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纵隔旁孤立性纤维瘤1例
2019-02-21周晓亮娄明武
周晓亮,娄明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影像科,广东 深圳 518116)
图1 后纵隔旁SFT A.CT平扫; B.动脉期增强CT; C.静脉期增强CT; D.病理图(HE,×100)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右侧胸痛2年”入院。查体:桶状胸,肋间隙增宽,无皮下气肿。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无明显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CT:右侧胸腔纵隔旁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约109 mm×99 mm,边缘较清,密度不均匀,内见多发小囊状低密度区,邻近右侧胸膜局部稍厚(图1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中等不均匀强化,内见增粗血管影(图1B),静脉期强化不均匀,呈“地图样”改变(图1C)。拟诊为胸部右后纵隔旁占位病变,行全麻下胸腔镜占位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由交替性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稀疏区组成,丰富区细胞呈短梭状,血管丰富,疏松区为纤维组织及多量血管,伴有间质玻璃样变及多量囊性变(图1D);细胞异型性不大,偶见核分裂象(<2个/50高倍视野)。免疫组织化学:CD34(+)、CD99(+)、Bcl-2(+)、Ki-67 (<5%+)。病理诊断:后纵隔旁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
讨论SFT是一种少见的、源于间叶组织的梭形细胞肿瘤,可发生于纵隔、肺、腹膜后等部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影像学上SFT常表现为孤立性肿块,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晰、周围组织受压推挤等。CT 平扫病灶表现为不均匀的等、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呈进一步持续强化,动态增强扫描主要表现出“快进慢出”的强化特点;较大SFT增强后病灶整体呈“地图样”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较大SFT一般血供丰富,故肿块内及周围可见纡曲、增粗的血管影。影像学鉴别良恶性SFT较困难。恶性SFT常表现为肿瘤短期内明显增大, 与周围边界不清,可出现转移病灶及胸腔积液等。此外,发生于后纵隔旁的SFT 需与神经源性肿瘤、胸膜间皮瘤、孤立性胸膜转移瘤等相鉴别。SFT的免疫组织化学表现为CD34和Bcl-2阳性。本例病灶主体位于右侧胸腔,与右侧胸膜关系密切,故考虑为右后下纵隔旁胸膜来源的良性孤立性纤维瘤。该病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