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联盟发展策略研究⋆
2019-02-20余明霞
余明霞
粤港澳包括了整个广东省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粤港澳大湾区由“9+2”城市组成,即“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肇庆、惠州、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其地理范围虽比粤港澳小,却是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前景广阔。
一、构建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的时代背景
(一)粤港澳历史上的合作
由于粤港澳三地的天然地缘优势、同属广府文化圈的人文优势及改革开放中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所处的桥头堡地位和近年来三地经济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三地间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和渗透越来越紧密。
粤港澳合作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全面开启,广东凭借先行一步的制度创新优势,开启与港澳地区合作的新篇章,实现了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粤港澳三地图书馆的交流合作一直是粤港澳文化合作的一个重要专题。1981年12月18日,从广东省图书馆学会举办的“介绍香港大专院校图书馆概况”报告会开始,到2002年,粤港澳图书馆之间主要以学术年会和参观交流为主;2002年11月18日,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在香港举行第一次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政府层面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正式拉开序幕[1]余胜英.粤港澳公共图书馆区域合作新趋势[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4):59-62.。粤港澳三地图书馆书目互查、馆讯联结、地方文献特藏互赠、专题讲座共享、馆员交流互访等方面自改革开放后就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
(二)国家政策支持
近年,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政策为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的构建带来重要契机。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申勇,马忠新.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7(1):83-90.。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3]申勇,马忠新.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7(1):83-90.。2016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珠三角城市升级行动,联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4]刘冰倩.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N].中国经济周刊,2017-3-27(13).。自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媲美世界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的第四大湾区。2017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获万亿级基建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经济带的背景下,弥补了中国南部城市群版图,完善了国家区域战略[5]周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有多“牛”[N].中华工商时报,2017-3-24(4).。构建大湾区图书馆联盟应当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三地双边协议以及粤港澳政府间的合作框架协议的叠加优势。
(三)大湾区经济实力支持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富有活力的区域社会系统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发展,能不断从区域环境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又能通过旺盛的需求和准确的对接不断提高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服务提供能力。湾区经济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6]林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着力点[N].东莞日报,2017-3-24(A12).。粤港澳大湾区面积 5.6万平方公里,6000多万人口,2016年GDP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超过了旧金山湾区,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8万亿美元[7]何清.为建设大湾区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N].东莞日报,2017-3-24(A12).。庞大的经济体量是湾区经济的决定因素,大湾区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的发展程度。
二、大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
(一)“9+2”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
香港从行政和服务人口两方面出发,形成以中央图书馆为总馆,以主要图书馆、分区图书馆、小型图书馆为分馆,并有流动图书车作为补充的各种类型图书馆共存的“全覆盖”的图书馆网络。目前,香港共有分区以上公共图书馆35个,即平均20万人拥有一个分区图书馆,已达到《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要求的标准,能够为公众提供完备的图书馆服务[8]陈丽纳.广州与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比较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4(4):59-63.。
澳门公共图书馆系统分为公立与私立两种,其中公立的公共图书馆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而私立则为民间社团开办。澳门以65万人口计算,平均每间公共图书馆需接待7738名市民;而以33平方公里计算,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5间公共图书馆[9]王国强.澳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J].新世纪图书馆,2015(8):5-12.。澳门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阅览、典藏、流通与馆舍设计等硬件设施及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与读者服务等软件服务上均达到先进国家图书馆水平。
