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图书馆之城”建设
——浅析广州图书馆的角色新定位

2019-02-20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广州图书馆服务

胡 霄

被誉为中国“南大门”的广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邻近港澳门,明清后一直是东方贸易大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城市规模也日益扩大,高素质、高学历、高收入人员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高知人群更注重广泛汲取知识,获得精神养料,带动整个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这也正是广州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意义所在。广州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大城市文化需求的产物,构建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广州“图书馆之城”的建设宗旨[1]曾德雄,李燕,陈文洁,等.广州建设“图书馆之城”研究[J].城市观察,2015(6):178-187.。在培育知识型、文化型市民的过程中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为大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典范之一。

一、践行者:以良好环境符合“图书馆之城”的文化品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不再是难题,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光,也要求有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文化消费,以实现精神方面的追求。这种文化需求是现代图书馆建设时需要考虑的。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图书馆之城”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时,首先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实践角色,以舒适的软硬件环境符合“图书馆之城”的文化品位。

(一)良好的硬件条件提升阅读体验

助力“图书馆之城”建设,良好的硬件条件是基础。作为普惠性的公共场所,公共图书馆不仅需要为读者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环境,还要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成为感知文化、交流文化、体验文化的精神场所。[2]姚明溪.读者、书商融入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探索——以晋江市图书馆“读者书吧”服务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3):31-35.以地方特色或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为基点,构造一个书香氛围浓厚的知识殿堂,同时公共设施也要与时俱进,符合现在社会文明进步趋势,让读者徜徉书香文海的同时,启发学习交流,感受文化熏陶,充分体悟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内涵。

从地理位置来看,广州图书馆坐落于广州市的新城市中心,与周边的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等文化机构形成文化合力,共同构成着城市的文化窗口。从外部条件来看,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放之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从建筑形态来看,采取东西走向、南北塔楼、独特的“之”字(意为“美丽书籍”)造型,融入骑楼、满洲窗等岭南文化元素,营造出一种漫步岭南、一步一书的氛围。从基础设施来看,946.6万册(件)的藏书量,超过4500个的阅览座位,以及多个学术报告厅及展览厅、社会教育培训中心。以2018年为例,广州图书馆日均接待公众访问3万人次、注册读者868人次、外借文献3.6万册次、数字资源浏览下载19.8万篇册次,创造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纪录。[3]广州图书馆.广图概况[EB/OL].http://www.gzlib.gov.cn/aboutlib/index.jhtml通过软硬件结合,营造成为广州市内标志性的文化殿堂,不论是地理位置、外部条件,还是建筑形态、基础设施,都与“图书馆之城”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服务目标相一致。

(二)成熟的软件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助力“图书馆之城”建设,成熟的软件环境是保障,而图书馆员就是成熟的软件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技能娴熟、作风亲切是图书馆员不可缺少的服务素养。规范亲和的服务形象,既能够拉近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体现城市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读者并不是前来读书馆借书还书,而是公共图书馆通过高品质文化愉悦读者精神,鼓励读者前来充盈内心,以有针对性的文化召唤增加读者的阅读频次,从个体推至群体,最终促进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

为了推广阅读精神,帮助图书馆员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镇图书馆员,以更具大城市风貌、更人性化的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舒适规范的文化场所。广州图书馆以广州市图书馆学会为依托,举办了多场次专业技能培训。以2017年为例,策划举办首届城市图书馆学术论坛,承办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学术研讨会,举办继续教育24场,内容涵盖服务基本规范培训、数字图书馆业务培训、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学术会议及培训工作,促进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提升,以先进经验带动各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建设,为“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不可少的精神基础。

(三)多元的阅读服务彰显社会功能

助力“图书馆之城”建设,多元的阅读服务是核心。身处信息激增的时代,图书馆是各类信息的重要存储点和中转站。作为一线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首先必须明确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在社会功能上存在的最大不同之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各个阶层、各种文化品位的人群,要满足人们的各种阅读需求。[4]刘燕.论公共图书馆的理念基础[D].河北大学,2011.

首先,藏书量需要兼顾各种读者需求,并且能够追随实时热点。在现有藏书946.6万册(件)的基础上,广州图书馆根据读者的意愿和需求订购多样化的期刊报纸,如长期推出“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将选书的主导权交给读者,购书费用则由图书馆支付,以精准服务鼓励市民阅读。

其次,阅读推广活动需要专业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主动适应市民的文化需求,广州图书馆及时根据统计数据调整服务策略,以更好发挥自己担负的社会职能。根据读者需求,推出“广图导览”读者培训基础服务品牌活动,羊城学堂等11种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交流活动,唐诗宋词粤语讲座等19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活动,悦读童行、银发悦读中心等17种对象服务活动,保障各类读者都能在图书馆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活动。

此外,广州图书馆还设立了洛浦分馆、沙湾分馆等17个直属分馆,2018年开始运行“送书上门”服务,通过现代便捷手段在文化领域服务更多读者。

二、创新者:以“图书馆之城”的理念迎合城市文化需求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逾40年,人们的文化需求已由单纯的消遣型、娱乐型转向知识吸取型、自我提升型,同时更注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文化消费的层次更高,内涵更为深厚,外延也更广。城市文化的多样性,让人们的文化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而更注重提升文化素养,增添工作和生活的情趣,通过文化活动实现自己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广州立足于丰富文化资源,加快文化强市步伐,推动城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在立法、设施、开放、服务效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因而,新时代的图书馆需要更新自己的定位,对于人们的文化活动,图书馆应当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引领和示范。[5]吴志敏.社会阅读推广与公共图书馆使命——兼论罗湖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1(4):86-89.图书馆也应当学习教育、卫生部门,定期统计服务对象的各类需求,进行研判,总结规律性现象,实时关注服务对象的工作习惯、消费方式,分析他们的文化习性,最大限度的适应文化市场需求,参与文化产品的打造和推广。

