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2019-02-20杨宗霈
杨宗霈
摘 要: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汉字在国际上的传播,首先简单介绍了古汉字在日、韩、越、古西域等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与应用,然后通过对汉字现今在海外国际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的阐述,就如何提高汉字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汉字的传播讲述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汉字 国际 传播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1-0-01
汉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它的发展经过了6000年的历程,经过了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形成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主要字体,是上古时期流传至今唯一还在传承的文字。而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符号和文化特质的汉字,它的发展并没有局限于中国,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一、古汉字在国际上的传播
提到古汉字在国际上的传播,就不得不提汉字在日、韩、越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曾经这些国家直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文字。首先,日本作为我国的海上领国,起初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自公元四、五世纪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文字先是借用汉字的音,后发展到借用汉字的意,并最终根据汉字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假名文字。韩国语也不例外,早在中国汉代时期韩国就开始接受和学习汉学,至唐、宋时期,由于高句丽、百济、新罗等所谓三国时代的汉学家到长安等地留学,两国之间交流更加频繁。[1]最终韩国古代的人们开始接受汉字,并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他们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一直到我国明、清时期常用的许多汉语词,也都被韩国语借用。汉字在越南也盛行了两千年,自秦汉以来,中原文化向南扩展,汉字也一并传入了越南,并逐渐成为了越南的母语,不仅朝廷的谕旨、公文、科举考试使用汉字,经营贸易的账单、货单也都用汉字书写。我们都知道的越南中共领导人胡志明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并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当然,古汉字并不是仅仅止步于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和日本列岛,在丝绸之路不断向西推进的过程中,汉字文化也出于沟通的需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唐代,吐鲁番地区的高昌国、高昌郡,库车地区的龟兹,和田地区的于阗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国以及同一时期契丹所建立的辽国,都曾经是汉字文化圈的一环。[2]这其中,不止是商人,政府官员、边界驻守的军人、外交使臣、传教布道的僧侣与传教士等虽然身份不同,传播的内容不同,使用的工具也各异,但都扮演过汉文字、汉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二、现今汉字传播的现状
对汉字在国际海外的发展现状,需要从汉字的传播内容、创博渠道两方面来阐述。首先,汉字的传播内容,一般是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载体来传播的,包括文化遗产、美食、服饰、医学、民俗、武术、书法等。再论汉字的传播渠道,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小组办公室直接管理的孔子学院是汉字最系统和权威的传播机构,作为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共建有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在525所孔子学院中,亚洲33国合计118所,非洲39国合计54所,欧洲41国合计173所,美洲21国合计161所,大洋洲4国合计19所,可以说遍布全球。此外,我国还举办了一系列关于汉文化传播的活动,如从 1997年开始每年10月份在徐州市举行的中国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 、2017年9月在甲骨文故乡安阳市举办的中日韩共用汉字词典论坛等,这些活动有些直接以汉字的研究有主,有些依托汉文化对汉字进行了间接的传播。
虽然汉字依托汉文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在国际上得到了一定地传播,但作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汉字的使用还是主要局限于中国及儒家文化圈,以及一些海外华人。对很多西方人来说,由于汉字与他们的母语存在很大的差别,拼写方式和语句格式都差异较大,学习起来较难,因此并不是作为一门外语进行学习的首要选择。此外,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教师资源的严重匮乏和缺乏严谨、行之有效的教材,以及来自中外文化差异导致的各种限制与阻碍,汉字在国际上的传播并不乐观。
三、提高汉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策略
1.建立具有国际性的“汉字传播博物馆”
政协委员吴柏林建议,作为中华文化和汉字发源地的中原地区应当组件一支专门的研究队伍,尤其是河南应建立具有国际性的“汉字传播博物馆”,以汉字在河南起源后如何发展和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主题,以动漫、视频、数字化为主要手段,分别设置“汉字故乡”“汉字之旅——民族篇”“汉字之旅——国别篇”三个主展厅,向人们展示河南汉字起源和发展的文字材料,[3]从而逐步增加汉字研究的文化圈。
2.提高孔子学院在海外的融合度
教师和教材等资源的匮乏是一方面,但要真正使肩负着让世界體悟汉文化魅力、了解和认识汉文化精髓、学习汉字的责任的孔子学院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提高孔子学院与海外国家文化与政治上的融合度,减少误解和抵制。为了让孔子学院与当地文化能够融合发展,发展出多元认同感,加强合作是一条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道路,可以加强与当地大学、企业、社会团体的合作,通过不断加深的合作,获得当地社会的认同,并最终融入进去,从而得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3.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汉字的发展势必离不开国家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是汉字能够得到更多海外人士青睐的重要凭借。以近几年得到广泛关注的“一带一路”为例,在中国不断加大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后,汉文化也重新在这些地区得到了“复活”,并且为了把“中华汉字”这一文化公关品牌更好的推向国际,我国还在今年谷雨节在丝绸之路起点、字圣仓颉的故乡——陕西白水举行了“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仪式,宣布2018“一带一路”年度汉字为“新”,不仅吸引了很多知名专家学者、国际友好人士,很且得到了很多海内外学术界、企业界、文化界、旅游界和新闻界代表的称赞。通过国际间的友好交流与和合作,把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品牌去推广,不仅使汉字的传播底气更足,而且更具有了时代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晓霞.韩国语汉字词的传承与变异特点小议[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郑阿财.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6(04):5-17.
[3]赵晖.加强汉字文化传播 委员呼吁重筑汉字文明高地[N].中国新闻网,20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