在广东省39所一级图书馆中,大湾区8市(广州、东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惠州、江门)就占了28所(省馆除外),占一级图书馆总数的72%[10]赵萍.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2):23-24.。
近年来,广州市努力推动图书馆建设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加快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图书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全市共拥有2个省级、2个市级、1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70个街(镇)全部建成公共图书馆,完善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物流网络,公共图书服务全面延伸至所有社区和行政村,构建覆盖全市的图书馆服务体系[11]谭志红,何盛杰.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广州举办[N].中国文化报,2015-12-23(4).。广州市图书馆自开馆以来,日均接待读者近2万人次,服务读者人数和服务质量跻身全国公共图书馆前列[12]谭志红,何盛杰.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广州举办[N].中国文化报,2015-12-23(4).。2015年5月1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正式实施,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步入法制化轨道。
深圳市自2003年起步的“图书馆之城”建设实现了市、区、街道、社区几百家图书馆及自助图书馆的一证通行、通借通还。这种模式突破了市、区(县)两级财政“分灶吃饭”的制度限制,采用以市立图书馆为龙头,以区立图书馆为骨干,与街道和社区共建的方式,通过市立图书馆直接提供文献资源、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基本条件,由街道和社区负责提供场地、招募管理人员或志愿者、提供配套投入等相应条件,共同建设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室),从而建立星罗棋布的图书馆网络,使整个深圳市成为一个坐落在现代化图书馆网之中的现代化大都市[13]程焕文.岭南模式:崛起的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15-25.。
东莞市首创“集群图书馆”模式,突破了市、区、镇、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束缚,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各系统图书馆之间的条块分割,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总分馆制度[14]程焕文.岭南模式:崛起的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15-25.,陆续实现了全市32个镇(街)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全覆盖、“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等功能目标,充分体现“普遍、平等、免费”理念[15]谭志红,张利娜.广东东莞:图书馆事业迈入法治化轨道[N].中国文化报,2017-1-20(6).。2017年3月1日,《东莞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更好地保障读者的文化权益和文化需求。
佛山市创立“联合图书馆”模式,突破了区、镇、街道的条块分割限制,采用镇、街道投资建馆,区政府投资维持图书馆运作的方式,建立了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标志统一、资源高度共享的普通公共图书馆和专业公共图书馆相结合的区级公共图书馆网模式[16]程焕文.岭南模式:崛起的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15-25.。
中山市馆积极推进市、镇(区)、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惠州馆与各县区图书馆积极启动惠州市总分馆项目建设;江门馆2016年启动“江门五邑联合图书馆”共有31家,大部分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珠海在全市各社区和一些特别场所共建立63所图书流动站;肇庆馆2016年全年送书17.1万册,受益民众1万人次[17]2016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EB/OL].http://www.lsgd.org.cn/sybk/yjdt/252329.shtml.。
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特别在制度创新、服务模式的多样性、对公共图书馆精神(平等权利、公开共享、普遍服务等)的认同等方面对国内其他公共图书馆起到示范作用。例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流动图书馆、深圳和东莞的图书馆之城、佛山的联合图书馆等,其显著的共同特点是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向下延伸到各个社区的普通民众。
(二)粤港澳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
1994年,广州石牌地区6校建立文献共建共享的协作组,对用户开展文献传递、通借通还服务,对馆员开展职业培训;1998年,以中山大学图书馆牵头的CALIS华南中心成立,其主要功能是为区域内图书馆集团采购文献资源服务;2000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纷纷建立各类型图书馆联盟,如深圳图书馆之城(2003年)、东莞集群图书馆(2002年)、佛山联合图书馆(2003年)、高职院校文献信息共享联盟(2009年)等[18]杨丽.广东省图书馆联盟建设与服务调查分析[J].情报探索,2016(2):46-49.,这些联盟在实现本地区、本系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方面都作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大湾区9市目前规模最大、办得最成功的图书馆联盟是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和深圳图书馆之城。2010年开通的“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其资源种类超过了任何一家传统图书馆馆藏,是我国首个面向全体公民提供文献资源服务的信息机构,是国内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典范;深圳图书馆之城于2012年4月23日启动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实现了市、区、街道、社区共327家图书馆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一证通行、通借通还等服务,使深圳成为我国最早实现“每1.5万人拥有1个社区图书馆”的城市[19]杨丽.广东省图书馆联盟建设与服务调查分析[J].情报探索,2016(2):46-49.。
