做好各种准备.应该说黄炎培先生抓住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甚至说他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倘若教育不为社会服务,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和价值.一般人以为职业指导的目的仅在于发展个人,最后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而这是美国式的职业指导,在美国也许可以适用,在中国尤其是现在的中国,不应该只注意发展个人,更应该注意国家的需要[1].

应该说,各种教育都是为学生服务社会做准备,关键是做什么准备,怎么准备.这其实就是教育教学内容与教育教学方法的问题.长期以来,教育恰恰是在这两个方面出现了很多偏差.

职业教育要为学生服务社会做更好的准备,这包括更好的内容、更好的方法和更好的环境.第一,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内容是更好的.一些知名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十分重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但更多的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做法——以统编教材为主,辅之以教师个人讲义.这样的课程内容就难以满足黄炎培先生所说的“为服务社会做准备”的要求.高职院校好的课程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和前瞻性.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应该能达到这样的标准.第二,跨界合作教育是更好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多元主体互动,可以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动手和参与.第三,跨界合作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就能够提供更好的高职教育环境.

(2)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方法不能脱离社会

黄炎培先生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职业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要变成实践,离不开一定的方法.再好的教育理想、理念,如果不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去实践,也毫无意义.黄炎培先生在职业教育的定义里,开宗明义提出的就是“方法”.这是他基于对传统教育教学落后方法的认识而提出的.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方法不能脱离社会.即使在今天,这种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脱离社会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高职教育脱离社会的根源在观念,症结在方法.教育教学方法脱离社会,则会造成整体高职教育脱离社会.要改变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脱离社会的现象,就应该着力推进跨界合作教育.

(3)重视职业教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培养

这是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于当今社会仍不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高职教育由于过分强调技术技能培养,仍有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存在.尊重学生个性,据其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健全人格,这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黄炎培先生强调在职业教育中要尊重个性,进行人格教育.在黄炎培先生所处的时代,我国的心理学比较落后,教育教学观念十分保守,封建思想处于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提出尊重学生个性,提倡人格教育,令人佩服.

从教育学角度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强烈的要求.教育的责任就是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利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这就要求实行分级分类教育.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既需要理论创新型人才,又需要应用技术型人才,更需要在多个领域有特殊才能的人才.

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于培养“大国工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重视个性教育.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就必须营造一个开放的、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环境,增强教育的科学性、人文性和合作性.健全的人格是学生未来从业的重要保证.跨界合作教育有利于学生在融合、包容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成长,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4)重视个人谋生教育,即生计教育、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学生所学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黄炎培先生在一百多年前就看到了这一点,而且着力解决.黄炎培先生“谋生”教育的提出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这与现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提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应该说,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解决了谋生问题,个人才能谈得上进一步发展.对一个国家而言,解决好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

(5)强调职业教育要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的使命之一就是服务社会,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此,推行开放办学的思想,把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就势在必行.高职院校一定要站在社会的角度,思考与把握教育的航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并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6)主张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只读书不动手,脑勤手懒,不是全面发展;只动手不读书,手勤脑懒,也不是全面发展.黄炎培先生的“使读书的动手,动手的读书”的思想闪耀着教育的智慧光芒,即使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也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方针.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和社会性品质发展,具体地说包括人的知、情、意、行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在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中也得到了体现.这也说明黄炎培先生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特别强调了“劳”的作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同样,职业教育在劳动教育方面也比较薄弱.因此,重温黄炎培先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只靠教师讲授与书本阅读,要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理解、消化与吸收.文化素养的提高也需要在跨界合作的氛围中,把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进行.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更多地在设计、动手、反思与交往中得到发展.学生劳动能力的发展包括技术技能的提高、劳动观念的形成及体力的增强.为了确保其技术技能效果,高职院校必须推进“工学轮动”.学生劳动观念与劳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该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做中学”.体力增强对于“大国工匠”的培养也至关重要.要克服“静坐式”教育,实施“体力参与式”教育.

(7)职业教育应当为幸福人生做准备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了让“有业者乐业”, 是为幸福人生做准备的.有业者怎样才能乐业?一是认识到职业的价值;二是具备一种职业的基本能力;三是具有职业创新的意识;四是在从业的过程中能够“乐群”,也就是善于与人合作.具备了这几点,才能实现黄炎培先生的“使有业者乐业”的理想.

当前,职业教育过多地强调技术技能,过分强调就业与适应企业需要,使得高职教育很“功利”.我国职业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和实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理念迄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但在我国这一理念对教育的影响并不是很大,高职院校的课程与教学并未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此,学习运用黄炎培先生的这种思想,有助于高职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做准备.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该不断明确怎样的人生才幸福.一是全面发展.幸福人生必然是全面发展的人生.只有全面发展,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才能在生活与工作中有良好的体验.二是学有所用.首先,必须选对学习的内容与目标.职业教育当前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的产业也正在升级换代,制造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是正确的.其次,必须学精、学透、学活.三是“乐群”合作.幸福人生必须是自我开放的人生,是在社会交往中体现自己价值的人生.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让学生“乐群”.因此,职业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这就要求全社会都应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产业兴,则民族兴;职业教育强,则产业强.另外,在做好应用技术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推进终身职业教育.终身幸福需要终身职业教育.

