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策略分析

2019-02-20张燕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培养小学生

张燕

摘 要:当前,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加以发展已成为各小学亟须落实的任务。此次研究先对体育核心素养体系进行了阐述,而后探讨了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培养策略及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 核心素养体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052-001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知识、技能、价值观等众多层面的集中体现,是学生收获成功、适应个体及社会发展不容或缺的综合素养,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探讨了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策略。

一、体育核心素养体系概述

核心素养具体表示学生需拥有的契合自身及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重要能力,注重个体修养、道德意识、自主发展等,可对个体正确的三观加以体现。体育核心素养主要以体育学科课程为基准,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质量评价标准为支撑与引导方向,对学生获知体育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和方式等加以整合,借助体育活动让学生领略运动的魅力,让学生产生健康意识;借助合理且先进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强化他们的运动技能;依靠适宜的体育锻炼促使学生具备较好运动、健康素质,以此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策略

发展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极为必要,可让小学生具备较好体育素质,对其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具体实践可从如下几点着手:

(一)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教师即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更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引导者,无论是哪一学科,教师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这对体育而言亦是如此。可以说,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质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具备直观影响。然而,就国内部分小学体育教学而言,体育教师水平偏低,更甚者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师均是其他课程教师兼任,专业性欠缺,使得体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极为不利。为改善上述现象,教育主管单位与各小学需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招聘专业体育教师负责教学工作,以此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予以支撑,推动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发展。

并且教师因职业的关系,不但需具备极强的体育专业知识及理论,也应拥有较好道德品质。体育教学期间,体育教师至关重要,需对学生如何实施体育活动加以引导。就某一层面而言,小学生的状态以及水平就是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的体现,故为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加以强化,则各小学必须先强化教师的核心素养。具体做法为:强化专业素养,对体育教师理论基础、实践教学能力进行提升,并重視体育品格的生成;注重内省,要知道人无完人,均具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教师亦是如此,因而体育教师需时常反思,检讨自我,明确自身缺陷并有效改进,为小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强化体育设施建设

健全完整的硬件设施可谓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不容缺失的一部分,各小学需提高资金投入,强化体育设施建设,给小学生构建适宜的体育环境。具体如下:一是学校需保证室外运动场所契合教学、小学生运动实际需要,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二是学校需不断丰富体育器材,所购置的器材质量均需与相应标准一致,避免对小学生身体构成危害,且器材需契合小学生年龄特征、活动需要,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

(三)选择适宜的体育教学方法

合理且先进的教学方法可谓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高效落实教学目标的要点所在。经由选择适宜的体育教学方法,不但能确保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免受伤害,还可强化他们的运动技能。就小学体育教学来看,教师不但需面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也需对实践操作予以高度关注,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知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及价值,从而构建科学的运动观。并且,因所有学生均是特殊且单独存在的个体,故而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学习、接受水平也存在相应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足够尊重,且基于个体差异实施强度不等的教学抑或分层次教学,从而让所有小学生均能领略体育的魅力,具有较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三、相关注意事项

(一)重视小学生体育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现今社会,部分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还未能有效认知小学体育,觉得其就是简单的跑跑步,这一认知显然极不合理。实质上,体育课不但包含文化知识课,还囊括实践课,很多体育运动技能技巧均需体育教师为学生讲解、示范。就小学生来看,明确体育运动的内涵、掌握运动常识极为必要,只有在对此类体育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较好认识后,方能实现思维方面的进步。故而,体育教师必须清楚体育文化知识具有的功能价值,经由多元且合理举措强化小学生体育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为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生成予以支撑。

(二)重视小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就体育课程而言,学习内容的主体与关键均为学生。故而,体育教师需对小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予以高度关注,从而为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给予支撑。具体做法为:教师需由思想层面引导学生,促使他们知晓健康是最为重要的,应对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水平加以提升。因部分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运动期间可能受伤,譬如篮球运动等,故而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了解受伤后的应急处理手段;体育教师需经由适宜的方式促使小学生明确体育运动的功能价值,并不断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此确保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培养效果及质量。

四、结束语

概括而言,体育即我国教育体系内的关键成分,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加以培养极为必要且重要,能在确保小学生身心良性发展的同时,对他们坚定的品质加以培养。此次研究先对体育核心素养体系进行了阐述,而后探讨了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培养策略及相关注意事项,望以此为各小学及体育教师更好的开展工作予以参考。

参考文献:

[1]崔胜利.体育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生课外体育发展策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9,17(02):111-113

[2]侯西磊.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12+21

[3]黄锦权.基于培养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智能课程研究[J]运动,2018(12):9-11

猜你喜欢

体育培养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我们的“体育梦”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