2016年11月,粤港澳三地26所高校正式“结盟”,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10所广东高校,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香港大学等9所香港高校,澳门大学、圣若瑟大学等7所澳门高校[20]粤港澳三地26所高校成立联盟[N].南方日报,2016-11-16(A01).。联盟高校定期举行学术论坛及交流活动,推动科研创新合作,共同培养三地精英人才,粤港澳精英大学之间制度化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区域内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提高合作层次,联手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
2017年6月,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正式成立,澳门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及中山大学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目标是汇集粤港澳精英大学图书馆,促进三地图书馆交流协作,推动资源共建共享,达到互利共赢,致力构建“一小时图书馆圈”[21]綦伟.首届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举行[N].深圳商报,2017-6-7(A02).。联盟主要合作领域包括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出版物交换、馆员交流与培训等,以冀协助科研工作。签署会上,来自粤港澳三地的高校校长和专家学者以“把握国家与区域发展机遇——粤港澳高校联盟于大湾区建设的角色”为主题展开研讨。赵灵山表示,国家教育部支持和肯定联盟的工作,期望联盟积极配合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计划[22]澳闻.致力构建“一小时图书馆圈”以推动资源互享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N].华侨报,2017-6-11(24).。
珠三角地区的图书馆联盟建设及粤港澳图书馆联盟的成立,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联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的构建
(一)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构建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的首要条件
纵观国内外各联盟的发展,尤其是跨系统联盟的建设,能否有稳定持续的经费投入影响着联盟实际运营的状态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联盟,主要通过政府投入、成员馆会员费、基金赞助、提供有偿服务等多元化的方式筹措联盟建设发展及运营经费[23]金洁琴,赵乃瑄.美国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合并典型LYRASIS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9):33-39.。
(1)政府投入。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的定位是公益性服务组织,政府经费和专项补助成为联盟资源采购和活动支出的主要来源。联盟正式运行前,先建立有力的政府支撑机制,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制定、颁布和实施图书馆政策,通过图书馆法明确对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的专项财政资助,积极谋求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承担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的经费责任,确保经费持续投入。
(2)成员馆会员费。建立合理的费用分摊机制,采用分级会员费制,各成员馆根据等级缴纳会员费。成员馆每年缴纳的会费成为联盟最稳定、最持久的经费来源;合理的资金分摊机制保证了各图书馆都有所担当,同时吸引会员馆对工作进展的关注。
(3)社会群体的支持和赞助。开展优质服务吸引企业、基金会、个人赞助等社会资金投入,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运作。
(4)开展有偿服务。适当放开部分收费,如委托费、复制费、邮寄传递费、工本费、深层次信息服务及个性化服务费用等,以丰富联盟经费来源,促进联盟的良性循环发展[24]张红芹,赵乃瑄.国内典型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6(4):41-46.。
(二)构建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管理体系
我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社会”,行政力量的支持与推动,对任何一项社会事业而言都是极为有利和必要的条件。行政主导不仅涉及到主管部门的组织意愿、政策引导及持续经费支撑等,还影响到牵头馆的执行力、重视程度与人力投入等[25]张红芹,赵乃瑄.国内典型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6(4):41-46.。纵观国内外现有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成功案例,背后都有强大的政府身影,如美国的OHIOLINK直接由州政府提供经费支持,州政府统一为参加馆购买数据库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OCLC在营运上受惠于美国各级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并得到许多政府津贴[26]李灿.高校图书馆联盟研究对广东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4):85-88.。尤其对于异质性、综合性的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由于成员馆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利益各异,更加需要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在当前发展阶段,行政主导是大湾区图书馆联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与国外契约文化形成的合作意识不同,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以地缘情感为基础的合作,跨系统联盟的合作意识不强。大湾区图书馆联盟在实现多部(委)协调和社会共建的基础上,其管理体系(组织协调管理机构)可以考虑由联盟委员会和联盟事务协调会两个层面组成。这个机构必须由三地政府和图书馆进行共同的管理和规划,并成为三地图书馆联盟的固定机构。联盟委员会由分管经济的政府领导,各高校分管图书馆的校长、情报信息专家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图书馆的馆长通过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制定联盟目标及政策,审批事务协调会的项目提案,并监督项目的执行,是一个联盟体的最高权利机构。联盟委员会管理中心设在条件较好的图书馆,采用管理中心——分中心——基层图书馆的形式,构建若干个地区文献信息中心和学科中心,以此为依托辐射周边地区。可根据项目工作下设分委员会辅助指导委员会开展政策咨询等工作。联盟事务协调会则是一个政策执行机构,具体负责联盟政策执行。
(三)构建有效的非赢利组织管理运作机制
