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路径分析
2019-02-20张振强尼玛卓嘎罗布多吉卓玛央宗
□ 张振强 尼玛卓嘎 罗布多吉 卓玛央宗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消费娱乐方式,网络已经成为集聚民情、汇聚民意、体现民声的重要平台,成为党和人民群众有效联系的重要纽带。我国作为网民数量世界第一的网络大国,网络空间聚集了数以亿计的网民,人民群众的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都通过互联网表达出来。因此,在以传统方式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通过互联网做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工作,做到既“面对面”,又“键对键”,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一、深刻认识网上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一)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是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群众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的工作,人在哪里,群众工作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在互联网时代,网民就是群众,群众就是网民,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做好网民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高达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7.9 小时,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网民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网上群众路线作为传统群众路线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延伸,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是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二)网上群众路线成为贴近群众、了解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方式。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便捷性等特点,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因而,互联网一出现,便成为群众发表观点、表达情绪和进行利益诉求的重要平台,特别是随着新应用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互联网与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融合度越来越紧密,群众的所见所闻甚至包括情绪、感知、心态等都通过互联网传播表现出来,要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必须首先了解广大网民的所盼所愿,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把自己当作网民的一分子,置身在网络空间里,倾听网民的意见和心声。网上群众路线成为最方便、最快速拉近与群众距离的新渠道,成为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方式。
(三)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是提升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洞悉互联网发展大势之后,作出了“我们党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重要论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交流平台,人民群众的意见越来越依靠互联网来表达,人民群众的问题越来越依靠互联网来解决,党政工作越来越依靠互联网来回应。毫无疑问,互联网为党的执政方式提供了一种新手段,能否最大限度地运用互联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拜网民为师、向网民问计,能否借助互联网来获取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汲取执政的营养和智慧,将直接影响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效果,关乎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能力的提升。
二、当前做好网上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然而,当前网络空间还充斥着诸如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暴力、黄赌毒等不良信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赋予了每个个体“通讯社、麦克风”的功能,一些仇富仇官、报复社会的愤青,通过网络散布极端思想,蛊惑人心、信口雌黄,煽动网民情绪,蓄意制造群体性事件,这些网络舆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势必会给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二)对互联网的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面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态势,不少领导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抵触情绪和畏惧心理,担心个人信息、个人隐私、工作疏漏或违规违纪行为会被网络曝光而一发不可收拾,缺乏应对网上突发舆情的知识和技能,将网上舆论视为“洪水猛兽”,遇到突发紧急舆情简单粗暴地采取“封堵删”等手段,而没有从思想上根本认识到上网用网是党治国理政的需要,网络空间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忽视网民言论就相当于忽视民意,最后使政府的言语失去了威信力和号召力,陷入“塔西佗陷阱”。
(三)网络问政素养还不高。互联网时代,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做好网上群众工作的必备本领。但是,个别党政领导干部还习惯于传统的单方向、直线式、面对面沟通的工作理念,还不能适应通过互联网倾听民意、“键对键”了解民生的工作模式。在做网上群众工作中,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网络谣言治理、网络舆情应对等了解不多、掌握不全,还不善于运用新媒体、通过网络发声,自身的网络素养还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互联网的发展,导致走网上群众路线的能力不强。
三、新时代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路径分析
(一)建好互联网,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社会、服务人民。互联网作为网上群众路线的载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建好互联网是基础。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进一步夯实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网上群众沟通交流打造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让网络真正发挥联通党和人民心路的作用;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利用政府网站、“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及时准确发布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需要公众知晓的各类信息;推动降低互联网应用成本,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就业”等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网络扶贫、网络公益工程,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使人民群众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二)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清朗清净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作为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反映,与现实社会需要法治一样,网络空间也需要法律的约束。要坚持法治思维,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保障公民正当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和名誉权、隐私权等。根据互联网发展形势,及时制定完善互联网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扰乱网络社会秩序、危害网民利益的行为给予严厉制止和打击,保证互联网始终在法制轨道上健康运行,共同营造清朗清净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平台真正成为主流声音的“喉舌”、人民群众建言献策的“管道”、网络意见领袖的“讲台”。
(三)转变工作理念,提升网络素养和做好网上群众工作的能力。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凝聚人心、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领导干部如果不懂网络、不用网络,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要把“学网、懂网、用网”作为一门必修课,逐渐消除“畏网”情绪和抵触互联网的心理,主动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思维,将互联网作为日常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不断提升自身网络素养,掌握互联网发展特点、舆情应对技巧,提升通过网络联系群众、解读政策和回应群众诉求的能力,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