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近年出土的汉代陶楼
2019-02-21李长周
□李长周
河南省南阳地区以前也出土过不少陶楼,从建筑功能来划分,主要有显示家禽丰足的院楼、仓储用的仓楼、休闲用的水榭楼。现补充新出土的两件戏楼和一件仓楼。
图1 M20:20陶楼的多面视图
一、戏楼
1.凯旋公馆M20:20
2015年10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凯旋公馆工地发掘了一批汉墓,其中砖室墓的M20,出土了一件陶戏楼。标本M20:20。楼长38.5厘米,宽40.2厘米,通高65厘米(图1)。泥质红陶,通体施釉。楼前有一长方形院落,院落前墙中有大门,两侧有侧门。前墙上部为悬山顶,覆五道瓦垄,瓦垄前端有瓦当。前墙转角处有一拱二升的斗拱支撑前檐。中脊两端及垂脊两头都有叶形脊饰。两侧院墙也有出檐。一层为一方堡形建筑。正面中部有大门,后面有侧门及窗,两侧各有一侧门。方堡正面转角也有一拱二升的斗拱支撑腰檐。二层腰檐为四阿式,三面有瓦垄,正面瓦垄前端有瓦当,垂脊下端有造型夸张的叶形脊饰。坡度平缓,出檐较深。第二层方堡四面都有小门,正面外有凸出的窗户。方堡外有平座,平座外有透空围栏,正面围栏的平沿上侧坐着两个穿裙子的俑,似正在做着什么表演。第三层的建筑与第二层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第三层其中一人似正在吹排箫。楼顶部是四阿式,四面覆瓦垄及大型叶形装饰。这种四阿式腰檐及大型夸张的叶形脊饰,显得该楼庄严、大气,有展翅欲飞的气势。
伴随该楼出土的陶器还有磨、井、仓、灶、壶、臼、方盘、方盒等红釉陶器和铜钱。从该墓的形制及出土器物初步认定该墓年代应属东汉晚期。
图2 M17:26陶楼
图3 M17:26线图
2.书香水岸M17:26
2017年5月南阳市区内的书香水岸发掘工地出土陶楼1件。标本为M17:26。楼宽41.2厘米,进深36.8厘米,通高66.4厘米(图2)。泥质红胎,通体施红黄釉。楼前有一长方形院落,院落前墙中有长方形大门,两侧有长方形侧门,装饰有上圆下三角形窗。前墙上部为悬山顶,覆三道瓦垄,中脊两端及垂脊两头都有叶形脊饰。两侧院墙也有出檐。院落内有猪1只,头部残,残长8.5厘米,高4.6厘米。一层为一方堡形建筑。正面中部有大门,后面有长方形门及三角形窗,两侧面各有长方形侧门。方堡正面转角有一斗二升的斗拱支撑腰檐。二层腰檐为悬山式,中间高,两侧较低,形成错落屋檐。上覆瓦垄,瓦垄前端有瓦当,中脊两端及垂脊两头有叶形脊饰。坡度平缓,出檐较深。二层方堡正面有大门,侧面和后面有百叶窗和长方形窗。方堡外有平座,平座外有透空围栏,围栏上立三人,三人头戴尖顶冠,着裙子,做歌舞状。围栏外的拱形悬梯上立二人,头戴尖顶冠,双手扶悬梯。楼顶部是四阿式,四面覆瓦垄及稍显张力的叶形脊饰。整体来看,该楼显得小巧玲珑、错落有致。
M17是一座“凸”字形残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伴随陶楼出土的还有奁、耳杯、磨、井、熏炉、碓、俑、马、牛、鸡、鸭等红黄釉陶器及壶、泥钱、筒瓦等灰陶。还有若干铜钱。从随葬器物特征及五铢钱特点来看,M17的时代应为东汉晚期。
图4 M41:20陶楼
二、仓楼
1.文联M41:20
2001年在市区内的文联发掘工地,发掘了一批汉墓。其中砖室墓M41,出土了一件陶楼。标本M41:20(图4)。泥质灰陶,通体淡黄釉。楼体分三层。底层为六立柱支撑。其中前排三立柱为熊立状,憨态可掬。后三立柱为素方柱。一、二层之间由板状腰檐隔开。二层为方堡形建筑,二层前墙均开三窗户,窗户中有可装卸的实窗。实窗外附弧形把手。第三层的建筑与第二层一样。楼顶部是四阿式,中脊及垂脊都有突棱,四面覆瓦垄。该楼整体显得稳健、规整。伴随仓楼出土的还有井、仓、灶、壶、圆盒等红釉陶器及鸡、鸭等灰质陶器。从该墓的形制及出土器物,初步认为该墓年代属东汉晚期。
出土的这些不同风格的陶楼,一方面寄托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美好愿望,希望仙逝的亲人能够享有更多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也以清晰、立体的直观形象,客观地展示了汉代建筑形制特征以及建筑技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为研究汉代社会的各个层面,提供了珍贵、翔实的文物资料,特别是能显示出汉代南阳地区的建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