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莱坞经典类型化电影的叙事艺术
——以电影《教父1》为例

2019-02-20邓群

视听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父里昂类型化

□邓群

类型化几乎是对好莱坞的最佳定义——早在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上映之后,该片中饱含的战争、悬疑、爱情等能够迅速且有效吸引观众的元素被好莱坞其他制片商广泛模仿,美国电影就迅速地往几种题材与风格上集中,这部影片也因此被称为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①。从此以后,“类型化”也就成了好莱坞电影最大的标签。所谓“类型化”,应当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是制片方式上的固定模式,正如郑亚玲等教授在《世界电影史》中所认为的,类型电影是“在电影工厂里按照固定的模式,成批地生产的相互雷同的娱乐品而不是艺术品”②。其次是电影本体上的特征,类型电影往往具有相似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元素,故意迎合某一群体或多个群体的喜好。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历年票房规模激增,然而却又出现了票房与口碑两极分化的普遍现象,出现了一大批粗制滥造却又票房大卖的电影。不少专家认为,“面对国外电影对我国电影市场的冲击,该如何提高我国电影的质量以及讲好故事,成为各大导演、编剧、制片人等最为关注的重点”。③无论是制片、发行还是放映,美国都是世界电影的第一大国,世界各国的学者在分析本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特征的时候往往也把美国电影作为最重要的参照,其中谈及最多的要数“类型化”。

本文拟以好莱坞电影《教父1》为例分析好莱坞电影的类型化叙事艺术。电影《教父1》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长期盘踞在各类电影排行榜的顶端。就其叙事艺术来说,无论是人物、情节、主题还是视听语言都有很多经典之处,可资借鉴。

一、人物的类型化塑造

好莱坞电影向来注重对人物的塑造,类型化并不意味着将叙事元素中的“人物”进行消解,几乎每一部杰出的好莱坞电影都有一个饱满强大的人物形象:《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职业杀手莱昂,《美丽心灵》中的数学大师纳什,《肖生克的救赎》中的银行家安迪,这些经典好莱坞电影无不将人物形象作为电影最坚强的内核。电影人物的塑造成功与否对电影叙事艺术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物身上所凝聚的种种细节,无论是性格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特征都能成为电影情节走向的直接推动力,此外人物的种种变化与不变化也直接作用于观众对电影主题的理解。比如电影《欲望号街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因为追求物质财富而渐渐变得扭曲的人生”④,达到社会批判和人性批判的主题。

《教父1》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塑造了两个性格饱满的人物:老克里昂尼和其儿子麦克。在影片中老克里昂尼与儿子麦克的主次差距并不是特别明显,影片讲述的是克里昂尼遇袭与麦克复仇的故事,麦克对推动故事的情节走向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影片却又用了相当的篇幅塑造了老克里昂尼这一形象。可以说,老克里昂尼丰满的性格是麦克人格的对照,作为新一代教父的麦克,正在成为老克里昂尼的模样。而影片的主线也是麦克如何从一个不问家族事务的老实善良的军校毕业生逐渐成长为黑手党首领,通过麦克的“变”表达了社会批判的主题。

老克里昂尼在影片中属于扁平化的人物,即其在叙事的开始与结束时性格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与一些电影次要角色的扁平化人物相比,作为主角之一的老克里昂尼的性格有多个侧面,这些多个“侧面”是通过情节来不断展现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影片开始时的几个连续段落,即在女儿的婚礼上,老克里昂尼不停地接见自己的老友和教子。面对富裕的殡仪馆老板为女儿报仇的请求,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老克里昂尼因为殡仪馆老板从不把自己当朋友而生气但又顾及情面只能勉强答应;面对老朋友面包店老板为女婿留在美国的请求,老克里昂尼却爽快答应动用议员的关系去解决。这说明了对于老克里昂尼来说,“朋友”的诚意是非常重要的。同样,老克里昂尼为人也受到人们的尊敬,没有地位的卢卡布拉西被邀请参加婚礼,只是为了表达对老克里昂尼的祝贺,没有任何请求的卢卡布拉西反复地背诵他的说辞。当然,教子强尼的出现才让老克里昂尼的形象塑造基本完成,曾经为了帮助强尼摆平乐队领班的“欺诈”,老克里昂尼不惜以死亡威胁,而今同样为摆平强尼在电影公司所遇到的麻烦,老克里昂尼先是以“无法拒绝的条件”与导演谈判,在遭到拒绝后,老克里昂尼再次使用了死亡威胁。但是这次的死亡威胁是以血腥的场面进行表现的,当导演从睡梦中醒来时,他最心爱的马被割下了头颅塞到了被子里,而此时的导演也是浑身是血。这些情节都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并且相当连贯,完全可以理解为老克里昂尼性格的侧面(而不是性格的变化),注重朋友情谊尤其是对自己的教子百般呵护,但他也冷血暴力常常以死亡威胁达到目的,却又往往先礼后兵。

另一位主人公麦克在影片中则是圆形人物,即人物性格呈现于不断的变化中。同样是在影片开头的婚礼中,麦克向未婚妻凯介绍自己的家族成员时讲述了很多暴力的过往,这些事情让凯非常惊讶,而麦克很明确地说“这是我的家庭,不是我”,在这个时候麦克和自己的家庭是划清界限的,自觉排斥黑手党的种种行为。同样,在家族成员的眼中,麦克也是一个异类,是“大学生”而不是黑手党成员。然而随着父亲遇刺,麦克的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医院门口保护父亲免遭第二次暗算而被警长殴打之后,麦克在家族成员的嘲笑中主动请缨前往餐厅刺杀警长和索洛索。而在麦克接管家族事务之后,便彻底变成了一个黑手党领袖,不但彻底报复了刺杀哥哥山尼的黑手党,而且以肉体消灭的手段铲除与自己在“生意”上有纷争的对手。

