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与实践
2019-02-20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文 缪 雨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党中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而要使主题教育真正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我们首先得深刻理解党的“初心”的内涵,及数十年党对“初心”的坚守与实践,才能深刻感悟今天“不忘初心”的要义。
中国共产党“初心”的内涵
“不忘初心”一词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时不忘最初的发心,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在汉语字典里面,初心,就是出发时的目标、誓言或承诺。也就是说,为了什么出发、所要到达的目标或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确立的宗旨和目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制定了第一个《纲领》,其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无产阶级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1922年,党的二大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自由谋幸福。
从理论源头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红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或最高价值。而马克思主义这里讲的“人”,首先就是指生存于现实社会中最广大的劳动者。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的解放和发展,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所以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谋求中国人民的解放与发展写到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近代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心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长期领跑世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落后了,挨打了,中国一步一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就从那时起,中华民族就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踏上了向西方学习以拯救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漫长路途。然而,从1840年到1920年,中国人学习西方拯救中国的实践一次次失败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毅然立下了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担负起了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的重任。正如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因此概括起来,中国共产党“初心”的内涵,就是矢志不移,始终坚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真心;就是坚定信念,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恒心;就是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雄心;就是不忘本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衷心。
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坚守的“初心”
总结中国共产党从苦难到辉煌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党98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守望“初心”、践行“初心”的历史。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党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甚至是九死一生的考验,但党从未放弃初心,从未偏离初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与践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了使饱受帝国主义蹂躏的国家早日获得独立,民族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尚为进步、尚为革命的国民党进行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极大地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但国共合作很快破裂,蒋介石反动集团举起了屠刀,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短短时间内,共产党员由六万多人锐减至一万多人。中国共产党遭遇了她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严重挫折。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初心,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吓倒,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了同伴的尸体,又开始战斗了。
10年土地革命战争,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初心”,经历磨难和坎坷最多的一段时期。开创井冈山根据地,同志们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匍匐在贫瘠的江西土地上,战士们常常是天当被、地当床。生活之艰苦,斗争之残酷,世所罕见。然而,共产党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初心。1934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红军不得不进行万里长征。在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趟过了一条条大河,翻过了一座座雪山,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硬是凭着一双脚板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有多少人把年轻生命留在了雪山上,有多少人陷进了茫茫草地里。在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初心。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在阶级仇、民族恨中,中国共产党以“初心”为重,毅然决然选择了民族大义,放下10年被屠杀的阶级仇恨,推动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战结束后,经历了长期战乱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为了国家能走向团结统一,为了人民能过上太平日子,中国共产党抱着极大的真心与诚心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希望国家从此太平,人民从此安定。然而,国民党反动集团为了实行独裁统治,悍然挑起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不得不奋起反抗,最后彻底打败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1928年的革命历程,其时间之长,共产党人牺牲之多、经历坎坷之艰难,在世界各国革命史中都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最后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初心”不改,“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践行初心,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也为党继续践行初心,率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与践行。新中国成立了,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理想还远没有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了,但党的使命的还远未完成。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中国革命是一篇包括“上篇”“下篇”的大“文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是完成了文章的上篇,还有文章的下篇,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上篇”的完成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文章”书写的结束,因为这篇大“文章”的主题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因此,毛泽东同志把共产党进城执政比喻为赶考,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正是以这样不忘初心的精神,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其间尽管经历了一些曲折,但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在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旧中国衰败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现代工业、国防和科技体系,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力,不仅在当时取得了重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与践行。经历了曲折与失误,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自我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富”,应该是让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对于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表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而不是其他目的。秉持这一“初心”,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强国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炼成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党对于自己的“初心”矢志不渝,对于自己的使命义无反顾。但是,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事业发展永无止境,我们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肩负的历史使命光荣伟大。因此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继续践行“初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