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银行理财五大趋势

2019-02-20

大众理财顾问 2019年2期
关键词:净值资管理财产品

近10年来,银行理财规模飞速增长,成为资管行业的龙头,在整个大资管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更加灵活的金融创新形式,银行理财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加稳健的投资渠道,并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刚性兑付、资金池、影子银行等固有问题。银行理财从诞生开始,由于有银行的信用背书,在普通投资者眼中一直以低风险投资品存在,刚性兑付基调贯穿银行理财发展始终。刚兑压力下,高收益与高流动性的难题催生了资金池模式,隨后非标的进入更是将银行理财带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嵌套与通道等创新模式层出不穷。

总体来说,传统的银行理财采取的运作模式为:商业银行吸收理财资金,接着将理财资金配置非标资产,采取资金池运作模式,期限错配、滚动发行、多层嵌套,为投资者提供刚兑利率。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影子银行肆虐,在金融业中积聚了巨大风险,因此也越来越引起监管层面的重视。

政策环境的影响

2018年,频发的监管政策引导银行理财大军步入全面转型元年。

监管政策环境梳理

2018年,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监管环境的重大变迁,资管市场步入统一化、穿透式监管时代。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9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12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总体来看,监管文件从产品分类、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资管机构内部机制体制建设、资金的募集与投资运作、收益的核算与分配、信息披露等板块给出行业统一标准。监管层对理财产品运作管理实行全面动态监管,一方面向上识别理财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另一方面向下识别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

首先,产品端主要从营销管理、信息披露、分类管理方面提出要求。一是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下沉至1万元,且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不设销售起点;二是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不得宣传产品预期收益率,保本理财按照存款进行管理,银行在登载理财产品过往业绩时,需以醒目文字提示“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三是商业银行只能通过本行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销售理财产品,理财子公司既可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也可通过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理财产品;四是明确并细化不同类别产品的信息披露要求。

其次,客户端主要从适当性管理、投资者保护角度提出要求,坚持“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原则。一是要求银行机构发行理财产品,产品风险评级至少包含5级,非机构投资者风险评估等级至少5级,销售理财产品需严格遵守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二是强化各类型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信息披露要求,延续风评、面签、双录等关键环节,并对私募理财客户引入冷静期要求,强化投资者保护。

再次,投资运作端从投资配置、运营管理、合作机构管理方面明确业务规则。一是打破刚兑,严禁资金池业务,每只理财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二是明确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并对非标投资范围、比例、期限等要求进行说明,此外,理财子公司自营资金可在规定比例内投资本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三是理财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并且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四是要求商业银行在开展委外合作时加强对合作机构的评价管理。

最后,风险端强调商业银行需将理财业务纳入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体涵盖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集中度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等内容。同时,商业银行还需健全压力测试制度,并对压力场景、压力测试频率、压力测试结果检验调整等提出具体要求。

为强化法人风险隔离,监管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应设理财业务专营部门,对理财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在此基础上,《办法》对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变更与终止,业务规则,风险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统一要求。

银行理财转型进度

图 2014—2018 年银行理财资金余额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整理。

2018年,商业银行稳步推进转型。从客户层面来看,商业银行在加强客户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金融理财知识传播及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一方面,将存量客户的到期理财产品续接为存款类产品或净值型产品;另一方面,挖掘客户投资潜力,为过渡期内产品净值化转型与客户拓展打基础。

从产品层面看,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表现进入上升期。多数银行积极响应监管要求,下调理财产品销售起点至1万元,扩大长尾端客户需求挖掘。从投资运作端来看,银行系正积极压缩存量投资,重构增量投资体系。商业银行在净值化转型初期,受客户需求与自身经验影响,投资端依然以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此外,部分转型节奏较快的银行已开始探索FOF/MOM投资模式,布局权益市场等更广泛的投资领域。从风险端来看,伴随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的拓展,商业银行在优化传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强化市场风险、委外业务道德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路径。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有27家商业银行发布拟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公告,其中5家国有控股银行、1家邮储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10家城商行、2家农商行。截至2019年1月7日,银保监会已正式批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申请。

银行理财市场总体概况

近3年,银行理财市场总体体量保持在30万亿元规模,总体规模保持稳定。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共有50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100218只;存续规模为28.97万亿元,较年初29.54万亿元的规模略有下降,见下页图。

2018年,人民币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在不同统计维度上各具特点。外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较少,且收益率总体较低,呈现平缓上涨趋势。开放式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两度出现起伏,平均收益先降后升。同时,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量快速增加,随着监管的推进,净值化产品承担打破刚性兑付的重任,日益成为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8年,不同類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在四季度尤为明显。各类银行的存续规模基本保持稳中有降,全国性银行(含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规模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其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从一季度的58346只减少到四季度的41412只;城商行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从一季度的37178只减少到四季度的32336只;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从一季度的31358只减少到四季度的26470只。

从不同产品对象类型角度分类来看,存续规模上,对象为个人的理财产品仍旧占据主导地位,且2018年存续数量总体稳定,下降幅度不大。机构类和同业类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则出现明显下降;其中针对个人客户的产品存续数量从一季度的86267只减少到四季度的84734只,而针对机构客户的产品存续数量从一季度的35263只减少到四季度的17773只,数量缩减近半;在监管政策影响下,同业类理财产品数量继续缩减,从一季度的5352只下滑至四季度的1908只,下降比例超过50%。

