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培养少儿阅读习惯的路径初探

2019-02-20王嘉培雷恩蒲弈霖邓雅心罗伊甜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王嘉培 雷恩 蒲弈霖 邓雅心 罗伊甜

摘 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在“倡导全民阅读”背景下,我国少儿阅读问题仍然不容乐观。5-14岁少儿处于阅读的黄金期,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国家长远发展和国民素质持续提高的根本要求。社区公共空间是少儿生活的空间载体,在社区公共空间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并建立便捷的社区阅读空间对于少儿的影响是积极和有效的。探讨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培养少儿阅读习惯的路径并在此指导下开展少儿阅读实践活动,对于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公共空间; 少儿阅读习惯; 少儿阅读空间;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075-002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我国全民阅读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距离。5-14岁的少儿处于阅读的黄金期,我国有3.67亿少年儿童,如此庞大而活跃的群体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培养青少年的良好阅读习惯是国家长远发展和国民素质持续提高的根本要求[1]。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少儿阅读并借助各种资源培养少儿阅读习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在公共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及阅读时间较少,而且社区图书馆尚未普及,社会公共服务在培养少儿阅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载体,社区公共空间既包括社区综合体、社区广场、小微绿地,也包括社区便民店、楼道空间等,是少儿主要的生活玩耍空间。在“倡导全民阅读”背景下,在图书馆资源还远未能覆盖社区的现状下,阅读对于少儿群体的重要性和不容乐观的阅读现状引发了能否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培养少儿阅读习惯的思考,以此为基础探求可行的培养路径对于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少儿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成果很多。孟广菊(2012)认为少年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从推荐喜欢或易于接受的读物来诱发阅读兴趣,从阅读倾向入手、关注他们阅读兴趣点,以及深入持久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这三个方面来激励阅读兴趣、并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持之以恒[2]。熊丽华(2017)指出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讲述习惯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长期教育培养才能实现。

开展阅读活动和环境营造激发少儿阅读兴趣也是学术界的关注点。孙威(2011)指出少儿图书馆的空间装饰布局要符合少儿心理和审美特点,创造人性化的阅览环境,让孩子们在精神上亲近书籍[3]。江承杏(2018)认为应该从興趣激发、环境创设、阅读体验和家校合力四个方面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使阅读逐渐成为孩子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从而让孩子逐步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4]。

近年来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学术界关注。杨松、孟兰(2015)对北京西城区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创新实践进行了研究[5]。李国新(2016)初步概括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基本特点[6]。针对青少年日常生活公共阅读研究的文献非常少。陈璇(2018)结合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实践,以其“微书吧”微阅读空间模式为例,阐述项目模式推广、空间标准等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少儿阅读习惯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学校教育、家庭亲子阅读以及公共图书馆等方面。少儿阅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和影响,社区是城市鲜活的细胞,是少儿每天日常生活的空间载体,在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少儿阅读习惯的引导具有便捷和易于坚持的优势,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尚在起步,研究文献也几乎是空白。以社区公共空间为切入口培养少儿阅读习惯是“倡导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方法

以社区公共空间和5-14岁少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调研法和实证法进行研究。查阅文献了解培养少儿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等相关理论成果及趋势,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对教育专家、社区工作者和家长少儿进行访谈及对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探求在社区能否有效弥补学校和家庭的空白,通过公共空间培养少儿阅读习惯的可行性以及有效路径。

4.教育专家访谈

选取十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就三方面内容进行访谈:①阅读对少儿成长的作用和意义。②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培养少儿阅读习惯是否有必要性及可行性。③在社区公共空间开展哪些活动适合提高少儿阅读能力。

专家们对阅读于一个孩子成长的意义都持肯定的态度,认为社区阅读空间对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兴趣很有帮助。非常赞成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培养少儿阅读习惯,并建议在社区阅读空间开辟少儿阅读专区和在社区举办演讲比赛、小主持人培训、请作家面对面讲好书等活动来提高少儿的阅读能力。

5.社区公共空间及社区图书馆现状调研

5.1调研对象

根据居住人群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聚居度等要素将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社区分为A、B、C三类,涵盖了社区的所有类型,每个类型选取五个社区展开调研并选取一个样本社区进行分析。

5.2调研内容和结果

通过对社区实地调研,了解社区少儿阅读现状和需求,调查社区公共空间及社区图书馆现状,探讨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培养少儿阅读习惯的可能性。

5.3调研结论

社区公共阅读空间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方便少儿利用闲暇或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少儿学业任务重空闲时间少而不能去公共图书馆的问题。中低收入社区的图书馆硬件设施大多正在逐步建设中,社区少儿阅读活动等软件条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引导。社区工作人员都希望义工团队来帮助社区开展少儿阅读引领活动。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培养少儿阅读习惯与社区工作方向是一致的,有助于形成浓厚读书氛围的社区文化。

6.利用社区公共空间激发少儿阅读兴趣和培养少儿阅读习惯的路径

第一,丰富有趣的藏书是营造社区少儿阅读空间的基础。社区少儿藏书量充足是保障阅读质量和兴趣的前提。阅读书籍的选择要保护少儿的阅读心理需求。社区少儿藏书除了利用公共服务提供之外可以积极发动社会公益力量募集和捐助。借助公益力量不仅可以充实藏书数量,而且可以发展特色藏书以及咨询和导读服务。

第二,情景式阅读空间的塑造可以激发少儿的阅读兴趣。社区少儿阅览室在布局上要合理并且充分体现少儿特色,既生动活泼又丰富多彩。环境干净整洁并且有宁静的氛围。阅览桌椅书架等适合孩子的身高。在低幼区设置“亲子阅读区”和“家长阅览区”,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让家长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从小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

第三,借助社区便民店打造“少儿微书吧”可构建便捷的少儿社区阅读空间。借助市级区级图书馆资源与社区甜品店等合作,在墙面放置书架或报架,利用少儿早餐和放学等逗留的10-30分钟碎片时间共同打造“少儿微书吧”新型阅读模式。读物主要以期刊和百科读物等为主[7],给少儿一个日常生活休闲的阅读空间,建立起生活与阅读的良好情感。

第四,開展阅读拓展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少儿阅读兴趣。在社区公共空间大力开展符合少儿心理特点和形式新颖的阅读拓展活动。聘请少儿教育专家定期开办少儿阅读讲座。发动社区儿童建立共读会,通过孩子们相互推荐和交流使优秀的读物广泛传播,调动少儿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系“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研究”(课题编号:CY2017Y2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董晓玲.积极培养少儿阅读习惯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职责[J]论坛集萃,2011(8):295

[2]孟广菊.论少年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J]图书馆学刊,2012(3):96-97

[3]孙威.试论少儿阅读习惯的培养[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4):121-123

[4]江承杏.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3):49-51

[5]杨松,孟兰.北京西城区: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创新实践[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4):3-8

[6]李国新.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发展的新趋势[J]公共图书馆,2016(9):1

[7]陈璇.基于“图书馆+”的青少年阅读空间新模式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8):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