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关键探索
2019-02-20许君
许 君
(青海省海西州农牧业信息服务站,青海 海西 817099)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不断丰富,2002年全国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7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十几亿人口,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农村的稳步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1 加快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农业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基础,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单一,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低、农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一旦遇到强降雨、干旱等天气,可能导致农产品大量减少,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加快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转变过去靠天吃饭的农业发展模式,延伸农业产品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旅游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以乡村旅游为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达到了45亿人次,旅游业收入超过了39390亿元,2018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了30亿人次,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餐饮、交通、住宿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就业人口。通过乡村旅游,可以将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观光旅游等结合在一起,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价值。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并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比如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宋村利用当地的山水风景和渔业文化,大力发展精品民宿、自助烧烤、农事体验、农家乐以及民俗摄影采风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江西婺源县将乡村旅游作为核心产业,利用当地的油菜花和微派建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每年举办的油菜花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乡村旅游成为了振兴农村经济的钥匙。
2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农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只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才能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农业进步、农民增收。我国农民大多数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新成果的应用。农业部可以通过继续再教育或者培训方式,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地方政府通过税收、就业、薪资待遇等方面吸引高校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投入农村生产活动中,利用他们的农业科技知识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为当地群众树立良好的典范,带领农民发家致富[2]。其次,国家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利用现代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监控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测,为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提供有效的参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价值,促进农民增收。
3 大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经营主体
经营主体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由于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民缺乏市场意识和商业意识,在农业市场缺乏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产品企业,将其打造为当地的龙头企业。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采用种植基地+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公司经营模式,实现农产品一体化生产经营,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其次,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主[3]。家庭农场主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的概念,鼓励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它号召家庭成员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在国外已经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生产经营模式,且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比较高,且各个农场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农业规模化发展。
4 结束语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只有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农村经济新的经营主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