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甘肃纪录片《青泥岭》的历史人文内涵

2019-02-20张燕

视听 2019年3期
关键词:徽县蜀道古道

□张燕

甘肃人文纪录片《青泥岭》分为《古道沧桑》《山佑文脉》《青泥流韵》三集。这是国内第一次以纪录片的视角来审视一座山脉,镜头通过探寻这座山脉千年来的种种传奇,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气势恢宏的青泥岭、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青泥岭、一个见证无数历史与战争的青泥岭。本片以历史的发展脉络为引领,以人文精神俯视青泥岭,用文化的积淀解读青泥岭,以探寻该片的历史价值。在拍摄制作上,该片严格采用电影化的手法,增加观赏性。同时,该片凸显陇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陇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文化地位,使青泥岭从一个地理标识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符号,讲述了这座历史名岭既为战争之岭又为沧桑古道与文化之脉的发展变迁,以挖掘再现青泥岭作为陇蜀道重要节点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人文价值,着力打造一部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人文历史纪录片,宣传徽县、宣传甘肃、宣传华夏文明。

一、重要战争的再现凸显军事价值

青泥岭历史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蜀道上的险关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事件都发生在青泥岭,而在纪录片《青泥岭》中,则采用虚实结合的电影手法重点还原了两场突出青泥岭作为险关要冲的战役,来彰显它不可或缺的重要军事地位。

(一)萧瑀击退薛兵,青泥岭的争夺战

公元617年,西秦霸王薛举反隋,占据秦陇,于天险青泥岭展开激战。介绍战争背景时,伴随着激进的音乐,以黑压压的云彩渐渐遮住太阳的延时镜头,来表现战争一触即发、风雨欲来之势。大片的烟雾不断逼近青泥岭,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浩浩荡荡的军队势不可挡地挺进了青泥岭,双方都在紧张的备战状态中。紧接着,画面运用在地上不断跳跃的火苗来表现双方展开激战,透过火苗不断扑朔变化的形象,不难想象士兵们奋力反击、刀光剑影、战场上满目残骸、哀嚎一片的景象。画面中主体背光的处理,虽看不清战士的面部表情,却透过马背上冲锋向前的群雄气势、烟尘滚滚中飘摇的旌旗等感受到两军相战的激烈,马背上刀戎相见、来回厮杀、激战落马等镜头还原了一场历史上青泥岭的争夺战,真正印证了“谁占据此岭,谁就拥有战争的胜利”。

(二)以少胜多,青泥岭是重要的屏障

据《宋史》记载,公元1132年—1156年南宋王朝以青泥岭为抗金前线,驻守大将吴玠、吴璘、吴挺父子及将士三万余人抵抗金兵,展开大小战役数十次,创下了仙人关以少胜多的战例。画面一开始,运用皮影戏来引出决定了一个王朝命运的仙人关大捷战役。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皮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秦王旨镇守河池,令人在仙人关扎下大营,适才令人报告,金兵进川,来呀,与我上关去杀。”伴随着阵阵打击乐和弦乐,把乡亲们带回了那场战役中。

公元1134年的冬天,寒气格外逼人,满地的落叶上结着冰凌寒霜,黑白色的画面诉说着南宋屡屡败给金兵后的无奈和苍凉,青泥岭成为延续南宋王朝气脉的最后一丝屏障。领兵驻扎在仙人关的吴玠只拥有三万兵力,如何对抗金军的十万大兵?驻守大将吴玠、吴璘兄弟诱敌深入,凭借险峻山峰、急湍河流,背水一战。战场上箭矢如雨、石炮相交,终于以步制骑,击退了金军,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再也没有踏上蜀道。透过断壁残垣、硝烟弥漫的战场,后面太阳射出的光辉仿佛诉说着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的功勋。

美丽的青泥岭上风云变化,春去秋来,曹操、刘备、诸葛亮、萧瑀、吴玠等英雄豪杰走了,而美丽巍峨的青泥岭依然坚守在这里,故事已经成为历史,但萧瑀率兵击退薛兵的勇猛与拼杀,仙人关大捷的睿智与计谋,这些精神永远留在了青泥岭,而青泥岭作为军事要地也在历史长河中证明了自己的魅力。

