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提升再造“中国鞋都”新形象
2019-02-20杨伏鸣
杨伏鸣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一、引言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曾授予温州为“中国鞋都”称号。温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祥地,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基本路线实践的成功典范。温州人民发扬“敢为人先,勇立改革潮头”的精神,在资源缺乏、交通不便的艰苦环境下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温州制鞋业逐渐在传统鞋类行业中崭露头角,经过不断发展温州成为“中国鞋都”。2019年,站在温州建设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十分重要,要结合温州鞋类行业的发展现状,再造温州“中国鞋都”新形象,为不断推动改革发展加力加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快提升温州传统鞋类特色产业,再造“中国鞋都”新形象,不仅能够积极应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将温州传统产业经济做大做强。在温州建设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传统鞋类特色产业转型提升正当时。文章通过分析温州传统鞋类行业的发展背景与发展瓶颈,谋划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再造“中国鞋都”新形象的有效路径。
众所周知,我国在全世界鞋类出口的总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国际市场对我国生产的鞋类有着较为旺盛的需求,这就需要我国的生产企业在鞋类生产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等方面,随着产业转型的提升和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做出配合产业发展变化的反馈,不断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同样需要生态的力量。企业发展的新生态观带来的启示不仅仅是关于产业转型提升过程中,企业间建立良好竞争关系的生态,以及真正意义上实现生产消费的环保水平提升,而是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间建立一个共享共通、合作共赢的运作机制。企业间需要“抱团取暖”,各自力量聚小成多、积沙成塔,同时要呼唤大的行业龙头企业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担当,通过打造良好的生产生态环境,积极创新和尝试,率先在技能改造等领域取得突破。另一方面,是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鞋类企业的发展更要融入新发展理念,未来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提升模式。
当前,在我国时尚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过程中,发现推动传统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鞋类行业转型提升的过程中,结合时尚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第三产业与时尚产业的融合提升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并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适应。由此,让新科技与旧模式产生碰撞,或许可以破解传统产业中企业的发展困境和瓶颈。
二、问题的提出
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提升,再造“中国鞋都”新形象的征程中,首先要关注到温州市乃至更大范围内与传统鞋类行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相关联的几个重要问题,从多个角度展开观察思考,剖析当前传统鞋类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有困难和发展趋势。
(一)基于产业转型提升的角度
当下,一些传统鞋类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不强,缺乏技术革新的资金、人才以及政策的支撑,很难在现实环境中寻求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一些传统鞋类企业还存在生产力不够先进,智能化改造不够充分,生产力相对落后,产品的品质和科技含量还存在不足等现状。部分传统型企业的发展观念和战略思维滞后,例如一些企业家囿于家族经营的观念,将发展的模式固定在固有的圈子中,在扩大生产、上市融资等方面有诸多的精神羁绊,不愿意融入市场的大环境和实现现代企业的转型,这些思想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再比如,当下还存在对传统鞋类行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的问题。2019年温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开展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系列行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建成一批高职院校特色学院和校企研发实训中心,推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争创全国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有关要求。报告还提出要发挥温州当地高职院校的重要作用,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有关要求相衔接,做好产学研的结合运用,让高职院校为温州本土特色传统鞋类行业发展做好支撑保障,这也成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从人才的角度看,传统鞋类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还表现在企业反映较多的人才紧缺问题。当前,暴露出了不同层次人才紧缺的现状。第一个层次是鞋类设计师的紧缺,因此很多需要更新换代的鞋类产品不能推出有效设计,例如,现在的市场对鞋类产品的需求表现在提高科技含量的要求方面,舒适、时尚、美观已经成为了新的消费需求,需要通过设计师将这些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消费愿望,然而这一部分的人才却严重紧缺。第二层次是管理人才的紧缺,企业有了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并配备优秀的管理人员,才能够更好迎合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加快实现这个过程,同时也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才尤为紧缺,这部分人才的流动性也较大,企业很难聚齐此类人才,这也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困难和阻碍。第三个层次是普通技能型人才的缺乏,如生产车间的鞋类技工等,这些人才是企业得以实现生产运转的现实生产力,但因为这一部分人群的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不能得以妥善解决,企业很难留住这些工人,企业普通技能型人才的不断流失使企业的生产发展陷入困境。
(二)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角度
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现在的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表现在对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上,例如针对传统鞋类行业而言,通俗讲就是能买到鞋,能发挥鞋子基本的穿戴行走的功能,这是人民群众的需求在传统鞋类行业中的基本需求表现。再高一个层次,就是能买到自己心仪的鞋子,通俗讲就是鞋子能够满足消费者认为的实用、舒适、美观等功能的体现,是在对传统鞋类行业中的基本需求表现的基础上,实现的更高层级的需求满足。根据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伴随着消费升级,进一步提升消费层次,就是让消费者能够顺应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步伐,萌生出更多、更好的消费需求,例如满足消费人群对于美的、享受的精神需要。在目前的消费升级的实践过程中,高层级的需求满足还未充分得到实现。
