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之地,艺术爆棚
2019-02-20菲亚米塔·罗科(FiammettaRocco)
菲亚米塔·罗科(Fiammetta Rocco)
本世纪初,纽约曾计划申办2012年奥运会,打算在名叫哈德逊城市广场的旧铁路车站新建体育场。按照项目规划,现在的纽约高线公园后面一小块地方会重新规划为文化空间。待奥运会结束后,体育场可改建为橄榄球队纽约喷气机队的主场,其主场一直在哈德逊河对岸的新泽西州。最终,纽约没有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伦敦获胜),喷气机队的新主场也落了空。但是这个名叫“文化棚”的项目留了下来,后来简称为“棚屋”。
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庆祝200岁生日,将举办为期一年的系列活动,包括西班牙各地的巡回展览
文化已变成大生意。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有107家重要新艺术设施开张,包括博物馆、表演艺术场馆和文化区。虽然有些设施会变成摆设,但灵活的场地安排加上创新的节目设置,可吸引从未看过现场表演的人们到访。2019年春,棚屋将正式开业,也会做出示范。
在纽约,2017年-2018年百老汇音乐剧平均票价达126美元,很多人望票兴叹。而在棚屋,无论是门票定价(三分之一门票免费或低于5美元)、建筑设计还是新作品试演,都会开创新玩法。纽约市前市长,也是亿万富翁的迈克尔·布隆伯格对此印象深刻,该项目总共需耗资5亿美元,他一人便从2012年开始悄悄捐赠了7500万美元。
51岁的小号吹奏天才亚历克斯·普茨负责该项目,他出生于爱丁堡,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是爱尔兰人。普茨曾负责两年一度的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主要内容包括舞蹈、歌剧和戏剧现场表演,也由此获得关注。他发现很多文化活动在封闭空间里——歌剧在歌剧院,交响乐在音乐厅。在纽约,类似场馆数不胜数。“但传统场馆的劣势在于,”棚屋建筑师,也即Diller, Scofidio & Renfro事务所的伊丽莎白·迪勒说,“无法营造‘超越封闭空间的场地,将各类艺术汇集在同一屋檐下。”为了实现突破,棚屋一定要灵活,设计师大卫·洛克威尔说,“要做到可根据表演内容不断转换形式。”
寻找灵感的过程中,普茨想到了1964年为伦敦设计的多功能艺术项目“玩乐宫”(The Fun Palace)。“玩乐宫”并未实际修建,但其理念影响了许多建筑师,上世纪70年代理查德·罗杰斯和伦佐·皮亚诺在巴黎设计蓬皮杜中心时就对其有所参照。对棚屋来说,灵活意味着建筑空间可适应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不同的观众,只要按下按钮,空间就可以缩小或扩大,可以变暗变亮,还能添加其他元素。
“20年后的艺术会是什么样子? 40年后呢?”迪勒女士问道。“我们不知道。如何为未知世界设计建筑?”首先要具有扩展性。“要具有巨大的容纳能力,丰富的设备兼容能力以及灵活搭配的特性。”她说。
普茨不僅对建筑高要求,对棚屋上演的内容一样精挑细选。两大理念指导下,项目新成立了委员会。一是棚屋要融入社区。委员会委派人员去五个区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内容。其中之一是找到了FlexNyc——由先锋编舞家“雷吉最酷”(Regg Roc)的雷吉·格雷开发的舞蹈活动项目。棚屋还立项,每六个月为50位艺术家提供制作资金、排练空间和试演时的观众。
另一大理念是鼓励艺术家聚在一起创作新作品。2019年,棚屋将推出几部极具创意的产品。其中之一是德国画家兼摄影师格哈德·里希特和两位作曲家——美国人史提夫·莱许和爱沙尼亚人阿尔沃·帕尔特合作,专为“耳朵、眼睛和心脏”打造的现场表演。观众可一边用眼睛欣赏里希特作品,一边聆听根据作品创作的音乐。
另一项新作品则建立在文化人类学家莫琳·马洪的研究基础之上。史蒂夫·麦奎因正努力研究“美国原声带”,这是一个关于非裔美国音乐和音乐人的谱系,追溯其在内战以来的相互联系、发展轨迹和风格归属。此前麦奎因是因为导演电影《为奴十二年》而暴得大名。“这些音乐曾流传于世界各地。”马洪说。如今音乐回到纽约,棚屋成了重新探索艺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