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陪我们走到2019
2019-02-20
华为“孟晚舟被扣”事件持续到了2019年,可能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那些激烈的争论据说已撕裂了无数朋友圈。有人讨论中美贸易和文化冲突,也有人孜孜以求“法律技术分析”,一边被批判为“美分党”“带路党”,一边被攻击为“五毛”。
这些姑置不论,而让笔者疑惑和反思的是,当大型国家事件和国际事件发生时,作为一个普通人,既不在其位,又难知内情,我们该如何应对?
或许,这次事件中,一位普通日本市民写给华为的声援信(据观察者网等)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
这位日本人在信中写道:“孟女士的事件,对我来说绝不是一件可以袖手旁观的事。”原因很简单,因为华为曾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伸出援手。
他写道:“其他公司都在撤退、逃离,只有华为,在危险还没消除的情况下,毅然进入灾区,抓紧抢修被地震损坏的通信设施。对这样一个能在那样困难情况下为我们伸出援手的公司,无论有什么理由,不采取任何措施就直接动用国家力量单方面进行排除的做法,是背离做人常理的,让人感到非常悲哀、难受。作为一个日本人我感到羞愧。”
因此,尽管他对中国不是很了解,在他心中,“孟女士是恩人”。
据报道,孟晚舟听完律师转述这封信后,禁不住泪流满面。她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这么多人愿意相信我,愿意信任我的陌生人。
这样的小事很快就会被健忘的网络淹没,但其中包含的种种细节却正揭示着我们如今面对的复杂教育环境:世界成为地球村,外国企业进来,中国企业出去,外国文化进来,中国文化出去,传统教育在复兴,出国留学早已不稀奇。每个人都置身于文化的不断冲突和融合中,世界瞬息万变,既熟悉又陌生。
那么,一个人如何面对祖国的文化,面对别人的文化,如何面对种种冲突中产生的问题和事件。那位日本市民的根据是“做人常理”,是“羞耻之心”,是“恩情”。而华为之所以赢得人心,倒不是因为传说的“狼性”文化,而是“勇”、是“信”、是因为“修文德”。这是深受中国影响的汉字文化圈的“共识”。
当然,从另一面,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科学”“法律”的依据,这是“西方的”,也在一定程度是“现代的”。事实上,它们从来不是“水火不容”。
回到教育现场,本期杂志我们全面深入报道了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的素质教育改革,其中最重要一个部分即是国际教育。
如何是教育“国际化”?肖明华校长说,关键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不是同质化,国际化不是外国化。教育国际化既要以母语和民族文化为本,也要尊重外来文化。”他认为,中外基础教育优势互补是一种趋势。
我们想,这或许就是实外西区十年间从一所招生困难的学校跨越为人才济济的名校的重要原因。
最后,在2019的开端,这个关联着历史上无数大事的一年,本刊也想借孟女士的话,再次对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读者,也对未来的朋友们,说一声:谢谢您,陪我们走到2019。谢谢,愿意信任我们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