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外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
2019-02-20李崇智
李崇智
【摘要】校外教育作为我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提升各项技能的重任。有别于校内教育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师范院校、经历过一定的信息技术培训、有着相对较好的信息素养的情况,校外教育教师有着来源相对较杂、普遍没有经历过系统化信息技术培训、信息素养比较缺失的问题。而随着全社会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校外教育的水平层次。信息素养作为校外教育教师所需拥有的新素养,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教师更快地获得更好的资源。从介绍信息素养及国家对信息素养的要求出发,通过分析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意义与必要性,提出多项可提升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模式发生了众多变化。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PAD)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生产生活的场景中,在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培养了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能力。从个别行业,到全社会,信息化的浪潮愈来愈大,最终成为了一种发展的趋势,影响到了各行各业。
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它的发展应该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校外教育理念的升级变得尤为重要。在国家倡导“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校外教育将不可避免的将面对信息技术的渗透。探索出一条合身合体的“校外教育信息化”模式,有利于校外教育更好的发展。如何让校外教育脱离传统模式的束缚,步入信息化的新阶段,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校外教育的核心人员,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对校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只有提升了校外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推进校外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校外教育教育教学的融合。
信息素养最早由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他把信息素养界定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对于校外教育教师来说,信息素养是在当今社会发展、技术提升的情况下,自身所需拥有的新素养。它不仅包括校外教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还包括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践,同时也包括对信息化教学发展前景的认识。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校外教育教师要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去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愿意学,而且学得好的最终目的。
在教育部2018年4月18日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文字号:教技〔2018〕6号)中提到,需要“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需要“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另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中,也多次提到教育信息化及对教师的信息化培养。从这些国家层面的文件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十分关注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以及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工作。
然而,在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出现了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不足的现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教学的创新和优化。为了确保校外教育教师不被社会淘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迫在眉睫。
二、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校外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基础较差
不同于校内教育,校外教育教师来源广,人员结构复杂,既有各个年龄段的人员,也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人员。这些人员中,很多人成为校外教育教师前,没有经历过长期、系统化的信息化培养,这也就造成他们缺少基本的信息素养。在搜索信息、资源时,校外教育教师往往只会简单地利用“百度”“必应”“搜狗”等,不会利用搜索语法对搜索结果进行优化,也不会在专业网站上进行专业资源的搜索;在办公和制作电子课件时,校外教育教师大多也只会简单地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不会使用一些操作技巧制作精美复杂的办公文件、电子课件。而且由于缺少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知识,校外教育教师无法在所教授的课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希望制作出一套课件供上课使用,但因为计算机操作能力不足、缺少信息技术的理念,造成最终完成的课件与自己所希望看到的课件差距较大,满足不了实际的上课需求。
(二)校外教育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不足
在校外教育中,大多数的教师对信息素养认识不足是一个不争事实。这种认识上的不足,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它造成了校外教育的信息素养提升工作无法得到相关教师的认可和支持。
(三)校外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科研能力较低
校外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科研能力较低是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又一现状,这一现状造成校外教育机构无法满足高品质的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从而步入恶性循环,导致校外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断降低。
(四)校外教育教师缺少信息素养提升途径
校外教育机构在教师的培养上,大多都是着力于教师专业业务能力提升,缺少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校外教育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久而久之,教师的信息素养得不到顺利提升,甚至出现信息技术能力退化的现象。
(五)校外教育教师缺少系统性、个性化的信息化辅导
有些校外教育机构在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时,只是向第三方购买一些标准流程下的培训课程。这类培训课程往往存在课时较短不够深入、内容枯燥不生动、缺少考核检测真实提升水平等问题。而且这些分批购买的培训课程没有系统性,相互之间没有延续性、层次性,可能出现有些知识点多次培训、有些知识点跳跃幅度过大,无法理解等情况。再者,由于没有针对每一种专业的教师(甚至是每一名教师)进行符合其教学实际的个性化培训课程设计,造成这些培训课程对校外教育教师的影响不大,教师无法将信息技术切实地落实到教学中去。
(六)校外教育机构缺少专职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骨干人员
