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及脾脏慢性肉芽肿性炎超声误诊为淋巴瘤1例
2019-02-21汪健,陈琴,,罗俊
汪 健,陈 琴,,罗 俊
(1.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贵州 遵义 563003;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四川 成都 610072)
图1 肝脏及脾脏慢性肉芽肿性炎影像学表现 A.二维超声示脾脏内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CDFI未见血流信号; B、C.CEUS示肝脏(B)及脾脏(C)结节门静脉早期呈低增强; D.增强CT示肝脏及脾脏多发结节呈轻度强化
患者女,39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1月余”入院;体检时发现脾脏体积增大,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呼吸困难,无腹泻、便血。查体未见异常。超声:脾大;肝脏及脾脏内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者约1.3 cm×1.2 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CDFI未见血流信号(图1A);CEUS示肝脏多发结节动脉期呈稍低增强,门静脉早期低增强表现更加明显(图1B),延迟期逐渐呈等增强,结节分布于全肝各叶、段,最大径2~7 mm;脾脏多发结节呈慢进低增强表现(图1C)。超声诊断:肝脏及脾脏多发低回声结节,淋巴瘤可能性大。CT:肝脏见弥漫分布小结节影,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图1D);脾大,其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后轻度强化。CT诊断:肝脏及脾脏多发占位,考虑淋巴瘤可能。行脾脏切除术+肝脏结节活检术+脾静脉成形术,术中见脾脏Ⅱ度增大,表面光滑,下极与周围网膜轻度粘连,脾脏内见多发白色结节,质硬,最大径约2 cm;肝脏左外叶见白色结节,质硬,最大径约1 cm。术后病理检查见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结节,并可见多核巨细胞。病理诊断:慢性肉芽肿性炎。
讨论慢性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的增生性慢性炎症,以巨噬细胞增生构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其特征;致病因素多样,如细菌、螺旋体、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异物以及原因不明的结节病等,以结核和结节病最多见。本病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局灶性病变,但本例二维超声表现为肝脾多发低回声结节,较难与转移瘤及淋巴瘤鉴别。本例CEUS表现为动脉期低增强或稍低增强,门静脉期、延迟期低增强或等增强的模式,可排除转移瘤,但与淋巴瘤的增强模式难以区分。肝脏淋巴瘤CEUS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增强,门静脉期廓清,延迟期低增强。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如遇到类似病例,应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避免误诊。最终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