(一)服务效能的新提升

广州图书馆已经连续6年服务量居全国公共馆首位。据统计,广州图书馆及其分馆、24小时图书馆等在2018年的全年接待访问量达到了932.9万人次,日接待读者接近3万人次,提供了3788场公众活动,参加活动的公众达到227.3万人次[6]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19年广州图书馆服务再提升[EB/OL].[2019-01-15].http://www.xwgd.gov.cn/xwgd/whzc/201901/fa4f7cf6fd2d42599f243d72d2ad0978.shtml.,日益成为读者继家庭、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及阅读交流分享的重要平台。为了适应更多读者的需求,联合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及各区图书馆于2019年2月1日起,统一将借阅册次由15册次/人提升至20册次/人,为建设“图书馆之城”再添重笔。2019年,广州图书馆推出多项新的服务举措,许多走在城市公共图书馆前列。如2019年4月起为残疾群体推出的“优惠读者证”,符合政策的读者可以免费使用广州图书馆的“送书上门”服务,用现代物流手段大大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二)图书馆功能的新拓展

当前,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由传统的纸质型逐步转向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也日趋广泛,从面向图书馆读者转向服务整个城市,兼及社会发展。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图书馆的边界不断扩展,智能信息技术又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当代图书馆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按传统思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责任在于为读者找书,满足人们的读书需要。近代管理学理论兴起后,图书编目方式不断进步,为人们搜索资料提供了极大帮助,“找书”问题早已解决。伴随社会进步,文化生态也不断演变。如今读者更需要的是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知识引领,让自己通过图书馆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跟上迅速发展的时代。故而,图书馆人的使命由单纯的为读者找书变为主动的“推销”知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这一任务更为迫切。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为读者找到他们所需的知识,并让读者以喜欢的方式获取,应是图书馆人努力的方向。

城市公共图书馆应树立一个原则,即在城市人的文化生活中,应主动扮演引领和参与的角色,积极研究人们的阅读倾向、学习方式、求知心理,精准了解人们深层次的文化需求,开辟符合城市大众需要的文化消费场所,更好的引领城市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图书馆也要适应新形势。当前,知识创造空前活跃,信息传播速度前所未有,纸质书籍也经历着电子阅读方式的冲击,图书馆绝不能因循守旧。一座符合时代需要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一定是城市文化的窗口,是知识经济的引领者,是知识传播的推动者,是终身学习的助力者,也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三、引领者:以新的服务举措引领“图书馆之城”的文化方向

《广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从完善设施网络、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运行机制、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提供文化服务保障。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为提升普惠性、公益性服务质量,开展了多种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提出构建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一)举办文化主题活动,探索知识魅力

经过多年积累,广州图书馆的主题文化活动已是广州文化服务项目的品牌之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曲艺到诗词,从音乐到电影,既有阳春白雪的专业学术类论坛,也有以兴趣爱好为主导的普及型讲座,几乎涉及学习研究、休闲娱乐的各个方面,涉及很多领域,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注重时尚,形式新颖,参与名额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就预约满了。很多市民把前往广州图书馆参加文化活动看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前往图书馆参与活动,并踊跃建言献策,助力图书馆发展。

(二)注重读者互动,倡导全民“悦”读

倡导全民“悦”读,重在提供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平台,并鼓励读者相互交流。公共图书馆不仅为读者提供阅读场所,更要向公众推广科学的阅读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最终营造出书香羊城、全民阅读的社会风气。[7]周宽华.谈公共图书馆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J].东方文化周刊,2014(4):1-2.广州图书馆每年的读者互动交流活动非常丰富,既有各类沙龙、展览,也有各项比赛、表彰。每年举办广州新年诗会、悦读沙龙、阅读体验荟、金红棉影像馆——纪录片公益展映活动等各种类型的活动。其中很多活动是由广州图书馆首创。

(三)面向特殊人群,强化公益服务

注重资源共享,协同合作,是构建“图书馆之城”的初衷之一。为特殊人群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或信息服务,也是实现这一初衷的重要方面。特殊人群一方面包括了身体有缺陷的读者,另一方面也包括了婴儿、老年人、孕妇等有图书需要的读者。广州图书馆自2012年新馆开馆,便特别设立视障阅读区,设置专用通道以便市长读者借还书及使用电子设备,并与市残联及公益社团定期举办知识培训、诗会、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为视障读者搭建学习生活的交流平台。针对老年读者,广州图书馆提供老花镜、放大镜等阅读设备,并从2016年开始成立“银发悦读中心”,通过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促进老年读者文化养老,融入时代步伐。针对妇婴群体,有按年龄段分层的儿童阅读区,配备哺乳室,以及丰富多彩的启蒙活动,以针对性的服务,吸引更多群体前往图书馆阅读学习。

(四)开展培训工作,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公共图书馆不仅是阅读学习之地,也是公共教育空间,更是文化脉络的传承场所。[8]朱璨.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服务的营销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8.广州图书馆利用较为充足的场馆及教育教学、业务培训资源,承担社会教育责任,地下一层展览厅常年举办公益性展览,利用新兴传播方式举办形式多样的在线展览,为广大市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学习鉴赏机会。广州图书馆注重社会教育,在弘扬传统本土文化和链接世界多元文化方面不遗余力,于2018年成立全国首家纪录片展示中心,将线上虚拟博物馆与线下图书馆服务相结合,为保存世界文化添砖添瓦,助力“图书馆之城”成为城市文化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广州图书馆服务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