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中学校内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2019-02-20肇庆市鼎湖区鼎湖中学
文 肇庆市鼎湖区鼎湖中学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表现为: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能与他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能够实施活动方案,在主动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虽然我校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但是当前本校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依然比较低。原因主要是下面两方面:
1.实践活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本校高一地理周课时2节,但由于学校各种大型活动或考试,有时候半月才有1节地理课。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教学任务,老师课堂讲授无疑是最快捷的方式。同时,本校只有一间地理功能室,缺少地理园等校内其他空间,加上学生外出受到时间、距离、安全等因素的限制,适合学生发展地理实践力的空间也相当有限。
2.教师指导实践活动意识淡薄及能力欠缺
长期以来,教师都处在重课本轻实践的应试教学模式中,在唯分数论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去做不能立竿见影的实践活动。加上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更高,一般地理教师开展一两节课还是可以的,但是系统开设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实践活动还是心有而力不足。
因此,针对各种情况,本校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要形式为校内培养。地理实践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以观察体验为主的基础性培养、以操作实验为主的拓展性培养以及以室外校内探究性为主的创新性培养。
1.以观察体验为主的基础性培养
生活是地理之源,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联系生活体验呈现现实情境,就是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创设情境结合起来,调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师应善于将生活素材引入到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提出问题,从而达到了解、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我校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学生在每年夏秋季节都会通过媒体或者亲身体验,或多或少地了解到台风的危害。因此,在教学《台风及其危害》一课时,我都会展示当年的台风图片及视频给学生看。当学生直观地看到被水淹的县城及粗壮的树木被连根拔起的惨状,就会真正认识到台风的危害。
2.以操作实验为主的拓展性培养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校地理实验室相关设备,针对课程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者模型制作。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地理观测能力以及问题探究的能力。
例如,《三圈环流》一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难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如果采用传统方式结合示意图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地理素养的培养只能流于形式;如果采用三维动画演示教学,学生对知识依然是看得见摸不着,而且学生的空间思维难以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合作互助的形式,结合课本对三圈环流的描述以及对三圈环流制作的要求,让学生进行三圈环流模型的制作,最后每个小组展示模型,并结合模型说出三圈环流的过程,老师最后进行纠错、补充、总结。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了相关的地理知识,还分析、解决了问题,地理实践力得到了提升。
3.以室外校内探究性为主的创新性培养
教师在有限的空间下,尽量找准时机带领学生在教室外学校内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室外观察、描述、分析地理现象以及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应用》之前,我选择了阳光明媚的一天,引导学生观测日出、上午、正午、下午以及日落五个时间段太阳的方位,探究不同时间某一固定物体影子的方位和长短,以及太阳与地平面之间夹角的大小变化。利用这一生活中的探究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日影与太阳方位的关系,对这节课的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习惯了从生活中学地理。
总之,地理实践活动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课堂主角。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地理知识,促进地理知识的动态生成,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地理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式;学校也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对教师的系统化培训,让地理实践活动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