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小学女教师婚恋观构建个案研究
2019-02-20杨丰羽
杨丰羽
相较于国外,国内的婚恋观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有婚恋观的内涵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影响因素研究、婚恋观教育研究等,对于中小学女教师在不同教育生活背景下的婚恋观构建实证研究并不多。本研究旨在调查粤西地区小学女教师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生活情况,借以分析其教育生活经历中影响婚恋观构建的因素,为粤西小学女教师婚恋观构建研究做出有意义的补充。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将通过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来理解“教育生活视野下婚恋观的构建”的内涵:
1.粤西教育生活环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生活)影响女教师婚姻观构建过程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2.粤西小学女教师婚姻观的构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3.结合访谈资料分析结果,对粤西小学女教师婚恋观构建有何建议?
在认识“粤西小学女教师婚恋观构建”的议题中,本文注重对被研究者微观化、生活化的教育生活细节的分析,即从具体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生活情境中,试图了解教师在其教育生活中所经历的人、事、物对其婚恋观念构建的影响。微观化、生活化是世界教育史研究的趋势,教育生活史正是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1]婚恋观的建构不是个体自我认知的简单拼凑,而是家庭、学校、社会文化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对粤西小学女教师的教育生活史进行回顾及分析,对更深层次地了解粤西小学女教师的婚恋观构建过程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中的2位受访教师均来自粤西地区的小学。一位是就职于湛江市徐闻县实验小学教龄1年的新手教师L,本科毕业,目前是三年级数学教师并担任班主任,婚恋状态是以前恋爱过,现在是空窗期。另一位是就职于吴川市沿江小学教龄18年的骨干教师X,中师毕业,多年担任班主任及英语科任教师,婚恋状态是已婚生子。与其他粤西小学女教师相比,她们作为土生土长的粤西教师,从小生活在粤西的家庭、学校、社会文化氛围中,其婚恋观构建无形之中受到粤西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与讨论
资料整理和分析显示,粤西小学女教师的婚恋观构建主要受父母婚姻状况和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经济地位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一)婚恋观构建的过程与特点
1.父母的婚姻状况和教养方式
最先产生影响的因素是父母的婚恋状况和教养方式。父母作为个体最早的两性启蒙教师,言行的示范作用大于理论的灌输成效,父母长期的婚恋状态以及教养方式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子女婚恋观的形成。因此,父母的婚恋状况和教养方式就成了女教师婚恋观建构影响深远的因素。两位教师在访谈中谈到:
父母的婚姻属于和谐恩爱型。从小到大很少看到父母大吵大闹,偶尔因为某些小事意见不合而引起的小争执也会在沟通中慢慢平息。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生活状态基本是这样的:早上起来妈妈负责煮米饭、爸爸负责买菜,吃完早饭各自出去干活。晚饭一般是几姐妹做好晚餐,晚上睡前会跟对方聊聊今天自己做了什么事以及村里有什么新鲜事。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处模式很平常却又温馨,让我们几姐弟都感觉很舒服。 (L教师)
父母是高中同学,认识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他们的相处状态还是相当不错的,在很多事情的处理方面都会平等协商,营造一个比较文明开通的家庭氛围。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我觉得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双方的沟通和包容非常重要。由此我觉得良好的婚姻状态是相互包容,多一些同理心,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 (X教师)
这两位教师对婚恋最初以及最基本的认识是在父母的婚恋状态和教养方式中形成的。首先,父母用他们日常生活小情境给两位教师做了两性相处的示范。这样的教导方式不同于理论性指导,在这些“示范性的小情境”中,两位教师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两性相处知识(如相互包容、适当忍让等)和积极正面的两性相处情感(如男女正常互动),提高了两性相处协调能力。其次,教养方式具有开放性、民主性。两位教师都曾提到:父母重视并极力支持她们的学习,在交友方面,父母会给她们进行经验分享和建议,但不会过问太多,更不会限制她们不跟谁来往,最终的选择决定权还是在她们手上。第三,夫妻在家庭中的位置。自古以来“男尊女卑” “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家庭思想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家庭,而在如今女性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思想对两位教师的婚恋观构建的影响不大。例如,L教师在访谈中提到: “在进行沟通的前提下,一般小事听妈妈的,大事听爸爸的。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家里经济支出是双方一起承担的。由此,我觉得婚姻中双方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共同承担家庭经济支出的模式挺好的,对于教师这份职业,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2.学生学习生活和在职教育生活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教师的学校教育生活经验,作为教师,这里的学校教育生活经验包括学生时代以及在校任职的生活经验。在婚恋教育方面,L教师与X教师有着相似的学习经历:
学生时代的中小学不开设婚恋教育或者性教育课程,大学母校好像有关于性教育的公选课程,但因为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没选这类课程。偶尔跟关系好的同学聊天时会谈谈自已的恋爱经历,但不会深入讨论。入职当教师后,身边的老教师会问你的婚恋状态,单身的话还会给你介绍相亲对象。平时闲暇时间会跟你聊一聊最近家里的事,分享一些关于婚恋的经验。 (L教师)
