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探究

2019-02-20

师道(教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反比例图象分层

文/广州市海珠区劬劳中学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只要读完小学,无论小升初考试成绩如何都可直升初中,这样就导致初中生们的学习成绩参次不齐。尤其是基础弱的学生,随着初中知识的难度加大,新的数学学习内容与原有数学认知结构衔接不上,在大班教学中,他们很难跟上教学进度,于是慢慢的开始放弃参与课堂学习;另外,学优生又觉得上课的内容太简单了,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他们也无心参与课堂。面对这一现象,怎么办呢?怎样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

一、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乐之者。”创设良好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为了讲好合并同类项这一节,先举了一个例子:“3米+5米=8米,从而推得3a+5a=8a,3ab+4ab=7ab。”通过类比设境,使学生熟识引渡到陌生,从已知引渡到未知,逐渐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如果每上一节新课,我们都能给学生设计出一个好的开头,创设一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一种好奇不知不觉之中走进我们的数学世界。我想这样绝对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又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2x+2=x-1把含有x的项称为“左边的孩子”,常数项称为“右边的孩子”,“=”称为桥,现在他们各自要回家,只要过桥,他们都付“负”出代价。通过形象的比喻,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得出“2x-x=-1-2”,这样解决就很多同学移项时经常忘记变号的情况,从而直接影响了解题的正确率和对后续内容的学习。为此,在新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适当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变乏味为有趣,以达到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全过程。

二、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不但承认差异,还张扬个性。实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呵护自尊心,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综上,“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也顾及个体,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数学水平。

1.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性,可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优秀的学生,即能掌握所教的内容,独立顺利地完成基础题、巩固题、提高题,B层是中等生,即能掌握所教的内容,能独立完成基础题、巩固题,C层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在老师和A层的同学生帮助下,掌握所教的部分内容,完成基础题。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发挥学生的分层练习和学生之间分层互动和互助。

2.分层备课与训练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时,学习目标:学会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线段和与差.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案练习就可以分为基础题、巩固提、提高题三个层次。

3.分层授课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教材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的水平。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例如教师应将提高题让A层学生回答,巩固题让B层回答,基础题优待C层的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应给他们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帮助他们解答疑惑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分层授课保证了优秀学生“吃得饱”,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了”。这样学生自然都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适当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课堂上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

为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差异学生搭配合作,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每个小组中都应包含学习成绩高、中、低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主动、自觉、自由的活动下,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消极、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交流、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要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中,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正确画出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根据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尝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得出正确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理解掌握的拦路虎,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克服了学生学习困难,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师生换位,变听为讲,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

“师生换位,变听为讲”就是让学生站在教师的位置上来讲解所要学的内容或解题过程。阐述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或看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阅历来体验知识,甚至启发别人。而老师的首要的任务便是仔细聆听,大胆鼓励学生好表见解,并及进纠正错误的偏见和过激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而多角度的理解教学内容,最终也像学生一样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把真知沉淀,突出,把知识融合在互相的探讨中,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

这样做,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其他同学的“老师”,既锻炼了每个学生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可谓“教会别人,你更明白”。同时还能激发全班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加强了数学课堂学习有效的参与。

猜你喜欢

反比例图象分层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有趣的分层现象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雨林的分层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有趣的分层
3.3 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反比例函数难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