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伴我三十年,传承薪火有力量
——谈几位语文教育大家对我教学的引领

2019-02-20杨建华

师道(人文)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诗词语文老师

杨建华

弄潮儿向潮头立。新中国语文教育70年,从来就不缺少勇立潮头的领军人物。在他们的引领下,语文教育教学从政治挂帅过渡到人性追问,关注人的心灵。全国语文教师见贤思齐,改革热情高涨,使得语文教学显得更加平和、自信,更加生机勃勃。笔者有幸投身于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波澜壮阔的语文教育教学大潮中,在语文大家的引领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饮水思源,借此机会回顾几位语文大家对我的启迪和引领。

一、欧阳代娜——“乐之者”的标杆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事语文教学也是这样。知之者只能被动地教学,好之者专业思想稳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乐之者则乐在其中,不能自已。欧阳代娜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乐之者。她原本在中央机关工作,“文革”中被下放,粉碎“四人帮”以后,要落实政策,领导找她谈话,说:得安排个职务。欧阳代娜老师谢绝了领导的好意。说: “什么官也不想当,就是想做个语文老师。”没有任何名利的想法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太热爱语文教学了。欧阳老师说:“我热爱语文教师这项工作,是因为我从事的是这样一项极为伟大的事业,要把文化积淀源远流长,把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母语传递给祖国的年轻一代,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有多么高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水平才能做到啊!”回想我从教之初,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各行各业都对大学毕业生敞开大门,教师想改行机会很多。当年,我身边的很多同事同行纷纷跨入政界商界,我比他们更有机会更有优势,可是我不心动。欧阳老师这个标杆不仅让我下定决心终身从教,而且让我三十年投身语文教学 (其中担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六年)乐此不疲。有诗为证:

未逢桃李已六春,今又欣然做园丁。

教鞭指处源泉涌,彩笔落时举座惊。

讲台三尺腾细浪,眉睫万里卷风云。

问君哪得乐如许?南国春风最宜人。

二、钱梦龙——“主导”的标杆

第一次听到钱梦龙老师的大名,是因为他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主”原则: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使我觉得课堂教学的思路一下就明朗了。“三主”原则把我领进了门,但修行还得靠我自己。我思考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得以保障,能否学得真,学得实,学得好,教师的 “主导”是前提,是关键。教师要吃透文本,摸清学情,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才能有效地发挥 “主导”的作用。我认为:一堂好课的结构也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教师的 “导”也应该在这三个阶段独运匠心:

1.导出 “凤头”,未成曲调先有情

案例一、唐代诗人常建的五律《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涉及到佛学的诗。如何让学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初步了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佛学的一些常识?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去过寺庙的同学请举手!(全班有12个同学举了手)

师:请去过寺庙的同学起来说说,你在寺庙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说给没有去过的同学听听,让他们也了解一下好吗?

生1:我什么也没有看见,烟熏火燎的,熏得我眼泪直流……

师:(笑)这位同学,其实你“看见”了,看见了寺庙里香火旺盛。我想请问一下其他去过的同学,这些香火是谁点燃的?

生2:香客、信众。

师:他们为什么点燃那么多香火?

生3:求菩萨保佑,排忧解难。

师:是的。这些人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到寺庙来。他们点燃香火是有所求的。对这类人,老师送他们两个字:俗人!

师:请问,咱们班去过寺庙的同学也是为了求神拜佛吗?

生众 (七嘴八舌):不是,我们就是去玩,拍几张照片,然后回来在照片上题几个字:某某到此一游。

师:(笑)你们不是去求神拜佛,是去观光游玩的。老师也送你们两个字:闲人。去寺庙的除了俗人和闲人以外,还有没有别的人呢?有一类人,他既不是求神拜佛,也不是游玩观光,他是去参禅悟道。对这类人,老师也送他两个字:高人!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一位高人常建的作品,让我们跟着他走进寺庙,看看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对我们有何启迪?