数据显示,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64686款,其中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160205款,净值型理财产品4481款。相比于2017年,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增长率高达278.78%,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临近,净值型产品还将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趋势。

而《理财新规》则对理财子公司进行了规范,针对理财子公司在销售起点、销售渠道、委外机构、分级产品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监管。在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隔离的要求下,银行将成立理财子公司来专门运作资管产品,分离业务,隔离风险。《办法》的正式发布使得银行理财业务正式步入子公司制发展时代,各商业银行纷纷开始了理财子公司的筹备建设。通过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有利于优化银行理财组织管理体系,促进理财业务规范转型。

未来,银行理财将进一步巩固客户与渠道优势,在投资、产品等各个环节重塑理财管理能力。在投资端,重点提升固定收益产品主动管理能力,并依靠FOF/MOM模式优化委外投资。在产品端,建设完善产品体系,在净值产品设计上更加贴合客户需求,以低风险低波动产品设计辅助投资者教育,实现净值转型软着陆。在事业部制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理财子公司的战略定位,实现与母行资源的协同。拥抱智能资管,培育领军人才团队,以金融科技、人才战略为银行理财的营销、投资、运营等环节赋能。

银行理财市场的定位与展望

大资管行业中,商业银行相较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渠道优势,一直依靠良好的客户渠道吸纳资金,属于产业上游优势机构。伴随统一化监管与风险隔离等政策要求的出台,在未来发展定位中,一方面,银行理财需坚持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在监管环境变化的机遇期,充分宣传并进行投资者教育,挖掘存量客户、拓展增量客户。具体而言,银行理财需明确理财客群的低风险偏好属性,以投资者需求确定产品发行节奏,即在银行理财转型前期,以净值波动相对较小、流动性较强的产品为主,如:现金管理型产品、定期开放式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等;转型中后期,扩充完善产品线,并且坚持对渠道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客户需求匹配相应产品。

另一方面,在内外部压力下,银行理财需提升自主管理能力,明确自身竞争力,寻找委外、通道业务和自主投资之前的平衡点。具体而言,商业银行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后台投研管理人员能力,以金融科技为竞争赋能;中小银行可依托外部金融机构,部分实行委外管理,探索FOF/MOM投资模式,并且充分参与投资过程,边做边学习边提升。

银行理财业务具有轻资本、高收益,收入贡献较稳定的特点,能协同资金端和资产端,形成发展合力,因此必将成为未来领先银行逐鹿的对象。严监管下,多家全国性银行均已实现零售引领(零售业务收入占比50%以上),此时,面对庞大的投资客群与广泛的投资标的,银行需摒弃刚兑、资金池运作模式,通过队伍重构、拥抱科技、差异化协同等精细化管理手段内塑发展动力,借助产品线丰富、营销拓展、理财子公司设立等手段外拓资源,推动银行理财回归本源,重塑产业链条和生态圈。银行理财业务转型方向主要包含如下5个方面。

完善产品体系,打造明星产品    考虑到银行理财客户对净值化转型的接受度问题,发行机构在净值产品设计上应从低风险、低净值波动的产品入手,循序渐进,通过创新产品设计,辅之以系统化投资者教育,引导客户逐步接受净值化概念。产品体系完善后期,在拓展产品体系广度的同时,需加大重点领域投入,打造明星产品,建立差异化品牌效应,争取超额收益。

客户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基于客户分层,银行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进行客户精准营销与标签管理,提供多维度客户分类查询、管理与营销推动工具。在此基础上,随着金融科技创新的深入,客户精细化管理将走向智能化与自动化。当拥有某一共性行为特征的客户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系统后端自动生成自定义标签,并借助智能投顾系统将客户需求与产品进行匹配,实现产品营销的差异化协同,完成客户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培养投资能力,直投与委外并举    投资能力是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领先银行应以固定收益投资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自主投研能力,同时依靠FOF/MOM优化委外投资体系建设。在明确投资理念的基础上,银行通过缜密化投资流程、专业化投研团队、科学化薪酬体系、透明化晋升机制,提升投资表现,保持投资收益的可持续性,降低净值波动。

强化风险隔离,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监管对银行理财投资端的放松,将引导银行理财产品体系走向多样化,在此背景下,银行一方面通过禁止资金池、设立理财子公司等手段强化风险隔离;另一方面,已逐步开始优化风险管理框架,通过专业人员引入及培训、制度体系完善、内控规则优化、权限及限额管理等手段,强化对转型后期需重点关注的市场风险、道德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类型的管理与控制,坚持底线思维。

明确理财子公司的战略定位    理财子公司获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类信托”综合的全能型牌照,成为唯一能够同时开展这3类业务的最强资管机构。《办法》对理财子公司资管产品销售起点、股票投资、非标投资、委外合作、产品分级等方面进行放松,子公司作为商业银行产品线与客群拓展的重要战略延伸,可有效辅助母行提升外拓资源的能力。

猜你喜欢

净值资管理财产品
分级资管产品的异化与正名——评析《资管新规》第二十一条
对资管新规关于通道业务相关规定的理解与思考
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