有效的运作机制是图书馆联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三大国家级图书馆联盟均以文献资源保障为目标,与此相对应的省级、市级区域图书馆联盟也具有较为相似的区域性资源保障目标,这类联盟组织的政府依赖性强,容易受自上而下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27]赖毅.加拿大BCELN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2):73-79.。大湾区图书馆联盟建设转变以往的建设模式,不以追求资源保障和庞大的组织体系为目标,以非赢利组织模式独立于政府和图书馆开展工作。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的功能也将由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读者服务功能的完善,逐步拓展到资金、人力、设备、场馆等大湾区图书馆资源的全面优化配置和大湾区图书馆体系、布局的优化。
大湾区图书馆联盟建设应借鉴国外非赢利组织的运行机制,在政府规范职能边界的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核心投入,从政策、经费、人员、服务等制定完备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类成员馆的权责利要求,增加运行的灵活性,使自发性的民间协调组织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行政和技术权威的,能够规划和管理跨系统资源共享的组织机构。
大湾区图书馆联盟作为政府投资的非赢利组织,在扫描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仅要选择当前大湾区经济的重大关切,密切关注政府优先考虑的事项,确保大湾区图书馆联盟的活动与这些优先事项相关并能及时使政府了解这些服务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满足成员馆和相关组织价值的服务,这就需要联盟组织关注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这样,既获得政府的支持并实现对政府支持的服务效益反馈,同时开展不受政府制约的多元服务,在努力为各成员馆提供价值服务的基础上,以成员馆的需求为驱动,获得成员馆的回馈与支持[28]金洁琴,赵乃瑄.美国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合并典型LYRASIS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9):33-39.。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加之资金来源单一,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运营以政府为主导,联盟服务不面向市场的直接需求,缺乏对信息用户和相关社会因素的深入研究,忽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应面向现实和社会需求这一问题[29]赖毅.加拿大BCELN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2):73-79.。大湾区图书馆联盟在核心成员合作的基础上,还需改变联盟成员行政管理观念,平衡提供服务和分享服务成员馆之间的利益,将信息资源共享从图书馆之间以互助为基础的单纯的非利益的伙伴关系,逐渐变为一种以市场原理为基础的互利互惠关系,整个联盟才能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调解下有效运行,从而促进联盟的健康发展和整个信息市场的繁荣。
(四)形成有竞争力的硬性优势
1.大湾区图书馆联盟共享平台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已成为联盟开展服务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湾区联盟共享平台的建设要和大湾区图书馆发展要求相配合,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和维护更新措施,不仅限于联合目录和电子数据库元数据检索,同时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和知识服务。
为使联盟可以根据服务的需要及时维护升级系统,联盟组织需要建立自有或共有知识产权的服务系统。此外,联盟平台的构建还需考虑联盟成员个性化的差异,避免以共享平台替代联盟成员服务平台,在揭示联盟成员馆信息的同时,也要使联盟成员现有服务平台与统一服务平台相连接,以发挥联盟成员自主服务平台的个性化服务特色[30]赖毅.加拿大BCELN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2):73-79.。为此,联盟组织不仅要根据技术发展对平台的建设做出长远规划,还需构建平台持续维护的技术力量和运行机制,完成统一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大湾区科技、文化、教育三大系统资源的联合共建共享的建设目标。
2.现代信息技术是大湾区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重要依托
与传统图书馆联盟依靠物流技术相比,现代图书馆联盟更加依赖信息技术,即使纸质文献的传递也主要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在信息时代,高新技术成为影响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建设和服务水平优劣的重要因素,优质的图书馆联盟,必须拥有统一的数据和技术标准,统一的管理系统和统一的服务平台[31]陈雅,李至楠,陆红如.我国区域公共图书馆联盟布局与现状分析(1994~2014)[J].图书馆学研究 ,2015(22):74-80.。
3.大湾区联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在大湾区联盟资源形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是否兼容,包括人才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整合成一个团队、技术资源是否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运作等[32]赵晖.鉴于“上海协作网模式”的我国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发展模式的优化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0(12):69-73.。必须明确资源选择、数字资源转换、对象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标准规范。必须加强管理规范和标准化建设,建立越来越紧密的业务联系,不断增加大湾区图书馆间的同一要素,增强协同一致性。通过建章建制规范联盟的行为,建立一套相互配合、连贯一致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联盟成员的行为,确立联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4.大湾区图书馆联盟服务内容向纵深发展
在这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由于用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学术环境也越来越数字化,所有这些都要求大湾区图书馆联盟不断改变传统服务方式和拓展服务深度,从提供信息检索与文献传递的服务上升到提供知识检索和提供解决用户问题方案的服务[33]杨丽.广东省图书馆联盟建设与服务调查分析[J].情报探索,2016(2):46-49.。其中,联盟的资源建设差异化与服务内容特色化将尤为重要。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联盟特色资源库建设,围绕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拓展多元、深层次的联盟服务项目,促进成员馆开展业务合作,开展信息分析与情报研究方法等的交流与培训,提升联盟成员馆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