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碘粒子植入联合肿瘤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疗效及对血清miR-128、miR-29c表达的影响
2019-02-21张云强李斌唐国强李栋
张云强,李斌,唐国强,李栋
脑胶质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由中枢神经系统的上皮组织病变引起,占颅内肿瘤的45%~50%[1-2]。125碘粒子植入脑胶质瘤腔后,可以近距离持续性杀伤肿瘤细胞,因此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近些年逐渐得到重视[3]。miRNA保守性较高,不被RNA酶降解,耐受不同的pH值、温度变化,即便在反复冻融的情况下也可存在,所以在机体血清中也可稳定存在[4]。为此,本文通过125碘粒子植入联合肿瘤切除手术来治疗脑胶质瘤,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miR-128、miR-29c表达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80例,符合WHO的诊断标准[5],经CT、MR检查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 35~67 (47.45±8.39)岁;病理类型:星形胶质细胞瘤1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4例,少突星形细胞瘤16例;肿瘤分化程度:Ⅰ~Ⅱ级患者19例,Ⅲ~Ⅳ级21例;肿瘤位置:额叶18例,颞叶12例,多个脑叶5例,其他部位5例。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5~70(48.54±8.99)岁;病理类型:星形胶质细胞瘤1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5例,少突星形细胞瘤15例;肿瘤分化程度:Ⅰ~Ⅱ级18例,Ⅲ~Ⅳ级22例;肿瘤位置:额叶17例,颞叶13例,多个脑叶6例,其他部位4例。2组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单发性肿瘤,无室管膜下或脑膜转移,肿瘤不累及间脑和基底神经节,手术治疗前未接受放疗、化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合并感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肿瘤切除手术。肿瘤切除手术的方法:首先在手术前使用磁共振技术确定脑胶质瘤的准确位置,使用浓度5 mg/kg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当患者进入深度昏睡状态时,切开患者的头皮,取下骨瓣,打开患者的硬脑膜,在离胶质肿瘤表面最近的地方下刀,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开功能皮质区,以免对患者造成其他伤害。位于脑组织功能区的脑胶质瘤,实行次全切术,尽可能地保留神经功能;而位于非功能区的胶质肿瘤进行全切手术,但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不能超过2 cm。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开颅肿瘤切除手术的基础上给予125碘粒子植入治疗。具体方法:在脑胶质瘤的病床上植入放射性125碘粒子,粒子的活度为0.4~0.5 mCi。植入的125碘粒子剂量可根据肿瘤体积的不同来确定,一般采取50~80Gy周边剂量,颅内植入125碘粒子以小活度为佳,每颗粒子的活度为(1.11~1.18)×107Bq,对于Ⅲ~Ⅳ级的脑胶质瘤可以在植入粒子的时候适当降低剂量,植入深度大于0.5 cm,不超过1.0 cm。
1.4 血清中miR-128和miR-29c表达检测 分别采集2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提取血清,-50℃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进行检测,严格按照定量PCR仪的操作说明书进行。首先取血清样本,使用mirVanaTMPARISTM试剂盒提取血清总RNA,使用DNAaseⅠ酶去除DNA,并依次加入2.5 μl稀释10倍的PCR缓冲液, 1.5 μl MgCl2溶液,以及0.5 μl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最后加水配成总体积为25 μl的反应体系,在试剂盒中进行反转录,在94 ℃环境中反应1 min;55℃环境中反应1 min;72 ℃环境中反应 1 min,进行35个循环,72℃环境中反应延长5 min,重复最少3次。引物及探针序列,hsa-miR-128: 5'UCACAGUGAACCGGUCUCUUU3',hsa-miR-29c: 5'TAACCGATTTCAAATGGTGCTA3’,其5’端采用FAM报告荧光标记,3’端采用TAMRA淬灭荧光标记。采用2-△△Ct方法计算出miR-128和miR-29c表达水平。
1.5 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本研究选用功能状态评分法(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患者身体情况正常,无症状和体征,记为100分;患者可以进行正常活动,症状和体征轻微,记为90分;患者勉强可正常活动, 有些轻微症状或体征,记为80分;患者不能维持正常活动,但生活可以自理,记为70分;患者偶尔需要帮助,大部分情况下生活可自理,记为60分;患者常常需要别人帮助,生活自理的时候很少,记为50分;患者长期需要别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记为40分;患者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人贴身照顾,记为30分;患者病情严重,需要住院维持生命,记为20分;患者病危,濒临死亡,记为10分;患者死亡,记为0分。
1.6 疗效判断标准 将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miR-128、miR-29c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且miR-128、miR-29c水平显著恢复;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没有好转甚至恶化,且minR-128、miR-29c未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皮下积液、皮疹、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感染、发热、癫痫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血清miR-128、miR-29c表达水平比较 患者不同性别、年龄、KPS评分及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等比较,血清miR-128、miR-29c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分化程度Ⅰ-Ⅱ级患者血清miR-128水平高于Ⅲ~Ⅳ级患者,血清miR-29c水平低于Ⅲ~Ⅳ级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80例脑胶质瘤患者血清miR-128、miR-29c表达水平比较
2.3 2组患者血清miR-128、miR-29c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miR-128、miR-29c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miR-128水平均降低,血清中miR-29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3、图1。
