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761-2008标准中蔬菜和水果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
2019-02-20赵映琴
赵映琴
托克逊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新疆吐鲁番 838100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科技和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仅关心农产品质量,更注重农药残留量,农药残留不仅影响蔬菜和水果的质量安全,更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因操作简单、步骤少、回收率高等原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方法[1]。经专家分析,检测结果中50%的误差来源于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而仪器分析仅占30%[2],可见样品前处理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所占的位置十分重要。本文将以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3]标准为例,简要分析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在样品的称量、提取和净化等前处理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为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者提供参考。
1 前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NY∕T 761-2008 标准操作简单、步骤少,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因其前处理时间长,劳动量大等原因,仍会出现精密度差、回收率不稳定等现象,有机磷类第一次吹干定容后直接上机检测,容易出现回收率偏高的问题,也会污染衬管和毛细管柱子,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要过弗罗里矽柱和第二次氮吹,不容易出现回收率偏高的问题,但出峰比较杂,有时不好判断,容易误判,这时可从样品的称量、提取和净化等前处理过程中考虑。
2 注意事项及原因分析
2.1 样品的称量
在称量样品时,要注意称取样品不均匀的问题,应先用样品匙混匀样品再称取,不能只取沉淀液或者上清液,如果样品分离严重应重新匀浆。
2.2 样品的提取
在样品提取过程中,为防止回收率偏高或偏低,应注意以下事项:(1)必须先加入乙腈,后加氯化钠,因为氯化钠在溶解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使农药降解,回收率偏低;(2)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氯化钠的加入量为3~5 g 效果最好,加入此量,具塞量筒经剧烈震荡后,下层有少量剩余,若加入量大于7 g,在后期过滤中,细小的氯化钠会带入到滤液中,在净化中过弗罗里矽柱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容易造成样品溶液的挥发,使回收率偏低[4];(3)匀浆时,匀浆机要从低速、中速、高速逐渐增速,但高速应控制在2 min 内,防止乙腈在室温下快速挥发,导致回收率偏高[5];(4)过滤时,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2 cm,防止滤液溅到外面,确保滤液收集完全;(5)室温下静置时间应为30 min 左右,过短或过常均影响回收率,如时间过短,提取样里含有水分,恒温氮吹过程中受到影响;(6)若发生乳化现象,应加少量水后静置[6]。
2.3 样品的净化
在样品净化方面,NY∕T761-2008 标准采用不净化(有机磷类)或弗罗里矽柱净化(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的方法,应注意以下事项:(1)要用10 ml 大肚吸量管吸取乙腈提取液,吸取前并用该液润洗3 次,吸取时刻度要准确;(2)氮吹时,平行样气体的流速要尽量一致,不能吹干,小烧杯内要潮湿,以免降低回收率;(3)丙酮和正己烷均易挥发,对人体有伤害,加2 ml 丙酮∕正己烷后,定要盖上铝箔,并在通风厨中操作,批量操作时,速度要快,以免造成回收率偏高[7];(4)淋洗弗罗里矽柱时,当溶剂液面到达柱吸附层表面时,立即倒入待净化溶液,如果柱子表面干了再倒入,农药会吸附到柱子上,从而降低回收率[8];(5)第二次50℃氮吹时,最好蒸发至小于1 mL,此时溶液中丙酮量会减少,检测时不会对ECD 检测器造成损害,但不能吹干,以免降低回收率[1]。
3 小结
样品前处理在检测过程中是一个既费时费力,又最容易引入误差的步骤,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劣不仅影响检测工作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度,还影响检测仪器的使用寿命。NY∕T761-2008标准中样品前处理操作步骤简单、试剂消耗量少、净化效果好,越来越受到基层检测机构的青睐,如果我们能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重点控制,定能提高分析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以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