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普校标准测试 促进聋生健康发展

2019-02-20赵美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聋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了能及时检测中小学大中专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成员为了掌握聋生的体质状况,也用普校学生的指标对聋生进行了对比测试,希望能为聋生的体质测试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上的帮助。

关键词:徐州地区; 聋生; 身高体重; 测试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193-002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正式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它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我国从2007年至今针对正常学生的《标准》实施已有十多年,但是在这些《标准》中均没有涉及针对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的部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聋生作为青少年的一部分,身体健康状况如何,也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身高、体重是《标准》的必测项目,身体体重指数简称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经常测身高、体重对于掌握自己的体重是否超标,是否需要调整饮食及加强运动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借鉴《标准》中的相关指标,试图通过测试对比研究,在了解徐州地区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聋生身高、体重现状的基础上,并针对2010年01期朱卫东、赵美娟老师发表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一篇“徐州地区聋哑学生身高、体重偏低的致因与对策研究”作进一步对比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徐州特教学校8-12岁聋生及四所小学(马坡小学属农村小学,英才小学属城乡接壤学校,新区实小属区较好的实验学校,解放路小学为市区示范学校)进行对比研究的学生为研究样本,以身高、体重为测量指标,对聋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

2.研究时间: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电话咨询和走访特教学校及普通学校,搜集学生身高、体重均值样本,将特教学校与普校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对比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保健学、运动学等知识进行研究分析。

三、研究对比与分析

1. 2009年聋校与普校8-12岁学生身高均值对照表(图1)

2. 2009年聋校与普校8-12岁学生体重均值对照表(图2)

图1、图2中数据是2009年朱卫东、赵美娟老师测试数据,对比学校分别是偏远农村学校一所、城乡交接处一所、新区一所、市区一所。我们发现无论是来自市区的生活条件较优越的学校(解放路小学)还是来自偏远的农村的学校(马坡小学)和聋校相比身高、体重都有明显差距,而且均高于聋校学生。

3. 2018年聋校与普校学生身高均值对照表(图3)

4. 2018年聋校与普校学生体重均值对照表(图4)

图3、图4中数据是2018年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测试的数据,课题组发现无论是来自市区的学校(解放路小学),还是来自偏远的农村学校(马坡小学),和聋校相比,身高、体重差距都很小,甚至有些年龄段还略高于正常学生,这说明最近十年来聋生的健康状况在条件改善、生理、心理、家校共建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测试8-12岁学生样本中,根据身高体重比重值对比,92.5%的学生处在正常值范围,样本中肥胖率为5.8%,超重率为7.5%,而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国青少年超重率9.6%,肥胖率为6.4%,聋生的指标明显优于报告中的比率。

四、讨论与分析

徐州地区聋生在2015-2018年间,经过四年的测试对比,聋生身高、体重均呈上升趋势,相对于2009年所测数据偏低对比已经上升到和普通学生差异不大,说明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的加强,聋生的身体健康越来越被重视。我们认为聋生身高、体重几乎等同于普通學生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医疗条件的改善

聋生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学生。据调查造成学生聋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先天性耳聋,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等有关;有的是药物性耳聋,是由于应用了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耳聋性药物导致;还有的学生是突发原因不明造成的耳聋。医学上对耳聋原因研究很多,而因耳聋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的研究至今没发现。据调查,2009年以前,90%以上的聋生家庭都带着孩子全国各地去寻医问药,他们大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吃药、打针、针灸,一方面药物对孩子生长有一定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孩子被长期的吃药、针灸吓怕了,影响聋生的身心发育。现在由于医疗条件的提高、家长文化程度的提升,对孩子的疾病情况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待,许多孩子从小就佩戴了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对语言康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就医渠道也相对走上正轨,少走了很多弯路,使孩子少受了很多不该受的惊吓,所以聋生基本能正常发育。

2.心理方面的改善

由于听力障碍导致学生不能与人正常沟通,内心的一些想法不能得到释放,长此以往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压抑,通常表现出不开心、厌食、压抑等心理现象,影响了生长发育。聋生从8岁入学常年寄宿在校,由于长期离开父母,心理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因过分思念父母,又不能用语言与父母、亲人沟通,长期处于不愉快的状态。他们与同学发生一些误会、矛盾,甚至出现偷盗、逃跑等现象,虽然老师尽力帮助,但由于语言的差异,他们并不能畅所欲言,长期心里受压抑,影响了生长发育,最可见的体征就是抑制了身高与体重的增长。

猜你喜欢

聋生
浅谈聋生舞蹈教学中“形”与“神”的培养
论聋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电脑绘画对聋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情境体验:聋生数学学习之窗
特殊教育高职院校聋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聋生写作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特殊教育聋生语言教学法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