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
2019-02-20杨新春
杨新春
【摘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最大限度、最完美的完成教学任务,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抓好课前预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能课前预设一、环节一:课前预设——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1.精心打造教学设计
备课要科学的优选信息,充分了解学情,按照新课程、新课堂的新理念去进行合理地教学预设,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精编训练程序,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备课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教师还需要多元解读文本,挖掘教材,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能力,才会勇于面对课堂教学中智慧生成的挑战。
2.合理指导课前预习
预习的设计要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应包括预习的内容、方法和预习的要求。预习的设计可以以预习提纲或预习学案等形式呈现给学生。
(1)预习内容。学生在现有水平上,能够自己学习的所有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预习内容的设计要全面、具体、有梯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预习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学习水平,预设预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在预习设计中对某项预习内容的学习给予方法途径上的提示,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
(3)预习要求。提出预习要求时,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因素。
(4)预习方式。预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也可以利用课上时间集中进行。在课上集中预习时,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预习检查。检查预习可以采取小组检查和教师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检查预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要交流预习方法。教师在检查预习中,要适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和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二、环节二: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略
1.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来调整教学顺序,并做出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
(1)兴趣—点燃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学生的兴趣取决于教师。学生不可能完全学习自觉,他们往往只有喜欢语文老师、喜欢语文课才能更好的学好语文。语文学科的优势是什么呢?是它更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情趣,充满人文的美感。所以抓住这一学科特点,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从调动学生兴趣着手去实现课堂的高效。
(2)取舍—确定学习方向。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课堂是乏味的,也是不符合学生思维逻辑和记忆习惯的。每篇课文可根据其不同特点精选一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进行大胆的取舍。
(3)互动——拓展创造空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当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语文课要想获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善教者不是奉送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
(4)自主——增强参与意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满堂灌”,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2.精讲精练
实际教学工作中,成绩评价依然稳坐泰山、涛声依旧,评价学校和教师就看成绩,教师只能杀鸡取卵、急功近利,对学生的兴趣和精力掠夺性开发。我们的学生不缺少作业,而缺乏有效完成作业,不缺少学习时间,而缺乏有效利用时间。要走一条减负增效的道路,必须做到精讲精练。
精讲要抓住三点:
(1)讲重点。教学重点要讲清讲透,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理解、掌握的问题可以不讲。
(2)讲难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或超过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教师要剖析讲解。
(3)讲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精练要抓住三点:
(1)习题要精。精选习题,题目要有针对性、综合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少胜多。
(2)习题要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新颖别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3)习题要趣。联系生活,活学活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我们一定要重视自己为工作付出的生命成本的核算,绝不甘于在低效重复、智慧缺失的工作中消耗生命。我们应该研究怎样从培養学习兴趣,呼唤价值意识入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知过程,彻底转变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历程中感受快乐、体验幸福。
三、环节三:课后反思——构建高效课堂的泉源
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那么,课后“反思”什么内容?
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每一个教学活动都会有“得意”之作、成功之处,将他们记录下来,便于教师今后在教学中参考使用。
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比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甚至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对孩子积极性的挫伤等等。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吸取的教训。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偶得”
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意外”生成的资源往往是突如其来、不期而至,如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就会转瞬即逝,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只有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这种“偶得”,课堂中就会闪烁着灵感的火花,流淌着创新的激流,课堂中才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精彩。
4.“反思”孩子学习中的“拦路虎”
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教师要在反思中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消灭这些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实现孩子的“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三环节”即是相对独立,又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整体。只有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课堂雕刻成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才能实现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