二、陇蜀道重要节点展现历史价值

甘肃省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非常深厚的底蕴,陇南更是自然资源富足、文化积淀丰厚,徽县自古以来就是甘肃通陕入川、连通江南的重要枢纽,被誉为“秦陇屏障、巴蜀门户”,境内风景秀美、历史厚重,特别是青泥古道作为蜀道中最为险峻的路段,西连木皮岭,东接嘉陵江,形成陇蜀古道上的一道天然屏障,成为秦陇通往蜀川的必经官道。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渴望走出去的蜀道人,都必须有征服青泥岭的信念。

《青泥岭》运用造旧的画面处理,尽可能还原马帮驼队、脚夫运夫的络绎不绝,一队的客商骡马来回走在狭小的青泥古道上,可以想象青泥岭过去的商业繁荣,无论是手扒崖,还是青泥道,货物与骡马损伤无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正表现了渴望交流的青泥人顽强不屈的探索和开拓精神。

两徽高速公路、两当隧道,吕金花一家用一生守护着中国第一条电器铁路宝成铁路,青泥岭人对于路的开拓永远没有停止,与艰难险阻的抗争永远没有停止,开拓四方的精神源远流长,最后,高速公路上镜头的快放带给人一种无尽的畅快感与人类征服困难的自豪感。

三、挖掘文化遗产,呈现文化价值

青泥岭是文化胜地,千年文脉延续至今,酒文化、书法、摩崖石刻、石窟等历史遗存,深受青泥岭的恩泽和护祐,青泥岭成为屹立在陇南大地上的文化坐标,也是造物主赐给陇南人民的文化长卷。所以纪录片重点对这里的诗歌、酒文化、书法、栗亭砚、佛爷崖石窟造像等进行了拍摄。

(一)有代表性的诗人——杜甫

斗转星移,青泥岭沧桑变幻。一个白衣飘飘的男子站在山头,背影寂寥,长安失陷,他的政治抱负也随之覆灭,画面中下起的小雨和阵阵雷雨声更加渲染了这种悲凉的气氛。这个男子就是大诗人杜甫,他辞去官职,携一家老小进行了一次最为艰难的迁徙,踽踽前行的步伐诉说着青泥岭的艰难险阻。杜甫在陇右期间创作了117首诗歌,在青泥领留下了三首纪行诗《木皮渡》《白沙渡》《水会渡》,发出了“崖倾路何难”的感慨,一代师圣走向创作巅峰。杜甫伟岸的侧影逐渐化入天空之中,两个画面慢转换的处理预示着将一己命运化入广阔的社会人生。

(二)金徽酒历史悠久

徽县清冽的水和优质的高粱,使这里酒肆林立、酒令声声。纪录片重点描绘了金徽酒名字的由来,还原了南宋绍兴4年,名将在仙人关抗金大捷后,众将士用金兵头盔盛徽酒畅饮的历史,在当地因为盔和徽谐音,从此“金徽酒”名声远扬。金徽酒历史悠久,据地方志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早在西汉时期,徽县就开始酿酒。

(三)首阳洞的发现

纪录片中平铺直叙的记录,真实还原了首阳洞被发现的过程和其内部构造。2015年11月初,虞关乡三岔村东南方向发现一个神秘的洞穴,崖壁上有古人留下的许多墨迹。种种迹象表明,这正是那个在历史上消失了整整四百多年的首阳洞。传承,不仅仅是历史,它包含着与时代相关的每一个细节。青泥岭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历史见证者,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

四、结语

青泥岭的文化就其渊源之久远、内涵之丰富、特色之鲜明、作用之独特、地位之重要而言,是同其他地域文化齐名的又一典型地域文化。历史与文化给当地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艺术珍宝,塑造了今天青泥岭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多姿多彩的生活。纪录片《青泥岭》的拍摄播出,为青泥古道作为陇蜀道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申世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动体现了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的建设成果,也充分展示了徽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对进一步宣传徽县、推介徽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徽县蜀道古道
走古道
蜀道向天开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浅析徽县民歌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我的家乡
蜀道雄魂
蜀道盘旋着的历史之路
访茶马古道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