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启蒙阶段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2-20史祥虎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启蒙思维能力科学

史祥虎

摘 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为前提,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目的。应针对学科特点,善于挖掘教材内涵,针对科学启蒙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有趣的吸引、细心的聆听、潜移默化的养成,让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观察、探索、发现和讨论中逐步发展起来。

关键词:启蒙; 科学;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044-001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而小学科学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特殊功能,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为前提,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目的。小学科学教师的责任应针对学科特點,善于挖掘教材内涵,针对科学启蒙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有趣的吸引、细心的聆听、潜移默化的养成,让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观察、探索、发现和讨论中逐步发展起来。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推动力,成功的科学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心理积极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手段(鼓励的目光、肯定的语气、奖励的手段等)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生活常识、日常积累、所闻所见等),从不同的角度启动思考。在教师发自内心的鼓励下学生的思维会被无意识的自动打开,产生意想不到的思维发散和思维深度效果。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关于烧开的水壶冒出的“白气”是不是水蒸气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些“白气”,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是从自己生活所见出发,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很多同学会说那些“白气”是水蒸气,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水蒸气的特点(无色、无味、气体、看不见、摸不着……)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得出“白气”看得见所以不是水蒸气的结论。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独立性

科学的思维应该是独立性的思维,科学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独立性尤为重要,从某种方面讲这体现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心,对自己思维的自信。通过独立的科学思考来认识和判断科学问题,不受别人的影响而轻易放弃自己的正确的看法,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和判断做出适当的评价是启蒙阶段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部分学生遇事不能独立思考,总希望从别人身上寻求帮助,照搬老师或同学的结论。对于这些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同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热情地加以辅导,做到由扶到放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地能力。同时强调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在科学课堂实验的组织与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以使学生的思考有所凭借的依据。充分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的严谨程度,它表现在思考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律推理合乎逻辑规则,论证有条不紊,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能力,应从启蒙阶段予以培养。小学科学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时通过解决问题时的实验设计加以训练。如在研究“空气有质量么”这一问题时就启迪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沟通,通过假设、思考、讨论、实验来获得真知。学生先确定自己的假设空气有质量或者空气没有质量,然后小组讨论、思考怎么去验证假设。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的实验效果,学生每遇到一次问题,都会相互讨论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追求科学实验的公平、实效。在探索、讨论、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再次讨论探究、改进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科学思维的逻辑性得以培养,得以发展。

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积极性

国外教育大家曾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我们要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启示我们教师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改善的评价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能面带笑容的积极学习。如:在研究水的特点时,一个学生回答说:“水是白色的。”教师说:“你的回答很有生活经验、已经很接近真实答案了,你能再想一想吗?”这位学生放松地想了想,答:“绿色的。”教师笑了笑说:“这次回答的很有环保意识,再想一想,估计就对了。”这位学生脱口而出:“是无色的。”自己矫正了自己的有误认知,高兴而自信地坐下了,自尊心得到了保护,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发展。这是所有科学老师在学生科学启蒙阶段都应该注重的问题,都应该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积极性的维护。

五、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创新意识

科学的思维是敢于立异的思维、是勇于创新的思维。科学启蒙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不人云亦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发己之所发,培养孩子们思维的创造性。例如:在研究水变成水蒸气时体积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这一问题时,学生可以按照书上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试验,也可以小组讨论后给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对于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寻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赞赏和倡导。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有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特殊功能,小学科学教师的责任应针对学科特点,善于挖掘教材内涵,针对科学启蒙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自信、有逻辑性科学思考培养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做到有趣的吸引、细心的聆听、潜移默化的养成,让科学启蒙阶段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观察、探索、发现和讨论、实验中逐步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教育部编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启蒙思维能力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