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双证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9-02-20高欣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改革教学模式

高欣

摘 要:我国早在1993年就已提出“双证书”教学模式。本文以首钢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双证书”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的初步实践情况,总结并提出实践问题和改革意见。

关键词:双证书; 教学模式;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186-001

1.对“双证书”制度的认识

在高职教育领域所说的“双证书”是指学生毕业时同时具有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两种证书。我国自1993年首次提出开始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并重制度(即“双证书”教育制度)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国家对于职业实操能力的重视并不亚于学历教育。推行“双证书”制度, 是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应用型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和培养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

2.目前本专业“双证书”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根据旧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目录,与旅游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导游员”“茶艺师”“评茶员”“调酒师”“品酒员”“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等,“评茶员”和“品酒员”都是需要长年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后才能考取的资格证书,这对于在校生或应届毕业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而在2016年12月,《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68号)(共计114项)中,包括了“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调酒师”等工种,所以目前参与实施“双证书”实践教学改革的只剩下“导游员”和“茶艺师”。

2.1导游员资格证书

导游员,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一大重要从业方向,同时也是旅行社的核心工作岗位之一。旅游产品分为有形产品(如纪念品等)和无形产品(如旅游活动行程路线、景点讲解等),其中绝大多数旅游产品的具体体现都需要依靠导游员在引领游客进行旅游活动时逐一展示,导游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个人魅力、素质修养等方面,时刻体现着其身后所属的旅行社的服务接待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是展示国民形象、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窗口。

根据行业要求与岗位工作标准,前四个学期分别开设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律法规》《导游服务规范》和《北京导览(上、下)》四门对应职业资格证考试的核心专业课,让学生全方面了解旅行社业的构成与各岗位工作职能,更深层次体会导游员的工作性质与内容,为学生顺利通过取证考试和未来实习就业打下坚固的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基础。

除此之外,第五学期的《旅游岗位综合实训》课程,学生通过模拟旅行社的工作流程与岗位分工,掌握以导游、计调为核心的旅游企业要求的基本要领、基本内容和讲解技巧。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市场调研、素材收集、线路设计、成本核算、撰写导游词、实景演练、总结提升等环节,将旅行社计调和导游员的核心工作流程熟练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2.2茶艺师资格证书

茶艺与茶文化的相关课程内容包含在《休闲项目实务》这门课当中,一般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期末组织学生取证。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叶品种和种植技术等传播的开端,为学生开设茶艺与茶文化课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项操作技能,学习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能有所感悟、有所提升、有所传承。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虽然在2016年12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中曾取消了茶艺师,但在2017年3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在征求茶学界广泛意见之后将茶艺师等项目重新增加到目录中,可见,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从未消减,传承工作势在必行。

在课程以外还设计了外出调研环节,茶叶是怎样从一片普通的植物叶片变成水杯中颜色、香氣、滋味各不相同的神奇树叶,让学生到茶园、茶厂,跟随制茶师傅体会学校课堂上无法展现的真实体验。我相信经过这样课程后,学生对于茶艺与茶文化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对茶艺这种特殊的文化艺术表达形式也有了更加客观、综合的认识,对于组织学生考取“茶艺师”职业资格证的工作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在实施“双证书”教学模式时遇到的问题

3.1导游员资格证取证难度大,学生虽有兴趣却望而却步

导游员资格证的导游综合知识理论考试科目由“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实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某省导游基础知识”四大部分构成,学生要在考前至少将此四门课程的知识全部熟记于心,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程度的文化底蕴,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在考试现场较好的将自己所学、所会、所能综合表现出来,向考官展现出作为导游员应具备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善于与人沟通的表述、爱为人服务的意识等,这对于二十出头初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3.2导游员资格证报考战线长,学生缺乏自信,错失良机

“导游员”的资格证考试只在每年7-9月由学生自行在网络报名,11月进行国家统一的考试。这样较长战线的报考模式,使得年级较低的学生在报名前期由于还未来得及全面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对取证考试犹豫不决,往往一拖再拖,白白浪费一次考试机会,只能“明年再战”。

3.3男生认为“茶艺师”实操动作比较适合女生,取证有抵触心里

通过与学生深度沟通得知,大多数男生认为,这种文化艺术表达形式更适合女生。其次,茶事活动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男生的耐心和持久性普遍没有女生好,多次反复练习冲泡流程和礼仪规范动作,男生往往心神不定。

3.4北方茶艺与茶文化氛围不浓,学生取证后去向迷茫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茶艺与茶事活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但北方气候不适宜茶树生长,水质也较南方偏“硬”,并不适宜冲泡绝大多数的茶叶品种,社会活动文化氛围不浓郁,学生取证后就业方向比较迷茫。社会当中也不乏有茶楼、茶室或茶馆,但较南方而言,北方的茶事活动场所,与其说是给人们提供品茶、休憩的幽谧环境,还不如说是进餐闲聊的又一种体现形式。

猜你喜欢

实践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