案例二、我上 《作家要铸炼语言》 (作者唐弢)一课时,走上讲台先板书课题:作家要铸炼语言。然后盯住板书,一言不发。学生见状,以为我是在检查板书有没有误,纷纷提醒我:老师,没有错没有错。我说我知道没有错。大家没发现吗?老师是感到困惑:作家是什么人?学生纷纷回答:作家是驾驭语言文字的高手,他们就是靠运用语言文字吃饭的,有的作家对语言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说是呀,他们需要铸炼语言吗?说作家要铸炼语言是不是相当于说医生要讲究卫生,运动员要锻炼身体,教师要学习文化……有这个必要吗?学生初一听,是啊,有这个必要吗?一学生道:我想应该有这个必要,要是没有这个必要,作者不会写这篇文章,编者也不会把这篇文章编进我们的语文教材。其余学生一听:有道理。但是这个必要性是什么呢?我趁机鼓动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这个必要性找出来,看谁找得又快又全!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课文。

2.“导”出 “猪肚”,结合文本勤编织

案例一、中间开花,顺藤摸瓜,纲举目张,举重若轻。如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问题设计:

信陵君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救赵?(于公、于私都得救)

他用什么手段实现了救赵的目的?(窃符)

谁帮他窃的符?(如姬)

如姬为什么能帮他?肯帮他?(身份特殊,想报恩)

信陵君是个君子,有恩于如姬并不图报,但要完成救赵的大业,还非得如姬帮助不可。是谁在这个关键时刻,帮信陵君出了这么一个高明的主意?(侯赢)

侯赢为什么肯帮他?(信陵君仁而下士,士为知己者死)

案例二、举三证一见主题。

在 《内蒙访古》一文中,作者翦伯赞热情地称赞赵武灵王,说他是一个大大的英雄,根据有二:一、修赵长城;二、发布一道 “胡服骑射”的命令。学生了解这两件事易,认同作者的观点难。于是我用了两招:一、用冯骥才小说 《神鞭》中的主人公傻二来类比;二、用同样修了长城的秦始皇来作对比。限于篇幅,只说其一。

凡读过冯骥才的小说 《神鞭》的人,都不会忘记小说中有着一条又粗又长、又黑又亮的辫子的主人公傻二。只见他,把那条辫子使用得出神入化,把在天津卫横行的那些流氓地痞、洋鬼子抽得屁滚尿流。国人扬眉吐气,送给他两块匾,上书:“神鞭”“壮我国威!”当我们都在为这条辫子叫好的时候,不料傻二却把辫子剪了。为什么呢?原来傻二在战场上与洋鬼子作战,人家用洋枪洋炮,他用辫子就很吃亏,于是剪了:也学洋鬼子玩枪炮,还练成了个神枪手。傻二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祖宗留下的东西,再好,该丢的时候还得丢。洋鬼子能玩枪炮,咱也能玩,一变,又是个绝活。”

如果说傻二学洋人玩枪炮是一种改革的话,那么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更是一种改革。在虚心学习外民族长处这一点上,他们二人非常相似。傻二的辫子那么好,可是剪了,因为到了该丢的时候了。汉人的阔袖长袍、战车也好呀,穿上它,驾着它,够威风的,很能显示出大汉族的威仪,可是在丘陵地带跟游牧民族打仗要吃亏,也到了该丢的时候了。丢掉它,学游牧民族,“胡服骑射”!我们现在说说,挺容易;可是在当时,要弃旧,得有勇气,得忍痛;要图新,得放下架子,要虚心。因为当时汉族是看不起少数民族的。能这样做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何况赵武灵王还 “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他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顶住压力,击败反抗,说服国人,克服民族偏见,实行 “胡服骑射”,这就更为可贵。翦老在这里说古论今,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民族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应该互相学习。两千多年前的赵武灵王尚且能“胡服骑射”,我们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武器,不更应该提倡向兄弟民族的长处学习吗?我们不但要虚心学习兄弟民族的长处,而且还要向世界上所有民族的长处学习。

学生无不动容。

学生本无疑,教师善启之。在“导”出 “猪肚”这一环节,文本不同,重点难点不同,教师的“导”也应不同:或以例说法,导出审美规律;或以疑激思,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或反弹琵琶,引导学生从正面发现论辩特色等等。

3.“导”成 “凤尾”,余音绕梁久不绝。

关于结尾的艺术,我在 《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04期发过一篇文章:《曲终收拨当心画,余音绕梁久不绝——浅谈一堂好课结尾的处理》,主张一堂好课的结尾应该给学生一种 “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课已尽,趣犹存。今天,可以在网上看到不同学科的老师们以此为题撰写一系列文章,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二十多年前能写出这篇文章,钱梦龙先生的 “三主”原则中的 “教师是主导”的思想对我影响不可谓不深。