目前来看,大多数校外教育机构缺少专职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骨干人员。根据校外教育机构规模的大小,情况各有不同,其中主要的情况有两种:要么是没有信息技术人员,要么是有兼职的信息技术人员(以其他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不管是何种情况,都造成没有信息技术人员能长期关注本校外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从而对教师和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服务,最终导致本校外教育机构内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低,缺少应有的信息素养。
(七)缺少信息化基础设施,使用率低
一些校外教育机构缺少信息化基础设施,或是设施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也有一些校外教育机构虽然购买布置了一些信息化基础设施,但因为没有对教师进行设备使用的相关培训,导致教师不会使用,或是只会简单操作,体现不出信息化基础设施对教育的正面、积极的作用,也没有实际促进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八)校外教育机构缺少信息化教学的“传帮带”
在校外教育机构中,专业课程的“传帮带”非常常见,但信息化教学的“传帮带”却少之又少。不管是刚进入校外教育的新教师,还是多年从事校外教育的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往往都是孤军奋战,没有经验上的交流。这造成校外教育机构的信息化教学长期处在初级摸索发展阶段,浪费了大量的教师工作精力。
三、提升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意义与必要性
(一)校外教育理念的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外教育的理念也需要随之发展。校外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提升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有机会获得更多更好教学资源库,认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让校外教育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有利于校外教育的发展,使得校外教育能够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行获取大量新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性想法变成可具体实施的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始终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频共发展。校外教育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果自身都没有信息化处理能力,那就无法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认识,需要校外教育教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实施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信息素养的改善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密不可分。如今的校外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不能只靠一个人、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些实物道具完成。为了获得对知识有更为直观的了解,需要在校外教育的教学实施中使用到各种信息化设备。通过这些信息化设备,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文字,还可以看到图片视频、听到声音,也可以借助虚拟技术做到更深层次的感观体验。甚至借助于信息化设备,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各种想法转换成产品项目,成为一名小小“创客人”。而要确保这种借助于信息化设备的教学实施能够顺利展开,需要校外教育教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做到认识设备、会用设备、能用好设备。
(四)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迫切需求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人们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得各种感兴趣的信息,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翻阅报纸、书籍。但是,如何在如今网络的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所要的,是每一个现代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当中自然也包括了校外教育教师。身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校外教育教师更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只有拥有了信息素养,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落后于时代。
四、提升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一)转变校外教师的教育观念
1.需要让教师意识到校外教育应当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校外教育也需要进行信息化发展。信息素养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身处于信息化的時代,每个人都需要积极主动地了解认识信息化,而不消极被动地面对信息化。
2.需要让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对校外教育的积极影响。例如,通过主题培训,或者参观“校外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实例,让教师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后的正面作用,进而对信息化、信息技术产生认同感。笔者认为,只有当教师在观念上对信息技术有了认同感,才会在校外教育中积极主动地实践。
3.需要让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4.需要让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校外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不仅可以方便便捷地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其他人,也可以从他人处获取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的共享,对于教师的工作十分有利。长久以往,校外教育的整体水平也能得到明显提高。
(二)开展信息化培训并建立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
开展信息化培训并建立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是提升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
1.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要把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放在单位整体发展的重要位置,在日常工作和教师培养中注重信息化的支持力度。
2.校外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信息素养培训。比如:
(1)可以组织校外教育教师学习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模式。
(2)可以组织校外教育教师了解如何使用信息化的教学设备。
(3)可以组织校外教育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训,了解如何进行高效率的信息搜索和资源加工。
(4)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培训,如PPT讲座、参观学习、专家座谈会、信息化课程设计讨论、实操训练培训等。
(5)可以分别提供信息素养的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
(6)可以根据教师群体的不同,分别提供针对全体教师的集体培训、针对部分专业教师群体的专业培训、针对个别教师的个性化定制培训,或者分别提供针对高龄教师的基础普及版培训、针对年轻教师的高阶提升版培训。
