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职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2019-02-20黄光亮
黄光亮 莫 静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12)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以下简称“民传”)源远流长,发展至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体育锻炼价值。作为带有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亲和性及整合性特点的综合性体育项目,即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产物,也是民众体育锻炼的通俗性方式。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与深入,现代教育发展的已关注到学生的全面综合化发展,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发展中,健康的体魄是成长成才的前提,所以尤其注重了体育教学。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学生体能素质,为其创新发展,综合提升奠定身体基础。当前我国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对具有民族特色传统项目的传承势在必行,民传项目也在其中。如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体专”)已将民传项目纳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学习民传项目,同时在参与民传的学习与锻炼中加深对该运动项目的认识,自觉弘扬民族体育精神,自觉传承传统体育项目,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对新时期体育高职院校民传课程的教学实施探讨具有现实性与必要性。
一、体育高职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分析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特征
民传项目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本身也具有健身娱乐性与文化传承性融合的特色,其虽然是历史精华的传承,但在时代环境下不断创新,在保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坚持国际化的改革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新奇,在组织实施中喜闻乐见,民传项目自身的文化体育特色使得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课程更为丰富,契合不同学生运动的实际特点,各具特色,更具魅力,丰富学生体育认知,拓展其运动领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各院校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理应坚持百花齐放。而民传项目形式内容更为新奇,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使得学生在民传活动的参与中保持身心愉悦,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民传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特色的民族的才更具生命的张力,教育的活力。虽然目前许多体育高职院校对民传课程教学的设置还不够健全与规范,但对课程本身在教学或训练中特色点的挖掘是必不可少的。
(二)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使教育理念创新
民传项目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一项宝贵的运动技术与技巧,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可以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强化自身发展,提高自身体能,奠定后期专项运动发展的基础。民传项目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通过对各种民传项目的接触,可为学生提供本民族文化学习的机会,也引导其不断借鉴吸纳其他民族的体育文化,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际发展意识。学校加强民传课程的教学关注,强化其教学实施,也可以渗透贯彻全民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理念,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增进学生健康,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简单实用的体育健身方法。而民传项目还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提升民族自豪感,在体育锻炼中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有明显的优势
民传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其具有教学的普适性和参与的广泛性。在器械、场地的利用上较为灵活,很大程度弥补了专业体育教学的不足,极大地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同时,民传课程的教学与常规的体育教学可以有效地衔接,契合体育教学的既定课程标准,器材、场地要求弹性大,即使条件不够成熟也能开展民传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综合性的民族文化项目,更注重教学中的德智体融合,身体锻炼与思维锻炼相得益彰。如打陀螺、蹴球比赛有益于锻炼智力,而毽球、抢花炮等竞技性的民传项目可以帮助锻炼身体,在民传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将实现学生坚毅、沉着、坚韧、灵活、勇敢等良好品质的塑造。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中的开展现状
虽然许多体育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民传课程教学实施与推进,比如广西体专,专门设置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并拥有独立组队参加全国和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资格。但长期以来,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及健美操等课程为主的体育教学还是占据主导地位,民传课程的教学始终处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的从属地位,无法与现代体育项目相提并论。另外,当前教育部门对民传课程设置的要求并不系统规范,一些高职体育院的民传课程往往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与实施。如年级的高低是其教学实施的主要参考因素,低年级的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足,一般设置民族健身操或者花样跳绳等课程,而高年级的学生因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往往在参与民传项目的学习中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通过对从民传课程学校教学实施的实际调查来看,广西体专多数学生对基础的民传项目都有所接触,如抢花炮、打陀螺、踢毽球、抛绣球、珍珠球、板鞋等,这些项目多为负荷量较小且简单易学的课程。
再从分析民传项目在体育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重视程度来分析。一般来说,一个地区民族体育项目资源的开发、整合及利用,反映的是民族体育项目在该地区的重视程度。因此对体育高职院校在民传项目重视度的分析上,主要参考当地该项目资源的开发利用实际。通过调查显示:非常重视占比2%,重视占比19%,一般占比51%,而不重视占24%,超过重视的占比,非常不重视超过非常重视的占比。因此认为,一些体育高职院校对民传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其创新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不够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方面本身思想上的轻视,还受制于各种客观因素。如没有合适的开展项目,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教与学之间配合不当,场地、器械建设经费不足等,正因为如此,新时期我们必须重视民传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积极创新教学理念
民传课程的教学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建设性工作。最关键、最基础的是教师和学生理念的转变,以思想上的重视带动教学实践的落实。首先,学校领导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学校教育建设与发展中,必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关注学校教改与教学创新,以民传项目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以及活动形式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促使形成民传各个项目开展的热烈氛围,让全体师生认识到民传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性,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标准,来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设置合理化程度提升。以思想的创新转变推动课程组织机构的完善,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加大对民传课程教学的建设和宣传,鼓励师生参与课程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民族体育专业教师的培训,教学科研同步,加大民传课程教学的研究支持与投入。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驱动、促进民传课程的教学实践。
(二)创新课堂组织形式
要想将民传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做好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就众多民传项目而言,其自身带有教学的趣味性与竞技性,奠定课堂形式创新的基础。在教学形式的创新实践中,应该从地域特色,宗教信仰,当地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来考虑。另外,民传项目往往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在特定环境下可以开展,而脱离教育实际的强制性组织与实施,必定是没有教育实效的。因此必须基于当地环境、地理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民传项目自身的特点等,来选择实用价值高,学生喜闻乐见,便于开展的项目。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只有充分挖掘适应地方教育实际,契合学生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特征的,且趣味性强,民族特色浓郁的项目,才能带动学校体育教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以达到提升民传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在教学组织中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个别差异较大的学生还需进行课外辅导与帮助,让他们更直接地体验到参与民传课程学习的好处。例如少数民族武术教学,在动作套路上应注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推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电影、电视、视频、小说等直观的介入来让学生认识少数民族武术这个项目,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促使武术招式的分解练习达到教学或训练的目的,这比起单一的理论讲解与动作示范,寓于情境的教学形式更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
民传课程的教学需要一定的教材和课程资源,这是确保教学实效的关键。在新课标背景下,更倡导以学校为中心的校本课程开发,资源整合,地方院校享有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选择权,因此体育高职院校在民传项目的教学中必须因地制宜,创新课程建设。在保持竞技性教学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升民传项目课程比重。学校必须基于新课标改革的需求,精心开发民传各个项目,增加教学课程的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不同学习程度学生对民传课程的多元化需求。以广西体专为例,民传课程设置有珍珠球、毽球、抛绣球、木球、舞龙舞狮等。其中板鞋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以广西体专为班底的板鞋队,多次参加全国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均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目前已做好了本门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结合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以实践为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学习和思考所学项目的内涵,让学生在校本专题课程的学习中,具备认识、熟悉及掌握板鞋项目的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改革更为深入,教育教学体系及教育机制也更为成熟完善,对于体育教育来说,传统文化的传承势在必行,而这具体来说就是民传课程融入到的体育教学当中。结合民传项目的特征、功能、价值和发展趋势,做好当前民传教学现状的剖析,明确民传项目的教学实施策略,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体育精神,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