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精英流动机制的可行性路径研究
2019-02-20陈莎莎周嘉文
陈莎莎 周嘉文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9)
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任何群体中精英都起着对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传统乡村到现代村民自治,乡村精英在乡村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领头羊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乡村中的旧精英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已经面临着淘汰的危机,而新精英为追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已经单向度地向城市转移。虽然新精英流入城市为城镇化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乡村中新旧精英更替的断裂,导致精英的缺失。乡村精英流动机制就是立足于乡村精英缺失现实下的一种制度,是弥补乡村精英缺失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
一、乡村精英流动机制的内涵
精英流动机制是在精英循环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精英流动理论阐释了在社会发展中精英通过精英与精英之间的流动,以及底层向上层精英流动的模式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一种客观现象。乡村精英流动机制则是基于乡村精英流失的背景下结合精英流动理论以畅通精英流动渠道的一种制度。
(一)精英流动的内涵
19世纪的中后期,“精英”的概念首先由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引用到政治社会学领域当中,指出精英就是“最强有力、最生气勃勃和最精明能干的人,而无论好人还是坏人”。在西方,对精英流动理论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帕累托、伊万·泽兰尼和维克多·倪。帕累托在研究中认为社会之所以周而复始的变迁,在于精英与底层群众之间存在流动。这种流动主要有两种模式:一就是精英与精英之间的流动,强调的是个体精英之间的流动,另一种是社会底层群众与精英层之间的流动,是指阶层性流动。在此之后匈牙利社会学家伊万·泽兰尼对精英流动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匈牙利家庭农场的长期观察发现,在社会经济改革中,社会底层更容易向精英阶层流动的现象。在此基础上维克多·倪进一步发展了精英循环理论。他认为,在市场改革中,社会阶级不平等现象将有所削弱,新的精英力量不断获得自由进入市场的机会,于是出现精英循环。相对于西方而言,中国对精英研究起步较晚。学者主要是依托国外的精英流动理论结合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孙立平教授,他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阶层结构日益变化下,旧精英集团也开始不断尝试向新的精英类型转变。王汉生也提出,社会转型期的精英流动,既包括新旧精英的替代,同时也包括旧精英内部的转换与升级。
精英流动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精英流动的重要性和客观性,这种流动主要是以精英的内部和外部流动的模式进行着。内部流动,就是指精英与精英之间的个体流动和旧精英的转化升级成为新精英的方式。外部流动则主要指底层向上层的流动的方式。
(二)乡村精英流动机制
精英流动机制不同于精英流动理论。机制是体制的运行方式,是制度结构的组织形式和运行状态,是制度深入到现实社会中的触角,起着具体的、基础性的作用。精英流动机制的作用就在于能够通过灵活的、具体的措施打通精英在社会流动中的渠道,从而实现社会精英良性的流动。乡村精英流动机制属于精英流动机制的范畴,其根本作用同样在于畅通乡村精英流动渠道,但前者又不完全等同于后者,两者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具体来说乡村精英流动机制的特殊性有以下两点:首先针对的地域是乡村,当前,中国的农村尤其是中西部的农村与城镇相比具有封闭、经济发展缓慢和文化落后的特点,这些特点无形地将乡村与城镇二元分割开了,精英不仅有了行业划分还被迫具有了地域划分,并且城市精英与乡村精英具有明显的差距;其次还表现在优质人力资源的缺乏,留村的旧精英逐渐丧失了在乡村中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具备现代乡村精英的要求,而构成新精英接替旧精英的年轻农村劳动力又单向度的流向大城市,虽然已经实现了社会发展中底层向上层精英流动的需要,但也由于乡村精英流失导致了中国农村发展的乏力。这种特殊性使得农村发展出现了恶性循环,即农村发展环境的局限性留不住精英扎根农村而精英的流失又进一步阻碍了农村发展步伐。因此,乡村精英流动机制的建立不仅要立足于基本的精英流动机制还要立足于当下乡村实践的背景,从而引导乡村精英发挥作用,促进乡村的发展。综上,乡村精英流动机制就是指通过系统的完善的灵活的措施引导和促进乡村精英内部流动以及吸引精英流入的一套制度。
二、乡村精英阶层的现实困境
新旧精英的流动转换是社会运转的客观现象。如前文所说,社会之所以在周而复始的发展,就在于社会发展是一个新精英逐渐替换旧精英的过程,而旧精英要么转化升级成为新精英要么接受社会的淘汰。然而在中国的农村中,新旧精英的替换却出现了断裂,旧精英面临淘汰的困局而无力有效地完成转换升级,而新精英又大量流向城市,导致乡村中缺乏精英这一群体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
(一)旧精英的衰落
旧精英就是指在乡村中由于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原有的精英在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下已经不具有优势的群体。这些旧精英群体在乡村中面对市场经济的多样化、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以及信息的数据化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优势,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面对乡村发展需求的乏力。这种乏力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对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上,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政治统治的最好的方式。民主治理要求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来治理和管理乡村。这不仅要求群众的参与,还需要精英的带领,尤其是政治精英的引导。