此外,在关注产业转型提升的问题的化解过程中,满足当前产业转型提升的新需求,如何解决好鞋类行业生产的污染问题也十分重要。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人民对于生态环境的美好需要会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结合鞋类行业的转型提升发展路径,会产生越发强烈的需求愿望表达,这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的需求层级的提升。要关注到传统产业尤其是鞋类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污染,有关的生产污染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有序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可持续发展观的缺失也会影响到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以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没有合理的发展观指引,产业的规划执行就会陷入僵局,潜在的风险还可能会导致产业发展道路产生偏差,造成不可逆的损失。这些都是产业转型提升过程中应该规避的问题阻碍。
人的需求满足最终可以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中所涉及的人,从广义的概念来讲,不仅包括国人,还包括外国人。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需求的层级可以由国内市场逐渐扩大到国际市场。通过国内、国际市场中传统鞋类行业间的交流互动、互通有无,建立友好的消费、需求平衡关系,促进鞋类行业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让国内的鞋类传统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接收到国外的需求信息,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积极拓展生产领域;二是国外的消费需求能够得到国内市场的生产补给,得到较好的需求满足;三是国内的传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扩大再生产,可以促使其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更好更快的生产发展;四是国外的市场因为得到国内市场的需求满足,进而产生的新的消费需求,又能扩大国际间的贸易交流,增加国际间互动合作,进一步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协作互动,实现共享发展,互利互惠。
(三)基于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助推产业转型提升的角度
目前,传统鞋类企业的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关政策的落实难,表现在政策措施的有效、快速以及全面落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在当前的执法环境下,虽然执法工作日趋规范,实现了绝大部分执法的刚性约束,但同时还存在柔性执法有待改进和加强的情况。近年来营商环境的总体情况是,已经取得了一些改革发展的有力成果,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营商环境发展状况还存在滞后的现象。
此外,当前鞋业中的中小企业还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需要加以重视解决。当前,鞋类等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鞋类企业扩大生产发展的显性障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会造成几个弊端:一是企业得不到有效融资,其生产经营格局就会有所局限,很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扩大循环生产,是较为明显的困难阻碍;二是没有有效的融资,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会遭遇困难障碍,比如技术的更新换代工作就会受到明显的制约,没有资金的支撑,技术的研发工作就会遭遇瓶颈;三是没有长期可靠的资金支撑,企业在招工过程中就会处于弱势,由于报酬和付出的劳动不对等,企业就不能长期留用各类人才,包括设计人才、高级技工等,所以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当前,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推动工作已越来越成为政府开展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有利于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角度开展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来助推产业转型提升过程快速实现的有关工作。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企业家得到健康成长将对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健康的企业和企业家就像普通人一样需要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因为环境的变化对于普通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影响。企业和企业家的“健康”问题,不仅是关系其自身成长发展的问题,也是政府努力履职的应有之义。
从政府扶持的角度看,通过更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不断实现政府作用对产业转型提升的有效保障,助推产业提升的进程不断加快;通过政府作用使产业转型提升工作的进程不断加速、产业转型提升的质量和总量将实现新的跨越,这也是对政府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再造“中国鞋都”新形象的有效路径
针对存在的问题,同样从对应方面的三个不同角度,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努力,齐抓并举,力求使温州本土的传统鞋类企业甚至是国内的传统鞋类企业在进行有效的转型提升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助推产业转型提升,寻求产业发展新思路
结合鞋类行业的发展特点,将温州鞋类行业发展与鞋类特色小镇建设进行关联,打造“中国鞋都”特色品牌。我国的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文章结合温州鞋类行业的发展情况,提出将其融入鞋类特色小镇建设的新思路。建设鞋类特色小镇,可以在鞋类特色小镇创建一个文化展示平台,进行鞋类文化现场展示,如手工制鞋等。还可以利用鞋类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消费,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组建鞋类行业的人才库,做好人才库的管理工作,强化不同层次的鞋类人才的人才库建设,主要包括设计师、管理人员、机械工程师、技术工人的人才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学校应注重创新培养人才,建立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定制相关课程,并不断更新、改进。
企业要集聚优秀的研发团队,重视产业转型提升过程中人才的重要作用,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还要结合市场演变和产业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有成效地引进相关的人才,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实际与未来。定期举办人才沙龙聚会,通过打造更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发挥积极作用,借助数字经济,有效依托数字化网络平台,积极发挥人才在新平台的应有作用,使人才的发展、运用和培育均能适应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以此来适应新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态。在新的成长环境中不断改进新的选人、用人机制,让人才真正发挥创造力以及生产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发挥人才作用。此外,促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积极做好产城融合的有关工作。学校和企业加强交流沟通,走出去、请进来,强化双方协作。在持续深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企业不断发展,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结合特色小镇的发展特点,利用科技创新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整个过程,做好产业规划,发挥支柱产业的平台作用,推进产业集中发力。
在时间轴上,要注意配合产业发展的应有规律;在空间轴上,横向要形成产业联盟,纵向要形成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有效作用,辅助培育鞋类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家,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从产业发展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利用多个维度的立体式的行业提升管理模式,从时间轴和空间轴的扩展两个角度做好产业的发展管理。行业协会等有效组织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行业协会作为知晓和熟悉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组织机构,能够及时掌握行业相关的信息和动态,要利用这种优势,发挥积极服务广大企业的应有作用。从行业协会协调的工作事项来看,应积极主动发挥其联通市场需求、联通行业需求,为广大企业畅通信息、积极谋福利的有效作用。行业协会还应及时捕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行业发展的脉络,通过积极的引导、沟通,搭建有效平台,让传统鞋类企业能都在新形势下拥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机会,积极发挥行业协会推动实现产业振兴发展的效用。
