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艺术的发展

2019-02-20熊朝霞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作曲思潮作曲家

熊朝霞

摘 要:中国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中西文化交流,同理,世界音乐的发展也不可能永远以欧洲为中心,也离不开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中西音乐文化会更加不断地交融,这将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滚滚向前发展。

关键词:音乐艺术;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105-001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伴生物,其起源问题则是艺术史上难解的谜题,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迄今仍无定论。回首中国音乐历经千年沧桑的悠久历史,若从黄帝时期的“云门之乐”算起,约有4600余年;若从河南贾湖骨笛算起,则有八九千年的时间跨度。中国音乐文化之河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岁月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润之下,不断激起光彩夺目、璀璨晶莹的历史浪花,在人类文明的编年史中留下了自己光辉而独特的文化印记。当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人们蓦然回首,遥看音乐发展的轨迹,既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感到惊奇,也为音乐艺术的飞速发展感到兴奋。音乐艺术伴随着人类前进的脚步,悄然走进了21世纪。

在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音乐创作无论从观念还是技术上,都在不断打破自己,寻求发展,中、西音乐文化也在不断交汇融合。在西方的共性写作时代,在中国现当代音乐中,在20世纪音乐中,音乐思潮的发展表现出极为活跃、多变的特点,人们都能看到音乐发展的前进轨迹。这一时期,学习西方音乐思潮以强有力的态势走向深入,国粹主义思潮也开始迅速崛起,音乐新思潮很快发展至一个高潮。在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欧洲音乐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显然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是它直接的发源地。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欧洲音乐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从1600年至1900年这300年间,欧洲音乐的发展经历了音乐史上称之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共性写作年代。这些时期是音乐家辈出,代表人物:巴赫、贝多芬、李斯特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折射出了那些时期的音乐表现出不断增进的繁荣突进的风格品性。在共性写作年代,作曲家告诉我们,创新才能发展的道理。然而,这时作曲家的创作尽管在传承、借鉴、创新道路上有各自的风格、各自的创新之处,但仍然基本框在一个大致的模型中——即调性音乐系统中。在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们已开始不满意这种状况,摆脱束缚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突出个性成为作曲家追求的,他们按照自己的观念去修改这些创作的法则。当西方音乐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逐渐成熟,及至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的时候,中国的音乐也同样在几百年中得到发展。随着隋、唐的建立,中国有了相对长期的统一和稳定,隋唐的音乐文化,在当时及对后世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以后,历经各个朝代,中国传统音乐得到了巩固和不同程度的发展。进入清朝以后,特别是清朝后期,随着西方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开展传教活动,传播西方文化,西方音乐也随之传入中国。到了20世纪,中外文化交流也由简单的物质交流向更深层次发展,西乐东渐之势日趋高涨,中国音乐从整体上讲是处于中国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转型的变化中。新思潮的崛起必然是社会思想发生激烈变革的结果。清末民初音乐新思潮的产生,一方面来自学习西方文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西方音乐的巨大冲击与中国传统音乐自身生命力的衰退,“学堂乐歌”的产生,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建立,音乐家、音乐教育家的出现,都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赋予了音乐以砥砺社会风气、提升国民素质的重大社会责任。这时,一些中国作曲家在留学之后,利用在国外学到的西洋作曲技法,成功地创作了具有中国音乐风格的作品。冼星海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代表。

冼星海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人民音乐家,他不仅写有很多著名的、大众喜爱的抗日救亡歌曲,正面表现出人民抗日斗争的精神,还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各种大型体裁的音乐作品,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其一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也为大众所喜爱。特别是他用法国巴黎学到的西方现代作曲技术,成功创作出了具有中国音乐风格的作品,人们从中视见了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结合。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作曲技术涌入国门以来,我国很多作曲家对作曲技法有了更多新的探索,他们在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同时,更加注意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结合,注意我国人民在音乐欣赏方面的习惯。中国音乐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以单音音乐为主,琴、瑟、笛、萧等独奏乐器发达,徒歌亦较多,旋律比较单一,音调平和。在民族器乐作曲方面,一些作曲家对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乐器组合和配器问题、音乐主题问题以及和声运用方面做了多方位的探索。在节奏和配器方面,西方现代音乐多变的节奏节拍变化尽管是建立在古希腊等比系列基础上的,但在這些民族器乐作品中也得到充分表现。在中国作曲家借鉴西方作曲技术的同时,西方作曲家也同样在东方音乐中寻求他们的创作灵感,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运用中国民歌《茉莉花》。德彪西在他的音乐中采用东方音乐的音阶由此形成色彩变化,这些都是人们所熟知的。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曲折漫长的。中国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中西文化交流,同理,世界音乐的发展也不可能永远以欧洲为中心,也离不开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中西音乐文化会更加不断地交融,这将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滚滚向前发展。已经来到的21世纪,中国音乐殿堂的大门已打开,波澜壮阔的中国音乐文化长河中的朵朵浪花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新世纪中国音乐文化光辉灿烂的美好蓝图,将由我们新时代的音乐教育者们亲手去描绘。

猜你喜欢

作曲思潮作曲家
Task 1
AI作曲的诺亚方舟将去往何处?
长大可当作曲家
试论上世纪我国的音乐思潮
伍光辉作曲三首
我的梦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当今哪两股思潮特别值得警惕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
猫咪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