3 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为跨界合作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0世纪20年代,就已逐渐形成了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人们称之为 “大职业教育主义”,并奠定了我国现代教育,尤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思想基础.

黄炎培先生在教育实践中,切实认识到整个社会是一个体系,必须从整体角度认识职业教育.“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3]他还指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部分精神,参与全社会的运动!”[3]在这种“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影响下,黄炎培先生提出了职业教育“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办学方针;中华职业教育社也开始调整办学重点,从城市走向农村,开展了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职业教育的形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在一般职业教育学校的基础上,举办了各类职业指导和自习学校、夜校、函授学校等;同时加强了与政府的沟通与联络.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应具有“社会性”,实现“社会化”.在他看来,职业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社会性”就是不能脱离社会,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实际需求办职业教育.他认为,办职业学校,校址的选择、学科的设置、课程的制定、教学的安排、教师的聘用等都应建立在社会需要之上,建立在职业界需求的基础上.他号召青年学生反思自己之所学是否是国家之所需,若是,就应当专心致志的学;若不是,就应及时停止.黄炎培先生所说的“社会化”指的是职业教育的作用,也就是职业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服务于社会、国家和民族的人.黄炎培先生从比较的角度指出,职业教育对社会的需求更加敏感,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本质决定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紧密,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的.因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更受社会的影响与制约,可以说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诚然,所有学校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其作用都是社会化.黄炎培先生根据当时教育脱离社会的弊端,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有更强的“社会性”与“社会化”,这就具有一定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即便是今天,一些职业学校仍没能完全做到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运行等环节不能根据社会的变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影响了学校的招生与就业.为此,应深刻理解黄炎培先生的“社会性”“社会化”的职业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等环节的一系列改革.

3.1 对 “大职业教育主义”中“大”的全面理解

(1)范围要广

如果只是在高职教育范围内,就谈不上“大”.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即使把所有的专业都加起来也不能算“大”.虽然全国有一千多所高职院校,即便把这些高职院校加起来,它们的范围仍然是小的.它们加起来也只是在一个系统内而已.而只要在一个系统内部,范围总是小的.黄炎培先生认为,“办职业教育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要有“最大的度量”,能“容纳一切”,这也是 “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核心要义[4].因此, “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一个涵义就是跨界,只要是跨界,再小也是“大”的.例如,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与校外多家企业合作形成了一些办学平台与项目,虽然只是一所学校的范围,但却形成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态势.

(2)内涵要丰富

高职院校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有些知名的高职院校之所以办出了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是因为这些职业院校把职业教育的内涵挖掘透了,形成了丰富的办学内涵.有些高职院校之所以没有办好,在平庸中运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涵不丰富,学校仅停留在完成传统意义的教学任务的状态上.

黄炎培先生所说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既是指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做法,也是指职业教育内部的事情.这里的内部与外部是相对而言的.在过去看来是外部的事情,现在有可能就是内部的事情;在有些人认为属于外部的事情,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就是内部的事情.以“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点来看,诸如校企合作这样的事情,其实是职业教育本身的内涵.

(3) 水平要高

“大职业教育主义”中的“大”,包括职业教育的高度,即水平高、质量高.这个高度涉及到职业教育体量之大小,是高职教育内涵是否丰富的准星.要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就必须不断地推进跨界合作教育,丰富高职院校的内涵,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专业水平.只从职业院校内部做文章,下功夫,职业教育难以形成应有的高度.

3.2 “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意义

(1)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教育哲学,是高职院校跨界办学理念的哲学基础之一

思想的火花最让人珍惜.教育的思想是千百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因为它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关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发展及人的幸福.而教育思想正是关于人的发展的思考.如果说教育是一种最有意义的旅游,则教育思想就是导游.旅游的航向要靠导游把握.教育绝对不只是把握与执行政策那么简单.国家的教育政策是国家教育思想的宏观与刚性体现,而学校教育则是具体、微观而又柔性的实践,缺乏学校教育思想的政策落实犹如带着地图而没有导游的旅游,可能会出现游客的盲目、迷路,甚至混乱.

当前教育的问题之一是学生价值观的迷失与困惑,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法的失当甚至错误.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育的简单化,表现为观念或方法的简单化,例如溺爱.高职教育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以及对技术的过分追求而引起的片面教育.