我是中师毕业就出来教书的,我念书时那个年代,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现在这么多元化,可以说我学生时代没有在学校接受过任何关于婚恋的教育。那时候身边的同学也比较单纯,在学校基本就只是关心学业方面的问题,关于婚恋很少听他们谈及。在职场中,同事会给单身的女教师介绍对象以及传授一些婚恋经验。另外,身边同事的婚恋状况也会刷新我对婚恋的认识。(X教师)
粤西地区的中小学对这方面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很少开设关于婚恋教育的课程,间接造成不少适婚青年对婚恋认知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在校任职期间的教育生活对婚恋观建构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对身边同事的婚恋状态的认识以及她们的经验劝告。事实上,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在职期间的教育生活,两位教师的婚恋认知都来源于他人的间接经验传授,也就是在他人描述的情境中,对情境内容进行价值判断,形成自身的婚恋观。
3.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
婚恋的本质在于社会性,它凝聚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是这个社会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择偶时考虑对方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文化因素无疑是社会教育生活的产物。以下是两位教师的经验分享:
虽然说物质的满足很重要,但在这方面我自己也有一定的能力,所以我在选择恋爱或者以后结婚的对象时,会更加看重精神需求的因素,之前说的学历不能太低,性格要幽默、不能异地等择偶标准其实跟我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双方要和睦相处、有话聊并且谈得来,就需要两者的知识储备、价值观念相差不大。 (L教师)
可以说我当时择偶时是不太在乎物质方面的,因为我自身的经济条件不错,所以更看重的是其他方面,比如性格、人品、职业等。我先生也是教师,两个人职业相同会让我们聊天的话题增多,沟通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性格方面,因为我父母从小比较疼我,我的性格可以说有点任性,脾气偶尔也是比较冲的,但是我先生性格就很好,对于我的缺点方面都能很好地理解和包容。 (X教师)
两位教师的经验以及观点表明:粤西小学女教师因为自身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地位,会更加注重自身精神需要的满足,因此择偶时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看重性格、人品、价值观等方面。这一点与学者唐灿总结的中国婚姻家庭发展特点不谋而合,即婚姻自由将随着经济改善而提高,女性将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择偶更注重情趣相投,经济条件重要性降低。[2]
总的来说,粤西小学女教师婚恋观的构建不是个体主观意见的简单拼凑,也不仅仅是在家庭教导、学校教育中传递经验,获取新知。从教育生活史的角度分析,婚恋观是在各种教育生活经历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建构的,其特点主要包括:(1)家庭教育生活中不同父母的婚恋状况和教养方式为不同个体婚恋观的发展搭建了稳固的基底,具有示范性和独特性; (2)学校教育生活中身边人的故事及经验分享是桥梁,具有间接性; (3)社会教育生活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因素在个体主观意识的影响下形成的婚恋观具有共性和差异性。
(二) 婚恋观构建的背景
身处多元文化时代,文化的因素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婚恋观念。因此,在研究粤西小学女教师婚恋观构建时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
择偶时一定要谨慎,一定要了解清楚对方的人品以及道德观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粤西这边的家庭倾向于多生孩子,大多数家庭都有2-3个孩子,有些还不止。我看到有些家庭孩子很多,但家长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文化修养并不能给予孩子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因此,我并不认同粤西这边的生育观,而是觉得应该优生优育。 (L教师)
我们这一代人喜欢看言情小说、网络小说。这些小说中有很多高富帅,我们也曾根据小说的人物特征制定择偶标准,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是高富帅。但后来工作后发现这不太现实。我所在学校是乡镇中学,女教师的生活圈子很小很小……我们基本只认识同类型的人,而且相较而言和男教师也更聊得来,感觉更有亲和力。 (X教师)
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在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对于粤西地区的传统生育观,L教师提出了质疑,形成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生育观。对于受网络小说文化而产生的择偶观,X教师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这样的择偶观是不现实的。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文化要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尊重文化的差异性的同时要用批判性的眼光进行有营养的文化汲取。
三、结语
教师婚恋观构建的意义是多样的,既有利于个体收获良好的婚恋状况,促进教师对职业的投入度,又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粤西地区两所中学2位女教师的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父母婚恋状况及教养方式、在校同学及职场同事的经验分享、社会经济地位及文化环境等都是影响婚恋观建构的主要因素。
婚恋观是可变的,婚恋观的构建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持续性地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教师通过一个个直接或间接的生活情景,对情境内容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形成自我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教育生活史视野下的婚恋观构建的本质是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生活中通过直接或间接地经历微观化、生活化的生活情境,结合已有认知,对情境中的婚恋行为进行批判性分析,从而不断更新自我的婚恋价值观,指导婚恋行为的过程。只有明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提出切实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