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助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情与境

2019-02-20博罗县罗阳城郊中心学校

师道(教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乡家书群文

文/博罗县罗阳城郊中心学校

游秀蓉

在小学课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觉得古诗词教学是个难点,为了让小学生能利用有限的知识水平充分地来鉴赏古诗词,可以把意象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词选择在一起教学,这就是古诗的群文阅读。它大大地实现了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理念,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积累、更强烈的情感体验、更深刻的思想认识,更容易让学生走进诗人的意境,从而产生共鸣。下面我就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结合意象,巧选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所以,就要结合意象,巧选一组古诗词。

笔者在上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时,就把《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将这几首古诗词并在一起进行教学。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发现诗词表情达意的秘密,都是利用不同意象共同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样,结合意境,巧妙地把古诗词编排在一起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走进一组古诗词的意境而不是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多位诗人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鉴赏能力。

二、通过品读,创设意境,把握主题

品读《泊船瓜州》,体会“春风”“明月”蕴含的深情春风暖人心,千里共明月。古往今来,春风、明月,它们就像是思乡的符号,让人看到,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从而引出其他诗词中关于“春风”“明月”的描写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学生熟读诗词,了解诗词大意和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发现诗人用以寄托感情的事物——春风、明月。明月的意象寄托了羁旅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体会普通的事物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使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补充相同物象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初步建立起借物抒情的认识。

品读《秋思》,感受“家书”寄托的浓情生边读边思考:是什么勾起了诗人张籍的思乡之情呢?(秋风、家书)引出其他诗词中关于“家书”的描写:杜甫《春望》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陆游《渔家傲》的:“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诗词中一封封家书,让学生的情感穿越千年,深切感受到浓重的乡愁。《秋思》中,一封家书拆了又封、封了又拆;一封家书,寄托着诗人无限的思念!结合学生的读,教师的煽情,让学生进入了故事的情境当中。

品读《长相思》,感悟边塞风光抒发的真情。引导学生想象词中画面,体会蕴含于苍凉之景中的思乡之情。引出其他诗词中关于“边塞之景”的描写。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的:“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这时再品读《长相思》,就会进入到行军中的将士们,在边塞的风雪中因思念家乡而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的情景。从而有一种愈是苍凉,愈是想家的感受情境当中。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相信在群文阅读的方式下学生已经对一组古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了,接着还应针对学生对一组古诗的理解及表达上的不同,进行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比如同样是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们思念的内容有何不同?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呢?通过生意盎然的春风寄托王安石对故乡的思念;借助瑟瑟的秋风、家书表达张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寒风朔雪军旅征途表达了将士们对温暖故园的眷恋之情。

三、拓展延伸

古诗群文阅读所追求的绝不仅仅是读懂这一组诗,更要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字生触摸到古诗的脉搏,透过它看到一个更加丰富的诗的世界,掌握更多的学诗的方法。因此古诗群文阅读的课堂还要做好拓展延伸的工作。本节课学生在了解借物抒情的手法之后,静心自学,迁移运用,将思乡诗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所以笔者课后推荐学生自读《夜雨寄北》《天净沙·秋思》两首古诗词,体会作者借助哪些景物表达了思乡之情。这样的做法符合知识的传递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样的内容延展,学生脑海中就会勾勒出一张关于古诗的知识网络图,这知识网络越丰富,学生的感悟能力就越强。

猜你喜欢

思乡家书群文
昭君思乡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清晨忆家书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一封家书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思乡与蛋白酶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