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解构与建构研究

2019-02-20叶欣欣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叶欣欣

摘 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教育目标偏离问题,本文从新时代视角分析了新时代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发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当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效果欠佳,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中介和桥梁,应该进行深度挖掘,应该对现有模式进行整合和重构,以最大化发挥其作用。本文尝试探索利用新媒体等载体创新模式,提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构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 新时代;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168-002

1.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新时期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努力培养具有“四服务”意识和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经历了主体性模式与主体间性模式、认知导向模式、情感导向模式、行为导向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随着快速更迭的新媒体时代的全面裹挟,思想政治教育生存环境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学生思想呈现多态化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也推动了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组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為关键词查阅CNKI,从检索结果可以发现,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颇为重视,理论成果可谓丰富。

本文在明确问题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梳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历史探究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在“家国同构”的政治伦理基础上,建构了以“君子”“圣人”等理想人格为目标的教化模式。唐国军在《广西社会科学》发表了关于“儒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模式研究”的系列文章,对儒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模式做了较为系统地研究。黄书光和王雷都分别对中国传统教化模式在近代中国的解构与转型做了深入原因解析和社会背景分析。

1.2对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引介与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概念术语尽管在国外不曾使用,但西方国家虽然没有此概念,事实上都毫无例外地进行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学界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引介主要是对不同类型的西方德育模式进行系统介绍和研究。冯增俊、袁桂林、戚万学等学者就西方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概括介绍了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社会学习模式、体谅模式、价值呈请模式、品德教育模式、社会行为模式等。

1.3对现代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

国内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基础上,开始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的学理研究。1996年《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一文,表明国内学者开始直接研究德育模式问题。早期国内理论界对德育模式的认知基本沿用西方学术界的观点,用纯粹理论建构德育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自身独有的基本模式。张耀灿和郑永廷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阐述了主体间性模式。许瑞芳研究了认知导向模式、情感导向模式和行为导向模式三种类型,注重梳理各个类型的教育倾向、哲学基础、义理脉络、方法途径。罗家英提出了网络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设想。

1.4对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对比研究

有学者指出,东西方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区别,它们主要表现为注重整体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超世取向与世俗取向;强调德治与强调法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等方面的区别。

综合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种阐释范式正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独特的研究领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承担着理论建构与改革探索的双重任务。社会环境、文化和技术的变化,必将带来教育模式的变化,使得原有的“灌输模式”已收效甚微。本课题正是基于新时代的时代背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对应对新时代多元的价值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价值观

本文通过调查和访谈,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变化进行分析,探索了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2.1目前高校思政领域面临的主要偏颇观点

脱离生活世界。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由于内容陈旧、方式粗暴、方法单一等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渐弱化,成为课堂“专供”,不接地气、不食人间烟火,日益无法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

威胁价值世界。改革开放的“附带效应”,引进了西方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始面临文化困惑,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状态。高校思政教育面临舆论引导和控制的压力。

不符生态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满足人的需求,还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现有条件中探索其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增强自身预见性,实现生态发展。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有模式解构分析

本文对现有的思政模式进行解构和分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构奠定基础。不同类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析要点如下:

传统的教化模式:强调外部灌输与内省方式相结合,重视道德内化。

认知导向模式:侧重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看到了理性自主在品德形成中的中心作用。

情感导向模式:看到了情感、情操的重要性,侧重移情能力培养。

行为导向模式:强调参与、践行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

客体性模式:注重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体系、逻辑传授。

主体性模式:以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需要为起点,尊重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自主发展权。

主体间性模式:诉求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主体间的思想和精神的交流和双向互动。

2.3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是应对“数字化生存”样态的时代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和研究,确立以新媒体和大数据作为载体来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新媒体打破时空局限,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和及时性,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综合运用提供了平台。新媒体环境能够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交往方式,增加时代感和代入感。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话语困境以及诸多现实问题要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切实加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提供智能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借助大数据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提升教育可信度。基于大数据而产生“微课堂”和“微教育”能够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革命性变革。从微观上看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体现为一种智能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过程,而要做到智能化,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在教育方案的制定、实施与评估这三个环节有不同以往的新指向或新特点。

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构的策略研究

教学模式是隐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内在规律性的东西。當下陈旧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之一。

一是建立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大思政”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进行量化呈现,形成数据结构。二是启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数据整合”、“分析整合”、“途径整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三是利用新媒体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O2O模式。四是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建立零存整取式的新建构主义学习观。

当前,交往方式、交往手段与方式的变化,给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新方式、新途径、新方法。新技术带来新的交往方式,交往工具、交往方式的变化,会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本身必将推动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更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不关注和利用这些新的传媒手段,不能无视这一信息时代新的技术所提供的阵地。新媒体技术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交往方式的同时,也应当成为传播正确价值观念、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力手段。

4.本文的创新与理论意义

4.1创新程度

视角创新: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从新时代新媒体视角进行了思考和关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以提升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互动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同时,本文从新时代特征出发,面对新媒体环境,尝试从理念、内容、方法、管理等方面着重重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4.2理论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具体而言:

第一,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将新时代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问题微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第二,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课题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强化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层面问题的“立体式”、“系统性”认识。

第三,有利于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建立以来,在理论体系方面已日臻成熟,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本课题研究利用新媒体的方式方法,能够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4.3应用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同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具体而言:

第一,新媒体正以难以估算的速度入侵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逐步改变了大学生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把握新时代脉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利于打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直面挑战和把握机遇的需要。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也使得教师原有的主体地位和权威性受到冲击,创新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第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提高实效性的需要。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那种单向传输、一对一、面对面的育人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限额十分必要。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系列研究

成果之一:“灰色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建设研究;

(项目号:2019SJB1579)

参考文献:

[1]梅青.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8(8)

[2]谢仕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索[J]科技风,2018(15)

[3]任敏.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8(10)

[4]潘平.中国梦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4)

[5]尚晓丽.新媒体视域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报学报,2018(6)

[6]施镟.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知识经济,2018(10).

[7]张少兵.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2)

[8]孙广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J]经济师,2018(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