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 50/T-039-2018)解析

2019-02-21田霞杨修明杨元华李丰

重庆建筑 2019年2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重庆市绿色

田霞,杨修明,杨元华,李丰

(1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 400015;2重庆市建筑节能中心,重庆 400015)

0 引言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规程》(DBJ 50/T-039-2015)是生态小区建设与评价的标准依据[1]。2018年,在总结10余年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生态小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建设、设计等行业反馈意见,根据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完成了对标准的修订工作,发布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 50/T-039-2018)(以下简称《标准》)并予以实施。

1 《标准》的结构特点与基本要求

《标准》共计13章和9个附录,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室外环境质量、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智能化服务与管理、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附录及条文说明。总体上《标准》的技术要求明显提高,同时,细化了评价要求,并进一步量化了评价指标,其中控制项量化指标如表1所示。

2 《标准》的主要引导技术

2.1 推动装配式建筑、墙体自保温体系应用

第一,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在基本规定中明确,采用装配式建筑的住宅小区项目在满足标准附录F要求后可直接评定为生态小区。按照重庆市相关规定,采用装配式建筑的住宅小区项目在满足重庆市相关规定及管理要求后方可申报生态小区[2];并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施工管理章节进一步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条文,提高了相应分值。第二,推动墙体自保温体系的应用。提高了墙体自保温体系应用的分值(由2分提高到6分)。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推广应用的通知》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起,申报高星级绿色建筑、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设计评价以及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尚未通过施工图审查的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应采用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

2.2 提高技术门槛,确保技术先进性

第一,生态小区应达到高星级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本次修订要求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 50-071的生态小区项目,其居住建筑应达到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及重庆市金级绿色建筑要求;执行《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DBJ 50-102的生态小区项目,其居住建筑应达到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及重庆市银级绿色建筑要求。第二,推动绿色建材应用。明确申报生态小区的项目,其使用的建筑材料应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对执行绿色建筑金级(二星级)要求的项目,还应至少使用一类二星级及以上的主要绿色建材[2]。

《标准》通过设置多种得分方式鼓励和引导项目进行主要技术应用,如表2所示。

表1 《标准》控制项量化指标一览

表2 《标准》设置的多种得分方式

2.3 注重项目品质提升,增加居民感知体验

第一,营造绿色宜居空间环境。乡土植物占总植物数量的比例由60%提高到70%,小区木本植物种类不少于60种,增加植物季相性规定,要求小区四季有花,四季有景,要求场地内挡墙、堡坎等硬质裸露部位实施垂直绿化,鼓励建筑围墙采用垂直绿化;提高外窗隔热性能要求,对外窗传热系数限值由设计标准技术门槛4.0W/m2·K提高至 3.6W/m2·K,临街面外窗中空玻璃空气层厚度由9mm提高到12mm。第二,注重居民对便捷、舒适、安全居住生活的需求。要求设置公共卫生间、车库卫生间;要求场地内完善无障碍设施、合理配置无障碍住房,公共活动空间采用防滑防撞安全措施;对配套建设的幼儿园提出具体要求,提高幼儿园室内外环境质量[3];要求按照不少于50m2/千人且不小于50m2配建社区养老或托老用房和儿童托管用房;对家居安防与智慧家居系统、小区安防系统、小区出入口控制系统、无线WIFI网络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三,加强技术展示,增强居民获得感。将经济适用、与市民获得感紧密相关的技术要求(如雨水收集、透水铺装、太阳能路灯、光导照明等)以及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技术标识与宣传展示全部或部分作为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评价控制项,提高居住质量体验、健康生活交往、绿色生活认知的要求,从感官、感知、感受等方面提升居民的实际体验。

表3 《标准》与市民感知体验有关的主要技术一览表

与市民感知体验有关的主要技术如表3所示。

3 对《标准》执行的措施建议

为确保生态小区项目品质,打造更健康、更生态的人居环境,较好地落实各项绿色建筑技术,在此,笔者对生态小区的建设实施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开发单位应加大对生态小区建设的重视程度,统筹协调、组织好设计、咨询、施工等单位工作,落实好“生态小区建设应在方案前期进行设计策划,建设各阶段应衔接顺畅,各专业应紧密配合”[2]的要求;二是加强生态小区技术及管理要求的专项培训,培养各方建设人员的生态小区建设意识,掌握生态小区相关技术要求;三是咨询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做好技术路线的策划工作,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各阶段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技术路线落地实施;四是评价机构加强中间管控,加强项目实地指导工作,做好生态小区动态管理和风险防控;五是加大生态小区的理念宣传,培养民众生态意识,让人民群众参与创造和监督,建立住户、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重庆市绿色
绿色低碳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