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景区介绍性文本英译现状研究
——以绵阳A级旅游景区为例
2019-02-20王晓珊李伟彬
王晓珊 李伟彬
(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绵阳 621000;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成都 610103)
旅游业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繁荣。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历史文化深厚,自然风光秀丽。李白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文昌文化、嫘祖文化等源远流长,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特色鲜明,两弹一星城、亚洲最大风洞群蕴含的国防科技力量独具魅力,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截止2017年底,绵阳已有25家A级旅游景区。通过逐一调研25家A级旅游景区,发现所有景区均设有双语或多语公共标识语,包括各类指示指令、警示警告、提示说明及景区景点介绍等信息,其中22家有汉英对照景区简介公示语。这表明绵阳重视国际旅游环境的打造,汉英双语环境已得到足够重视而达到了普及的程度,现存的主要问题是文本英译质量不高,亟待规范和改进。
一、生态翻译学
在全球生态思潮影响下,生态翻译学孕育于21世纪初的中国香港。2001年,胡庚申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作了题为“从达尔文的适应与选择原理到翻译学研究”的翻译讲座,开启了“生态范式”的翻译研究。十多年来,胡教授潜心于该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并撰写了《翻译适应选择论》[1]《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2]两部专著,系统地阐释了其理论体系。该理论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审视和整体研究,提出了“译者中心”的翻译理念,“适应”与“选择”的翻译过程以及“三维转换”的具体翻译操作方法,具有强大的解释力、鲜明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然而文献研究表明,应用生态翻译学指导景区介绍性文本英译的专题研究并不多,也不具有系统性。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绵阳A级旅游景区介绍性文本英译现状,为提高景区介绍性文本英译质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基础。
二、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绵阳A级旅游景区介绍性文本英译中的典型问题
本研究主要以绵阳A级旅游景区简介公共牌示语(公示语)为主要语料来源,重点从介绍性文本英译、同时从公示语视角考察绵阳A级旅游景区语言环境。本研究语料均为实地考察调研拍摄而得,同时参照景区简介的其他相关资料——如旅游宣传资料、旅游手册、门票等真实反映绵阳A级旅游景区介绍性文本英译现状。
(一)语言维转换错误
专家学者们对翻译给予了不同的定义,但不可置否,翻译首先是一种语言层面的活动。因此,生态翻译学将“三维转换”中的“语言维转换”置于第一要素也是理所当然。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涉及语言书写规范、用词、语法、句式结构等。绵阳A级旅游景区介绍性文本在语言维层面转换错误主要包括语言符号转换错误、用词和语法错误以及胡译等。
1.语言符号转换错误
翻译首先是一种符号转换活动,正确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维转换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因此翻译时应遵从译语规范,确保译语各类符号书写正确无误。然而在绵阳A级旅游景区简介中存在多处语言符号转换错误,包括大小写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断词不规范、单词拼写错误等。
实例1:“北川羌城旅游区”为绵阳一家5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简介中涉及多个景点名称,其汉英对照译名分别为:新县城:the new county seat;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Beichan Qiang people custom museum;巴拿恰特色步行街:the Banaqia special pedestrian street;地震遗址老县城:the earthquake remains old county seat;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May 12 Wenchuan earthquake memorial;吉娜羌赛:Gina Qiang village。汉字无大小写之分,而英语字母却有大小写之别,景区景点名称属于专有名词,其实词首字母均应大写。且不说上述名称译法的不准确,就其不规范的大小写,无法让译语读者一看便知其为景点名称,未能确保语言维最基本层次的规范性,应按译语书写规范将所有景点名称实词首字母大写。
2.用词及语法错误
用词错误表现为词不达意或选词不准确,不注重目标语读者的接受习惯等。语法错误主要表现为冠词、名词单复数、动词形式使用错误及句子结构残缺、逻辑混乱或不符合译语句式特点等。
实例2:在“佛爷洞景区介绍”中,“佛爷洞景区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译为“Opened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1986”,其中“对外”的表达“the outside world”是不恰当的。景区对外开放常指对公众或游客开放,原译文选词不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应当改译为“ Opened to the public”或“Opened to tourists”。
实例3:“药王谷旅游景区简介”中,“药王谷旅游景区是我国第一个中医药养生主题旅游景区,它位于雪域高原净土的东大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的药王山上。”译为“Mountain in the Beichuan Qiang Autonomous County ofSichuan Province.”。根据原语生态,译文中应包括景区名称、位置信息,而该译文回译为“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一座山”,句不成句,结构残缺,信息严重缺失,语言维转换失效,读者根本无法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3.胡译
《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一文对胡译的定义为:难以判断出基本的语法、词汇选择、汉语原文等相应依据,表述的意义无从谈起[3]。胡译导致语言维转换完全失效,无法发挥文本信息和诱导功能。
实例4:原文:寻龙山,国家之前地质公园。以喀斯特地貌和砾岩群为特色,中有卧龙洞,深约7公里,洞中有暗河,洞外有石芽、石笋、落水洞和小地缝,自然景观奇特。译文:To find the dragon,the state before the geological park.On karst landform and conglomerate group features,is lying down the cave,about 7 kilometers deep,a cave underground river cave with Clint,stalagmites,sinkholes and small seam,unique natural scenery.该译文完全按照汉语生搬硬套,景区名称“寻龙山”被意译为不定式“To find the dragon”,不符合译名翻译规则;“国家之前地质公园”作为“寻龙山”的同位语,按照原文顺序字对字翻译,意思相差甚远;整个句子结构散乱,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更无从谈及文化维与交际维转换的实现。
(二)文化维转换不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在翻译中,译者不仅应关注语言层面因素,更应关注文化层面的因素。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4]。旅游景点中通常包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大众化方式,旅游翻译应当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外国旅客在旅游时轻松便捷地了解中国文化,从而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而在绵阳A级旅游景区简介中,文化信息传递不足,主要表现为文化缺失和文化误解。