三、于漪老师——以情感人的标杆

于漪老师被称为语文教育审美派或 “情感派”代表,不仅文学作品能讲得流光溢彩,情趣盎然,就是一般人觉得枯燥无味的课文,她也能挖掘出丰富的情感内蕴,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从而形成她情真意切、情深意长、以情感人的总体教学风格。

语文学科相较于别的学科,以情感人更有优势。白居易云:“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语文课亦同理:情是文本的根,语言文字是苗,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花,学生的所悟所得是果实。要保证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教师就要内外兼修,内功是挖掘文本的根和苗,外功是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夫,一开口就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于是我在教学中,努力学习于漪老师,散文类课文讲出情趣,议论文体讲出理趣,说明文体讲出生趣。每当我上公开课的时候,旁听席上总是座无虚席。除了语文同行以外,其余学科老师也赶来听我的语文课。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在翠园中学上公开课时领导和同事的评价——校长:杨老师洋洋洒洒,语文课上得风生水起,是个艺术家!书记: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呀!大饱耳福了。物理科组长:我年青的时候要是有你这样的语文老师,我不学物理了,我要改学中文。他们三人分别从教学风格、教学语言、教学魅力等角度点评我的课,其实三者的共同点都指向了 “情”。娓娓的叙述、入神的描绘、激情的渲染、精妙的点拨、幽默的语言,哪一样能离开情?以情感人的课堂自然活色生香:激情之流四溢,思维之花闪耀,睿智之言流淌……每当我出神入化地讲,学生们神魂颠倒地听,他们的目光、表情都随着我一举手一投足而变化:伸颈、侧目、点头、默叹时,我都像是得到了极大的奖赏。上完课后我自己都要陶醉好几天。

除了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外,在以情感人方面我还有两招:一是简笔画,在没有互联网、PPT的年代,我讲着讲着,兴之所至,三笔两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简笔画就完成了。说明文教学用简笔画辅助授人以知,如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个好树种——泡桐》;散文教学用简笔画再现意境,如 《雨中登泰山》、 《风景谈》。后来有了投影,我就把为课文创作的插图画在透明胶片上,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别画了 (邹忌)问妻、问妾、问客、入朝见威王等四幅插图,妻的亲昵、妾的胆怯、客的敷衍、王的威严栩栩如生。现在有了互联网和PPT,网上什么素材都有,这项技能就显得不重要了。

我的第二招是作曲,把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谱上曲,让学生们在歌唱中记忆,在歌唱中理解,在歌唱中审美……2004年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了我的专辑 《古诗新唱》,从此我谱写的古诗词歌曲传遍全国城乡。时任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张定远教授、副理事长陈钟樑教授、饶杰腾教授给予很高的评价。河北师大文学院仇海平教授专为我的古诗词歌曲撰写的一篇评论:《古诗词歌曲创作与中学语文教学——以杨建华〈木兰诗〉为例》(载 《现代语文》2008年10月中旬刊)称赞 《古诗新唱》中收录的歌曲曲调鲜活,丝竹相和,营造了浓郁的民族音乐氛围。特别适于表现民族风情浓郁的古诗词作品。歌曲旋律婉转悠扬,琅琅上口,曲风清新活泼,饶有风味,贴近原诗的神采意趣,体现了原作的古典意蕴,营造了作品内容在歌唱艺术中的张力。这一设计的确精彩!一首首古诗词通过简明活泼的曲调流于唇齿之间,做到了以简驭繁,适于学生传唱。

深圳市翠园中学的齐人杰老师在听了我谱写的古诗词歌曲以后,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

雄奇古调付宫商,含露仙葩一品芳。

檀板轻歌 《如梦令》,冰弦细写 《山坡羊》。

重吟隽句神思健,慢饮琼浆味道长。

当谢先生多雅教,传承薪火费周章!

原贵州省铜仁一中校长、铜仁地区中语会理事长吴光权前辈也赋诗予以鼓励:

改革锐志导新航,配曲调弦唱古腔。

一代豪情育桃李,诗魂黉韵绘尧疆。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界大师辈出,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更是群星灿烂,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欧阳代娜老师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崇高的师德、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对于我们这一代语文人影响巨大。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才出现了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局面,我也因此得以在语文教学的大花园中开了几朵小花添添风韵。榜样伴我三十年,给我无穷的力量。尽管我已退休,但我仍然要以他们为标杆,追求卓越,永不停步。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语文老师
踏青古诗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