(二)把握市场需求变化,适应消费需求引领新发展
制鞋企业要掌握市场的需求导向,有效满足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开发“私人订制”服务,分类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需要。目前,鞋类网上购物的体验方式不是很便捷,应破解此类难题。为了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可以从颜色、皮料、鞋跟的高度等可变内容出发,通过开发智能化系统,利用强大的检索引擎提供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匹配体验,通过网络购物平台和门店等线上线下的多元消费渠道,扩大消费需求。既要提升实体店良好购物的体验,又要大力发展鞋类电商经济,发挥线上电商网络和服务业的联动支撑作用,满足不同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拓展消费市场的空间,让消费需求引领产业的转型提升,进一步实现消费升级,以此促进产业转型,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在当前积极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满足的双赢。融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将“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到产业转型提升的过程中。持续做大开放型经济,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把眼光放长远,将温商经济做大做强,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提升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最好的政务环境,搭建最全面的基础设施,谋求大的全面发展格局,放远眼光谋划未来。广纳贤才,加强智库平台建设,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招纳优秀人才。畅通渠道,采纳好的问题解决方案,吸收全球智慧为我所用。创新发展内核动力,不仅仅在于实现科技创新,还在于发挥科技创新相对应的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够更好激发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热情与活力,将激励制度用好、用实。“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是包容性,包容并蓄也是一种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必备的心态和格局。由此,在政府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和决心。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断加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仅表现在基础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满足,还愈发强烈的表现在对良好环境的向往。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升级了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传统鞋类行业的转型提升工作就要与时俱进,进行相关配套的提升。例如,应通过清洁生产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在提高传统鞋类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标准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环保处理,并开展环保技术提升的配套研发工作。在关注生态环境建设并有效应用“两山”理论的实践过程中,尽可能减轻传统鞋类生产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并思考未来传统鞋类行业经过转型提升后,鞋类行业的产能提升如何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政府有效作用,支撑产业转型提升进程
加快鞋类产业的转型进程可以利用产业基金支持“机器换人”的有关工作,但要注意妥善解决劳动力的分流问题。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的《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鞋类产业的智能制造。发挥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用,落实鞋类产业的各种利好政策,有效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关注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温州成立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该发挥国家自创区的载体作用,借助国家自创区建设这个更高的平台,吸引企业利用更多的发展资源在平台上得到健康的成长。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关注自创区的建设,还在于关注传统鞋类企业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的提升。
加快传统鞋业转型升级,需要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利用政府对产业基金的支持引导,将财政资金用于传统鞋类行业转型提升的产业基金项目,或用于鞋类行业技术革新的激励奖补等行为。政府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传统鞋类行业的改造提升。同时,积极鼓励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努力上市,并提供政策辅导和支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以便拥有更多的资金保障,实现扩大再生产。
政府相关的服务机制的建设,应进行系统化的规划与设计,使之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产业发展的方向。各方都要重视法律制度的保障作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要辅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尊重知识产权,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研发风尚。在实现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建立鼓励鞋类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机制体制,鼓励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结合消费市场的需求导向,积极发挥设计类人才的创新作用,使产品设计的灵感能够被生产实现,较好保护创造型人才和相关知识产权,形成尊重创造、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创新氛围,支撑鞋类行业的转型发展。在转型过程中,政府要营造健康的市场氛围。健康就是良性、可持续,企业家在广阔的舞台中施展才华,企业在优质的营商环境中发展成长,不仅有充分的容错机制支撑,政府还能发挥有效作用及时纠错,尽量排除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的各类艰难险阻。例如,为了应对在国际贸易摩擦中产生的不良影响,政府部门要强化风险化解的应对机制建设,以此来更好的保护国内传统鞋类行业的应有利益。
在传统鞋类行业转型提质的过程中,企业还要处理好企业与企业、社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即处理好各种关系,建立稳定协调的发展关系,促进企业和行业和谐发展。通过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的热情。政府要关注传统鞋类行业中的各企业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帮扶到位,助力企业良性发展。
未来,政府部门还将把握数字经济的强劲驱动力,通过新业态的推动,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方式,发挥数字技术的有效作用,促使其在经济建设、传统产业提升中发挥积极作用,并适当给温州传统鞋类行业的转型升级以有效的加速度,使传统鞋类行业能够在新形势下获得新的发展优势,帮助企业未来能更好适应经济社会的转型变化,激发出更强有力的生产动力。从而,再造“中国鞋都”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