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2019-02-20廖长宏

师道(教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协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廖长宏

文/江门市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或电脑室的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致使课堂效率低下,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效益已迫在眉睫。现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谈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一、问题引导,有效教学的“前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成功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质量。成功的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必须为这节课的中心服务;成功的课堂导入要有启发性,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身心愉悦,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对图片进行处理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个游戏“大家来找茬”,这游戏是让学生对比两张相似的图片,找出不同的地方,通过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尽快找出两张图片之间的区别。当学生说出不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两张图片变得相似。通过上述情境的设置,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进一步激发,能够在兴奋状态下进行自主与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二、巧设任务,有效教学的“主旋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1.贴近生活,找准“任务”切入点。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年龄和时期关注的事件不同。如果计算机学习能与这些事件相联系,使原本生硬的理论和操作转化成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学生当然会更加专注。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以此设立“任务”,接下来在学生的好奇中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完成“任务”。

2.“趣味”是“任务”实施的催化剂。一些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意志力不够坚强,特别是对那些枯燥无味、机械式的训练。所以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必须注意任务的趣味性,以趣味来抵消这些障碍。例如在教学文字输入的内容时,由于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一个阶段,我认为应该放开手,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一般都会上网下载一些打字游戏软件让学生进行训练,以尽情地“玩游戏”的任务来取代“要达到一定速度”的任务,效果肯定比以往的做法要好得多。

3.在“任务”中成功,在“成功”中激励。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通过“任务”的驱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了利用成功体验来激励学生,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任务对学生的成就感。比如让电脑输入速度快的学生加入校刊的文字录入小组;让Word排版漂亮的学生参与校刊《启明》的制作;网页制作表现突出的,在教师协助下将网页发布在互联网上。学生天生就喜欢表扬、鼓励,教师要学会善用这一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协作学习,有效教学的“高潮”

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求异思维、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非常重要。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这恰好和有效教学所提倡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相一致。在协作学习过程,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多种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来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我们只要坚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元素,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就能最有效地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的课堂。

猜你喜欢

协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