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

2019-02-21

中华环境 2019年1期
关键词:保护地空气质量绿色

《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8)》发布

2018年12月3日,第四届“创蓝”国际清洁空气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创蓝清洁空气联盟发布了《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8)》。该报告不仅系统回顾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实施期间我国在空气质量、污染物减排、政策发布和空气质量管理模式上取得的进展,并对空气污染防治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认为,由于空气污染与温室气体的同根同源性,“大气十条”的有效实施带来了显著的协同减排效益。从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起,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连续5年持续降低,碳排放总量增速基本为零,提前实现2020年单位GDP 排放强度下降 40%~45% 的承诺。

此外,报告还分析了中国2013-2017年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2017年,环保部与全国各省(区/市)签署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以 PM2.5为考核指标的地区均实现了下降目标,各省(区/市)SO2年均浓度也首次全面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但当前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2018年冬季气象条件总体上也较2017年偏差,未来中国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依然艰巨,挑战将持续升级。

会上,创蓝清洁空气联盟还公布了本届“创蓝奖”的获奖名单。本届创蓝奖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66个技术企业参与了本次角逐,最终有7项技术脱颖而出斩获本届创蓝奖,1项技术获得创蓝未来独角兽,6项潜力技术获评未来之星,15家技术企业获入围奖。

自然保护地及周边友好发展研讨会在贵阳开幕

2018年12月6-7日,自然保护地及周边友好发展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召开,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民间机构及保护地周边社区的160余位专家、学者、一线人员、社会人士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通过开展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实践展示,以期推动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融入市场经济,让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从保护中获益,从而支持和参与生态保护。研讨会总结了对自然保护地友好的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模式,发布了关于推动自然保护地周边友好发展的倡议。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自然保护地及周边友好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向社会倡议:把自然保护地周边作为特殊的经济带,给予特殊的政策进行管理,积极推进这些地区的友好发展,这将不仅有利于完成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保护重任,也能够将生态保护的成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市场化,让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真正得益于保护的成果,让远离自然保护地的人们通过享受和体验这些特殊经济带的产品,真正参与到自然保护中来。

11家公益组织获“福特汽车环保奖”

2018年12月4日,“福特汽车环保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者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等11家公益组织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的年度大奖或年度先锋奖。

本届“福特汽车环保奖”共收到近100家机构的申请,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者联合会揽得本届“福特汽车环保奖”年度大奖,另有10家环保机构获得“年度先锋奖”奖项。

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区传播副总裁洛睿平(Lori Arpin)在致辞中表示:“福特汽车公司一直关注着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还通过可持续材料、绿色供应链的研发等方式为中国的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据了解,“福特汽车环保奖”至今已在中国举办18届,累计资助421个优秀环保团体和个人,授予奖金额度达2410万元。

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治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8年12月1日,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治理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环境治理体系”。会议由开幕致辞与主旨发言环节,以及“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信用监管”“政策及建设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分析”三个主题研讨环节组成。共有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环保社会组织、企业等百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政研中心吴舜泽主任认为,要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看待和推动环境社会治理,一是要注意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的目的导向,推动实现实质性治理;二是要落实到以人民为中心、公共服务、环境权益、幸福感满意度、参与式决策治理等目的导向上;三是要落实到施政行为方式优化的目标导向上,注重过程性规划而不是结果性规划,虽然实践效率可能偏低也不一定最优,但一定是最稳定、大家最能遵守的方案。

环保机构成立“绿色制冷联盟”

2018年12月,在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期间,绿色创新发展中心联合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创绿研究院等在卡托维兹气候大会上发起成立了“NGO绿色制冷联盟”并宣读了中国NGO绿色制冷倡议。绿色创新发展中心还联合创绿研究院、大自然保护协会等机构联合主办了“低碳制冷:创新、投融资和应用的规模化”“绿色制冷和全球气候合作”两场边会,期待企业和公众更加重视制冷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共同挖掘制冷和减排的多种共赢方案。

我国作为制冷设备的最大消费国、制造国和出口国,制冷行业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约占全球制冷相关排放的33%。若按照现有趋势发展,到2050年,全球制冷二氧化碳排放当量预测将达到89亿吨,这约相当于我国2012年的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9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推动制冷的绿色低碳化离不开政府、企业、NGO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和行动。本次气候大会上中国NGO绿色制冷联盟的成立及绿色制冷倡议的发布是中国NGO推动中国绿色制冷进步的第一步,未来乐见更多NGO参与其中,共同创造中国绿色制冷的未来。

第六届零废弃论坛在深圳召开

由深圳市龙华区城管局等多部门联合零废弃联盟等多家公益组织举办的第六届零废弃论坛于2018年12月7日在深圳召开,吸引了 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企业、专家、社会组织、公众以及媒体等多方代表共同参加。

本次论坛以“ 新形势下垃圾分类减量的实践、探索与突破” 为主题,设置政策分析、国内外城市经验议题,分设“厨余堆肥”“农村垃圾分类”“校园零废弃”“塑料垃圾干预”四个分论坛,并发布了零废弃联盟的“零废弃的境界与要义”研究成果。

零盟认为零废弃是指产品从设计、生产、包装、使用,直至最终废弃处置的全过程得到妥善管理,使得最终被废弃的剩余物接近于零或基本无害的环境管理目标。而零废弃运动——为实现零废弃这一环境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和措施,包括政策制定、意识培养、产品生态设计、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再生利用、无害处置及全程监督等等。

2019年首期“江河班”招募启动

为帮助珠江流域在地环保机构加深对当地环境议题的识别,进一步提升在地环保行动力,2018年12月,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联合广州市越秀区新南社会发展服务中心,以及环保、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倾心推出首期“江河班”培训——珠江水环境保护核心人才成长营。

本届成长营开展时间为2019年3-5月,由三大不同主题板块构成,本届珠江水环境保护核心人才成长营共招募营员不超过30名,三期课程将分别在珠江流域内不同城市开展。

珠江水环境保护核心人才成长营不仅涉及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思考、当地环境议题的识别、田野研究手法、水环境保护行动技能、团队发展等,还将提供在地环保行动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的指导,从而提升珠江流域各地环保机构的专业性和行动力。

猜你喜欢

保护地空气质量绿色
绿色低碳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多功能空气质量远程检测仪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