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早钵育技术试验
2019-02-20徐伟
徐 伟
(黑龙江省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黑龙江 佳木斯 156300)
为了研究出适合超早钵育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我们通过试验调控,找出最适合超早钵育品种的育苗时间和氮肥施用量,来研究适合超早钵育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以12叶三江6号、13叶龙稻18、太空香为主;搭配14叶松粳22。
2 试验方法
2.1 超早育苗保温措施
2.1.1 五膜保温育苗
一膜:育苗大棚扣膜,2月23日。
二膜:在常规育苗大棚棚膜下40cm加一层无色透光棚膜(使两膜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棚膜厚度6丝,扣严压实。
三膜:棚内小拱棚。
四膜:小拱棚上加盖塑料气泡膜。
五膜:苗床底膜(午间温度高,地膜换成无纺布,避免出苗时烤苗)。
2.1.2 做床保温
方案一:床面下40cm铺20cm稻壳,铺好后将土回填,搂平压实。
方案二:床面下40cm铺一层泡沫板,铺好后将土回填,搂平压实。
2.2 温度跟踪调查
从播种前1周到播种后2周,这期间超早大棚和对照大棚每天都需要在固定时间跟踪棚温、地温和外界温度。
采取增温措施的超早大棚比常规大棚增温5度以上,增温效果明显。外界的温度越高,增温效果越明显,而且超早大棚保温效果比常规大棚好,太阳下山后降温慢。
2.3 置床处理
每100平方米用77.2%固体硫酸1~2kg,拌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cm,使置床pH值在4.5~5.5之间;调酸后每100m2施用尿素2kg,磷酸二铵5kg,硫酸钾2.5kg,肥料拌匀后均匀施在置床上,耙入土中0~5cm。调酸施肥后每100m2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2.0L,兑水5~10kg喷施于置床上进行消毒。
2.4 摆盘及浇水
秧盘为普通毯式秧盘(1 8×3 6 穴)和规格28*55cm(8×16穴)秧盘。
3月上旬开始摆盘。播前苗床浇水要浇透,苗床可铺无纺布用人工浇2~3遍,原则浇透即可,严禁浇水过多。
2.5 播种
3月21日播种,普通钵体毯式育秧盘每盘播2600~3240粒左右,播后覆土0.5cm;大钵秧盘每盘640~768粒,播后覆土0.5cm。
2.6 温度管理
播种后一般8~10d左右出苗,出苗后及时控温管理,晴好天气10点~13点棚内苗床温度超过30℃以上时,掀掉小拱棚膜上气泡膜,视情况通风,通风时在大棚一侧顺风通风或两侧通风,苗床温度控制在30℃以下;下午14:00时后应及时关棚盖膜,确保棚内留有足够余温防冻,阴天或低温天气应少通风或不通风。
撤膜处理,4月15日左右视情况撤掉第二层透光膜,第五层底膜,保留其他膜。三四膜可以晴天8点后撤到边上,下午2~3点及时覆盖,切忌因白天光热资源少,通风不及时造成秧苗高温徒长。
2.7 移栽前叶龄
本试验品种为三江6号、龙稻18、松粳22和太空香,秧盘规格分8*16穴和18*36穴,播期相同。从秧盘规格看,大钵盘(8×16穴)育出的秧苗明显比常规普通毯盘育出的秧苗叶龄、总根数、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分蘖的数据高。
本试验品种为龙稻18,秧盘规格为8×16穴大钵盘,播期相同。从试验数据看,无论是秧苗叶龄、总根数、百株地上干重、百株地下干重还是分蘖情况,方案二(苗床下铺泡沫板)的秧苗素质明显要好于方案一(苗床下铺稻壳)的秧苗素质,即方案二(苗床下铺泡沫板)的保温效果高于方案一(苗床下铺稻壳)保温效果。
2.8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胜利农场科技园区,示范田为0.5亩×7个处理。
2.8.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13叶龙稻18,特征特性:粳稻,主茎13片叶,株高85厘米左右,穗长17cm,每穗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6.6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1.3%~83.4%,整精米率66.0%~70.3%,垩白粒率0%~2.0%,垩白度0%~0.2%,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6.7%~20.0%,胶稠度70.3~83.0mm,食味品质81~85分。耐冷性鉴定结果:自然空壳率3.3%。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9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80℃左右。
2.8.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品种为龙稻18,处理为7种不同氮肥施用量,插秧株数为5~7株,插秧规格为9×3寸,试验各处理。
3 意见与建议
超早钵体育秧技术应该与有机种植相结合。超早前期费用较大,常规种植效益不明显。但是,超早的优势是对水稻品种的选择范围广,这项技术正好填补了有机水稻对品质的要求。两者相结合,不仅保证了有机水稻种植的品质,还间接提高了超早育秧水稻销售的价格,从而最大化的增加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