图1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R-128、miR-29c表达水平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KP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KP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2.5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见表5。
3 讨 论
脑胶质瘤为恶性肿瘤,它具有一般恶性肿瘤的特点,呈现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分界。目前手术治疗是其主要临床治疗方法,但是一般手术难以根治,手术后具有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6]。脑胶质瘤处于Ⅰ~Ⅱ级时,手术的切除程度与治疗效果关系紧密,所以,尽可能多地切除脑胶质瘤组织可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减低手术后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提高
患者的5年生存率[7]。但是处于Ⅲ~Ⅳ级的脑胶质瘤患者,即便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组织,手术后患者的复发率、病死率依然很高,而且不良反应也较多[8],这就迫切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案。
由于脑胶质瘤的边界不清晰,而且要避免损伤到重要的脑部神经和正常组织,并不能切除太多的脑组织[9]。一般脑胶质瘤位于脑组织功能区时,实行次全切术;胶质肿瘤位于非功能区时,才可以进行全切手术,但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不能超过2 cm,限制了手术范围。125碘粒子是一种放射性粒子,可以发射出弱γ射线,其半衰期约为60.1 d,最大辐射半径为1.7 cm[10-11]。当125碘粒子释放出γ射线时,会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双链,阻碍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使肿瘤细胞无法进行分裂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的复发[12]。125碘粒子植入脑胶质瘤腔后,其释放出的γ射线是由125碘粒子在机体内部发出,并不再像体外化疗那样必须穿过正常的脑组织才可以达到靶区,而且这种方式可以低剂量持续性照射,有效杀死处于不同分裂周期的肿瘤细胞,从而克服普通外部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以及弥补其放射杀伤的缺陷[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高,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状况少,可能原因与125碘粒子植入术的优越性有关。125碘粒子植入脑胶质瘤腔治疗方法,可以在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情况下,保持足够时间的低剂量照射,破坏肿瘤细胞DAN,最大程度杀死肿瘤细胞,同时对于正常脑组织及敏感器官也不会造成伤害,最终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1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患者血清miR-128、miR-29c表达水平比较
表5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例(%)]
miRNA存在着多种形式,可调节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通过这种方式,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发育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miRNA也可以调节脑胶质瘤细胞的分化增值过程[15-16]。有研究表明,肿瘤和一些疾病患者血清中发现了许多特异的miRNA,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17-18]。这些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以使血清miRNA成为研究相关疾病的有效标志物。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血清miR-128和miR-29c的表达水平,为判定临床脑胶质瘤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提供参考。miR-128通常聚集在正常人脑组织中,通过芯片检测,可以发现脑胶质瘤组织中miR-128的表达水平升高[19]。细胞实验发现,miR-128表达水平上调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受明显抑制。可能是由于通过下调靶基因Bmi1和E2F3a的水平,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20]。本研究中通过手术治疗后,患者血清中miR-128表达水平下降,这说明机体正常组织细胞发生癌变时,miR-128可以通过高水平的表达来抑制癌细胞增殖,在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表达水平下降。miR-29c是miR-29的一种,在多种肿瘤中处于低表达状态。Xiao等[21]在其研究中得出miR-29c在脑胶质瘤细胞中呈现较低表达的结论,提高miR-29c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能够对NASP基因表达进行有效抑制,从而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在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后血清中miR-29c的表达水平升高,说明miR-29c的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越好。分析原因:125碘粒子具有放射性,可以发射X、γ射线,X射线对氧自由基有诱导作用,促进杀死肿瘤细胞,γ射线通过产生的电离作用促进DNA双链断裂,导致细胞凋亡。125碘粒子促进miR-128和miR-29cDNA双链断裂,诱导氧自由基,抑制其水平表达,加速肿瘤细胞凋亡。
综上所述,125碘粒子植入联合肿瘤切除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肿瘤切除手术,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清中miR-128、miR-29c的表达水平,还可以提高患者的KPS评分,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在临床上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是一个复杂和艰难的过程。125碘粒子植入可以提高患者的KPS评分,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研究125碘粒子植入与系统化疗、射频消融、放疗等治疗方式联合治疗脑胶质瘤,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值得期待。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声明
张云强: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李斌、唐国强:实施研究过程,负责采集、分析数据;李栋:搜集整理数据,统计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