(7)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大小,分别提供以小知识点为内容的微课短培训、以多知识点为内容的长课程大培训,在整体规划安排上,可以以微课短培训为主、长课程大培训为辅,这样可以让校外教育教师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从而积少成多,达到提升信息素养的效果。
3.培训组织者不能无视教师原有水平、求知欲望、学习的目的和动机的差异。校外教育机构可以为教师建立信息素养成长档案袋,在每次培训前后,分别做一些小测试,了解并记录教师的基础和实际学习效果,并反馈给教师本人、校外教育机构管理者、培训主持方。这样,教师本人可以知道自己的薄弱处,后期重点加强该内容的学习;校外教育机构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未来的信息素养培训计划;培训主持方可以根据教师的测试结果,提供符合需求的培训,避免不必要的培训。
4.校外教育机构可以与专家、专业团队长期合作,定期交流,集体规划,将信息素养培养当成是一个长期任务来做,既要有内容的延续性,又要有层次上的递进性,也要有符合实际的定制性。
(三)开展校外教育信息化教学研讨会
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研讨会,可以为校外教育教师提供一个进行集体讨论研究的平台。在研讨会上,既要有专业课程的教师,也要有技术人员。其中,专业课程的教师可以从自身课程出发,对如何进行教学的信息化实施提出分析、设计思路;技术人员可以为专业课程教师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解答和技术支持。研讨会的交流,可以是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也可以是专业课程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的。通过这些集体讨论研究,形成一个良性的教师成长圈子,促使校外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四)组建校外教育信息化科研团队
通过组建信息化科研团队,让一部分信息技术较好的校外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和教育文章创作过程中,养成运用信息化思维进行思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科研的沃土。最终,通过老团队带新团队,逐步让每个校外教育教师具备信息化科研的能力。
(五)购买资源数据库
资源数据库是校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它不仅包括用于教师学习、科研的相关资源,还包括用于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所需的相关资源。在日常不断使用这些资源数据库的过程中,校外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六)建立校外教育网上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校外教育网上资源共享平台,允许教师将自己的课程资料交流共享,其中可以包括电子教材、指导手册、电子课件、图片赏析、上课视频、语音或视频资料、教学计划与教案、教学日志、模型图纸等。通过鼓励教师使用这个平台,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也可以让教师发现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更可以在实践中直观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好处,从而达到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效果。
(七)鼓励校外教育教师积极尝试“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热门的教学方法,它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己用网络等工具进行学习。但是,这种教学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内容的制作,并将相关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从而与学生达到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交流沟通。在整个过程中,校外教育教师可以借此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以及如何融合内化到教学实践中去,让教师有信息素养提升后的满足感、认可感、成就感。
(八)保障校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进行信息化办公、信息化教学的硬件基础,它不仅包括计算机,还包括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这些硬件,需要校外教育机构提高重視程度,在资金方便给予一定的支持。建设完成后,还需要确保有专人或团队进行日常维护,在出现问题后及时排障解决、在出现新的功能需求时向管理层提出采购申请、在教师遇到使用问题时有针对性地提供解答帮助。这样一来,可以确保校外教育教师不会因为硬件条件跟不上而对信息化持消极态度,从而影响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这一重要工作。
(九)实施符合校外教育实际情况的科学可行的奖励制度
奖励是提高成效的一种手段。校外教育机构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比赛。比如,电子课件制作比赛、数字化资源库制作比赛、信息化教学研究、信息技术知识问答竞赛、精品课程开发、常用办公软件教学软件实操比赛、论文比赛等。对于在这些活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酌情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或者是两者结合的。除了活动比赛外,对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长期运用信息技术且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师,也应当给予奖励,甚至在核对工作量时,可以额外多给予一定的附加工作量。如此一来,在奖励制度的影响下,校外教育教师会从被动机械地接受信息素养提升,变成主动创新地在工作中实践信息技术。这种态度上的转变,将有利于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也有利于校外教育教师的成长。
(十)实施校外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传帮带”
对于每一个新进入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除了安排熟悉专业课程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的辅导外,还应该安排熟悉信息化教学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的辅导。这样,新入职的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少走弯路,快速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五、结语
可以预见的是,信息素养在未来社会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提升校外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项目的系统性大工程,得到校外教育机构、有关教育部门、甚至是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它是校外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光校外教育机构要重视本单位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校外教育教师自己也要重视本身的信息素养提升。通过将信息素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将这种知识转变成能力运用于教学,有助于校外教育教师成长为信息时代的教育引领者。
参考文献:
[1]孔志光.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 :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
[3]李文静.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 :14.
[4]刘登明.基于核心素养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8,(03) :54.
[5]王栋,赵欣楠,杜昆.信息技术在不同类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5) :189.
[6]杜祖平.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