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设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9-02-20冯雪
冯 雪
(辽宁宽甸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宽甸 118200)
1 生产现状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其设施农业生产的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当前国内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据统计,年设施蔬菜总产量4亿吨左右,占全国蔬菜产量的50%以上,设施农业年产值达到9000多亿元。近些年,随种子、种苗培育技术创新提升、设施环境综合调控技术的智能化提高、主要支撑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完善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体系。设施农业已经由过去单纯的反季生产变为周年生产的农业重要产业,是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地区间发展速度不均衡,一些地区设施类型、品种、栽培季节无特色,区域比较优势不显著,二是部分设施基地设计欠缺,基础设施不健全,配套设施低配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存在生产安全隐患。三是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一些地方重视设施建设,轻视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生产后劲不足,对土壤的更新改良、提高再生能力以及防病灭虫调控方面表现弱势,致使经济效益低下。四是设施配置简陋。
3 发展对策
3.1 发挥地域优势扩展生产规模
各生产区应根据气候条件特点,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以区域优势为基点,实现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应以建设摆脱雨养农业为目标的设施农业,对自然资源条件中等以上平原地区要规模化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出口创汇型的设施农业和特色型设施农业建设力度。
3.2 规划要实际、合理构建。
在建设上首先坚持规模化发展的理念,具体规划操作上应满足如下条件:水源充沛、水质无污染;在公路沿线建棚,但棚要与公路相距500米以上;不应在矿山、医院、工厂周围建棚,选择交通运输方便的交易市场建棚;在民风淳朴、当地政府领导责任心强的乡、村建棚;此外,在村落附近没有争议的荒山、荒沟、荒坡、荒滩建棚。
3.3 加强技术服务指导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相比,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的复合式技术服务体系,从业人员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具有处理复杂条件下生产障碍的经验。为此,应组建与该产业相匹配的技术服务队伍。人员构成以乡镇农技专业队伍为主。招聘有志于从事设施农业生产专业的人士,选聘适量有实践生产经验的农民,使技术队伍结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3.4 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
首先在新建小区扶植几户肯专研、思想活跃科技示范户为骨干,一点带面,阶梯式发展带动模式。对于生产中出现的突发疑难问题要现场培训,常规培训要结合区域内优势品种从种到收的技术规程进行操作,灌输农民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理念,培养出新一代懂科学、善于接受和运用各种新技术的新型农民。
3.4.1 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应用
加强现代设施农业生产建设的同时,教育农民具有产品绿色、生态环保的思维;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如秸杆生物反应堆、节水微灌等新技术;应用复合式立体栽培技术,合理安排茬口,实现满负荷生产,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加强新优特品种引进试种工作,储备品种资源,为更新换代做好准备;推广应用滴灌、落秧器、自动卷帘机、滑车等棚内作业机械。此外对棚内耕地要注重改良以培养地力,精耕细作,预防各种土传病,提高再生产能力。
3.4.2 执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必须坚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基础,只有较高的产品质量,才能产生较高的效益。目前国人对农产品食品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对可追根溯源的农产品比较青睐。为此,我们要以培育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品牌为目标,提高高效农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益,同时制定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以此指导、监督、检验生产整个流程,同时引导高效农业树立自身品牌,着力打造地产农产品形象,通过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3.4.3 加强市场开拓,扩大农产品销售领域
目前,国内农产品销售难,究其原因一是同类品种农产品执行质量标准不健全,二是监督管理不到位,惩罚力度弱,三是农产品质量、产地来源可追溯性差。优质不优价、质差价优等现象比比皆是,消费者彷徨迷茫。因而市场不规范营销是制约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目前市场现状,我们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发挥现有龙头企业作用,通过农产品销售对接、市场开拓,推进农产品流通;同时建立多元化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培植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合作组织,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努力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