1.文化缺失
文化缺失是指原语中存在某种为目标语读者所不明白或易于误解的成分,在翻译时若处理不当,会直接造成读者的理解障碍,影响翻译的最终效果。因为处于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某一特定文化信息常常能通过语境知晓,他们在进行言语交流时,往往会省略那些双方都认为共知的、不言自明的内容,从而达到提高交际效率的目的。然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果省略语篇外的文化背景知识,会造成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障碍,影响翻译的效果。
实例5:在“李白故居旅游景区简介”中,“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上的重要景点”译为“It isaimportant scenic spot on national scenic area‘Jianmen Shu Roads’”,该译文中除了语言维转换错误,即冠词使用错误——“a”应为“an”,“剑门蜀道”直译为“Jianmen Shu Roads”,未能传递出原语的文化内涵,无法发挥对目标语读者的诱导功能。因为“剑门蜀道”不是一条普通的观光大道,它是三国时期四川境内一条易守难攻的军事要道,因此翻译时应补充其文化信息:“Jianmen Pass and Shudao Road,an ancient military route that can be defended from attack”,这样的文化信息对于军事领域感兴趣的游客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力。
2.文化误解
语言依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更是植根于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之中。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必须掌握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否则会造成文化误解,造成翻译笑话,甚至引起文化冲突。
实例6:“药王谷旅游景区简介”中,有几个关于中医的名词术语“气疗”“动疗”“心疗”被分别翻译为“air therapy”“moving therapy”and“heart therapy”是不适当的。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许多中医名词术语含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原译文在没有理解中医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仅仅根据字面意思翻译,造成了文化的误解。在中医里,“气”意为“Qi”或“life energy”[5],而非“air”。根据李照国教授提出的中医翻译应“尊重国情、保持特色”的原则,中医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常采用音译的方法[6],因此,“气”直接选用音译词“Qi”,气疗”建议改译为“Qi therapy”。原译文中“动疗”被译为“moving therapy”,其中“Moving”在英语中常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的位置改变,而中医里的“动”指为了健康而从事的活动、运动等,因此,选用“sports”将“动疗”改译为“sports therapy”更为恰当。“心疗”译为“heart theraphy”,而这里的“心”应指心理,且中医已有对应名词“psychotherapy”。
(三)交际维转换失效
美国学者奈达从语言交际功能角度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7],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基于文本类型提出了“交际翻译”法[8],这表明交际维度的翻译早已得到译界的重视。生态翻译学关注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实现。交际维转换关注的重点是目标语读者,尽量为读者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顺从译文读者欣赏习惯和审美心理,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获取译文预期的交际效果。
绵阳A级旅游景区简介英译在交际维转换上的失效,一方面体现在前面所述单词拼写错误、措词、语法错误、胡译以及文化转换失效等影响信息功能的传达,从而导致交际维的转换失效。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译名不规范、不统一以及译文不符合目标语读者习惯等方面。
1.译名翻译不规范,不统一
译名不规范、不统一是旅游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绵阳A级景区也不例外。绵阳多家A级景区都存在一名多译的现象,这会给外国旅客造成困惑,更不利于将游客引向景区,直接导致交际维的失效。
实例7:在“北川羌城旅游景区简介中”,景点名称“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被译为“Beichuan Qiang people custom museum”,而景区附近的交通标识牌上译为“Qiang Ethnic Minority Folklore Museum”,博物馆参观券上译为“Beichuan Qiang Ethic Minority Folklore Museum”,其译名既不规范,也不统一。景区景点名称应当在景区成立之初确定其译名,并在所有地方保持一致,而不能随心所欲。上述景点名称应规范为“Beichuan Qiang Ethnic Minority Folklore Museum”,既确保语言维转换正确,Minority一词的选用使译语读者一看便知这是个少数民族文化景区,使其文化维和交际维也得以实现。
2.不合惯例的表达
汉语多短句,而英语多长句;汉语好“动”,英语喜“静”。汉语中许多动词译为英语时多转化为英语中的名词或介词短语。汉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常常蕴含于句子之中,而英语句子常常通过句法结构体现其逻辑关系。翻译时如不了解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其译文对目标语读者来说可能缺乏逻辑性,无法实现交际维的有效转换。
实例8:在“仙海水利风景区简介”中,“风景区总面积达7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910米,最低400余米。”被译为“The Area covers about 75km2 and is located at the altitudes ranging from over 400m to 910m”,译文中用两个并列谓语“covers”和“is located at”表达其面积和位置信息。事实上,目标语中,常用介词“with+事实背景”的方式表达这样的信息,因此,原译文建议改译为“with a total area of about 7500 hectares and the altitude ranging from over 1300 to 3000 feet”作为主句的次要信息。以顺应目标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实现交际的有效性。
此外,有的景区简介原语表达不准确,给译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从公示语的角度,景区简介牌示语还存在排版不规范、布局不合理、印刷质量差等问题,这不仅影响美观,而且直接影响阅读效果,从而导致交际功能的失效。
结语
绵阳A级旅游景区介绍性文本英译无论从语言、文化还是交际维的转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现状亟待改进。在景区介绍性文本汉英翻译中,译者应当充分了解两种旅游文本的不同特点,既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又考虑中国文化的传播。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合理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确保翻译生态系统平衡与和谐,不断提升绵阳旅游景区及国内其他地区旅游文化水平,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