如果教育哲学与顶层设计出了问题,那么越努力工作,教育问题会越严重.倘若认识不到这个问题,说明作为教育者是不合格的.教育的顶层问题需要不断的学习、研究、思考和实践.不学习无以形成新知,不研究不能见达左右,不思考难以触类旁通,不实践难以去伪存真.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的玄学,也不是学校装点门面的口号,而是教育实务推进的价值指南.对这一问题缺乏思考的教育者说明其教育教学行为还处于“让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层次,尚未触及到观念与方法冲突的问题,还没有达到用自己的思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水平.如果不谋求教育改革,似乎不需要教育哲学;如果不想在教育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好像也不需要教育哲学.

教育改革和教育问题的解决会让人们产生对教育哲学的现实的、迫切的需要.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会让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哲学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人们需要的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有四种境界:一是把教育哲学看成教育哲学,这是“心中近它”的状态;二是把教育哲学看成教育理念,准备开始要用它,这是“心中敬它”的状态;三是把教育哲学看成解决教育问题的工具,这是“心中爱它”的状态;四是开始创造教育哲学,以便指导全新的教育发展,这是“心中亲它”的状态.教育哲学不孤独,教育在改革;教育哲学被束之高阁,教育就可能处于要么被绑架的境地,要么被奴化的状态.当利益成了人们追求的唯一价值,教育哲学的使命就是要从终极价值观的角度担负起挽救信仰危机的伟大使命,担负起解决教育没有灵魂与骨气的重任.

(2)为高职院校推进跨界合作教育提供方法论指导

第一个方法论启示是从一元思维走向多元思维.只从教育考虑教育,只从学校考虑学校都是一元思维,它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当树立多元思维意识.一是从学校思考企业;二是换位思考,从企业思考学校;三是共同思考,即从学校与企业的共同角度进行思考;四是从行业的角度进行思考;五是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思考;六是从终身职业教育的角度进行思考;等等.

第二个方法论启示是从封闭走向开放.封闭式办职业教育是肯定办不好的.然而,我国的一些职业院校还是较为封闭的,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大职业教育主义”不断告诫我们,一定要视野开阔,格局宏大,合作包容,去除陋见,实现开放,融入社会.如果封闭,就做不到“大”;如果封闭,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个方法论启示是从单一模式走向综合模式.无模式,要形成模式;一旦形成模式,就必须要打破模式,否则事业会僵化.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涉及多重因素.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院系、不同的校企合作主体都会形成不同的模式,这是事业蓬勃发展的表现.黄炎培先生的“大职业教育主义”要求我们脱离固化的、单一的模式,走向综合模式,这是增强高职教育活力的需要,也是扩大办学空间,丰富教育内涵,寻求项目合作,锻炼队伍,促进发展的要求.

第四个方法论启示是高职院校要培养跨界合作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决定着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对与错及办学质量的高与低.“大职业教育主义”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要提倡开放型教师,反对封闭型教师;提倡合作型教师,反对单打型教师;提倡包容型教师,反对排他型教师;提倡现代型教师,反对传统型教师;等等.

唯物辩证法通常把运动变化和发展结合起来认识发展的问题.运动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一种一般性变化.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差到好的状态,形成新的积极的态势,这就促进了发展.教师的发展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改造、提升以及自我超越.教师实现跨界合作,就等于拥有了在更多的领域拓展自己的能力.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工作且实现领域贯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这样的跨界性工作,高职院校应该能够承担这样的工作,高职院校教师就自然需要发展锻炼这种跨界合作的能力.跨界工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跨界、连通多界的工作任务.因此,教师提高自己的跨界工作能力是他们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跨界工作对教师是挑战,但也是发展机遇,是实现飞跃发展的主要措施.

(3)为高职院校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

社会运行有自身的规律,它总表现为多元主体推进、分层分类运行及整体带动.高职院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的教育机构,但又非普通的教育机构,它具有很强的跨界性,肩负着推动产学研发展的使命,是社会文化、教育、科技、产业的重要纽带.黄炎培先生的 “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就是对高职院校这种特点最好的诠释.“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宣传推广有利于引起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与大力支持.

(4)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社会

“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基本要义是:第一,职业教育很重要;第二,职业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第三,职业院校要走向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会完善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培养人们的职业教育意识,激发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兴趣和需求,职业教育的生源、项目、范围等相应会不断扩大.这些都会在客观上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

(5)有利于促进跨界合作交流

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涉及很多行业、企业,就全国而言对行业、企业具有全覆盖性;就一所院校而言,也以当地社会发展与产业需求为依据举办相关专业.例如,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有54个专业,几乎覆盖了石家庄市绝大部分产业.因此,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总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是水乳交融、唇齿相依.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无边界教育”.这个“无边界教育”“并不是说教育本身没有边界,而是指要突破传统高等教育的主体性(机构性)、地理性(时空性)特征,加速其主体性与地理性的分解,使高等教育资源可以在不同区域、地域、主体之间进行渗透,突出高等教育资源传播的无边界色彩”[5].

猜你喜欢

黄炎培跨界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打 得 好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跨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