影片中麦克的颠覆性变化批判了战后无序的美国社会,警察和议员成为黑手党的附庸,法院不能为弱者说话,在多个黑手党混战的美国社会,美国人所标榜的“自由”无从谈起。麦克的“变”是个体的进化,是弱肉强食的自然选择,如果不变就只有死路一条。

二、视听语言的类型化运用

使用醒目夸张的视听语言被认为是艺术电影的专长,无论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种种思潮还是中国的第五代电影,不少名导名片都以视听语言的创新确立了自己的个性。然而,这些夸张的视听语言用法往往晦涩难懂,如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所指导的《黄土地》,以夸张比例的黄土构图来隐喻农村沉重的文化压迫。这样的视听语言固然能突显电影的本体性即视听叙事性,然而却不能被大众所接受。

类型化电影的视听语言运用,同样强调电影的本体性,但绝不追求晦涩的个性化表达,而是以视听语言直接参与电影叙事,更具体地说,这种“参与”是以细节进行参与,而不是整体性的隐喻,一般只直接作用于情节的推进,不直接作用于电影的主题。对电影的社会批判主题有直接参与的视听手法在影片《教父1》中并不多见,罗克枪杀波利即是一例。在芦苇地旁边的轿车里,坐在后座的杀手向波利的后脑勺开了一枪,影片以一个典型的景深镜头表现这个场景,画面的前景是波利的死亡,而后景则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自由女神像”。在杀完人后,罗克对杀手说“把枪留下,把点心拿上”,并且配上抒情的音乐,仿佛杀人是很自由的事情,美国的“自由”在此遭到视听语言的嘲讽。

正如上文所述,电影《教父1》全片的内核就是主人公麦克的前后变化以及老克里昂尼复杂多面的性格。对于老克里昂尼的性格描写,视听语言的参与程度不高,但有一点特别明显,即婚礼时老克里昂尼会客室中色调与色彩的运用。在这些场景中,老克里昂尼的会客室始终处于阴暗的黑色调中,所有前来拜访的客人也全部是着黑色的西装,然而老克里昂尼的西装前胸口袋里却别着一支艳红的玫瑰,黑冷与红暖在同一场景中出现,很好地隐喻了老克里昂尼复杂而矛盾的多面性格。

视听语言手法对于麦克前后变化的描写则有很多突出的表现。典型的是麦克在医院中保护老克里昂尼的情节。当麦克刚到医院却发现走廊里空无一人的时候,麦克在冷色调中穿过狭长的走廊,影片将第三者视角、麦克视角的画面不断切换,并且配上具有神秘色彩的音乐,此时麦克作为“大学生”的胆小紧张和作为克里昂尼家族一员保护父亲的勇敢都有体现。也就是从这一个场景开始,麦克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他不但开始介入家族的生意而且会让对手付出死亡的代价。

此外,餐厅刺杀警长和索洛索的情景也有丰富的视听语言手法运用,这些运用体现了麦克性格变化中内心的激烈斗争,这一段落主要是声音剪辑的运用。当麦克乘坐索洛索的轿车前往餐厅的途中,出现了突然刹车和转弯的声音,虽然这是配合情节而使用的配音,但这个配音尤为刺耳,不难理解为麦克性格“急转弯”的写照。而在餐厅中,在十分安静的环境中却配上了夸张的开瓶声,用以象征即将有人头落地。用餐前,索洛索和麦克以意大利语对话,而影片并不配有任何字幕,观众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当然除了意大利语观众),对话成了配音,人们无需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这个配音只是为了渲染死亡的氛围。在麦克开枪前,影片剪入了一段火车轰鸣和刹车的声音,这些配音无疑是在暗示麦克在使用暴力前内心的激烈斗争。

对麦克性格表现更为突出的是影片结尾洗礼的情景,此处使用了经典的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在神父为教子洗礼的时候,麦克的手下以最血腥、最暴力的手段对仇人与生意对手一一剪除,影片将洗礼场景与多个杀人的场景交替剪辑,再次配以神秘的音乐,此时麦克的新一代“教父”形象才真正树立起来。

以丰富、醒目却又不晦涩的视听语言参与电影的叙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实际的情况中往往会出现一种极端,即以深奥的视听语言进行非大众化的表现。例如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就有这种倾向,此前其以红的色调运用著称,在其早期电影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中就有明显的红色调运用,这是一种作者化的电影风格,张艺谋也因此树立了电影视听个性,但是这种色调的运用对于电影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有何作用?这一问题就很难解释,尤其是对普通观众而言。

三、结语

以人物性格的复杂面貌和曲折变化表达电影的批判主题,而视听语言又能很好地参与表现人物的种种变化,故能使全片流畅自然,既不晦涩难懂,能迎合绝大多数观众的理解能力,又能揭示严肃而深刻的社会现实加以批判,迎合精英阶层的观影趣味。可以说,《教父1》是世界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人物、情节、主题、视听语言,这些都是电影叙事的有机构成。很多水平一般的电影只能做到一点出众,而《教父1》则各个要素都有突出的个性表达。更为可贵的是,这部影片将这些电影叙事要素灵活使用,使叙事成为一个严密精美的网络,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注释:

①②郑亚玲,胡滨.世界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29-30.

③贾庆成.中国电影要从“讲好故事”做起[J].电影文学,2015(10):10-12.

④向小蕊.好莱坞文学改编电影的人物情感分析[J].电影文学,2015(08):85-87.

猜你喜欢

教父里昂类型化
魔术师里昂
罗福兴:“杀马特教父”的回归
段永平:从企业家到幕后教父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从路况报道看广播“类型化”新闻的要素构成
苏宁教父 张近东
新都市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分析
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