然而在农村中村干部普遍老龄化,缺乏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加上文化水平的局限性,这些旧的政治精英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中很难对乡村政治问题做出积极正确的反应。这就必然导致了在农村发展中由于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而致使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举步维艰。其次旧精英的衰落还表现在经济精英在适应农业现代化的生产能力上。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已经逐渐被现代机械化生产所取代,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无论是农林牧副渔的机械化生产,还是农业的产业化生产,都需要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人力,然而旧的经济精英在面对市场经济的需求下,由于受到技术、资金和信息等现代化需求的局限性,往往经不起市场的波动而使得农业生产疲软。
(二)新精英的流失
新精英就是指有文化的、掌握一定技术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人群。这些新精英可以是有一定技术、知识或者资金的农民工群体、农村大学生群体等,这些群体在城市中学习到新的技术和知识,在资金、人脉、技术等方面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可以运用这些优势,投入基层服务乡村,在农村中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的发展。然而,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395万人,在16-50岁之间的农民工占88.9%,在全部的农民工总量中男性的比例占67.0%,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上的占23.8%,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34.8%。从上述的数据中,可以肯定的是,构成乡村新精英的核心群体已经向城市转移。这些群体是乡村建设的新鲜血液,失去了这些群体,乡村精英就无法实现更新换代,更无法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
显而易见,新精英的流失对乡村的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困境。这种困境首先表现在乡村生产发展优势劳动力的缺乏上。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能承担起现代农业生产的人群已经单向度的转移到城市当中,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中坚力量,无力拉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现代农业不仅要求多元化的发展还要求能够与现代的机械化、科技化相结合,而农村新精英是在农村中具有一定知识、掌握了一定技术的人,他们是链接农业与现代化发展相结合的桥梁。缺乏了这个桥梁,农村经济的发展就缺乏了现代化发展的动力。虽然这些群体在城市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但这种资本如果不能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力,那么这种技术或者资金上的资本也会失去作用,同样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这种困境还表现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乡村中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毫无疑问的是,乡村精英的流失抽空了传承这种优秀文化的承载主体。优秀文化的继承要求继承者有学习的能力、善于思考、能辨是非,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时代的需要批判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然而新精英的流失直接导致了传承这些优秀文化的人才也流失了。其结果则是导致农村发展的“亚健康”。
综上所述,乡村精英阶层面临着断裂的危机,旧精英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缺乏有效的转换升级,而新精英又不可逆转地向城市转移,这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采取合理的、规范的措施加快现有乡村精英的内部流动,并吸引一定数量的乡村精英的回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三、乡村精英流动机制的可行性途径
乡村精英流动机制是解决乡村精英人才流失困境的一种制度手段,可行有效的精英流动机制不仅能够促进精英的转化升级还能促进精英的流入。因此,不仅要建立培训服务机制和农村金融扶持机制以及精英下沉机制促进旧精英转换升级,还要建立起吸纳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引导人才的流入。
(一)促进旧精英的转化升级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作为支撑条件,促进旧精英有序地转化升级是缓解乡村精英缺失矛盾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旧精英虽然在乡村中已经逐渐丧失了优势,但通过一定的措施让其掌握一定的信息或者资源优势同样能够有效完成转化成为农村的新精英。
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建立再培训服务机制,通过机制从农村中选拔一些还具有转化条件的旧精英,进行定期的再继续学习,旧精英可以在培训中更新技术和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政府对农村培训服务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还要加强对现代化需求信息的输出。例如旧的经济精英能够从多种渠道了解到最新信息,以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从而适应市场的需要。村干部作为政治精英的主体,同样需要定期地参加政治培训,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更新村委会管理方式,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其次要建立起农村金融扶持机制,资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一些旧精英虽然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然而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导致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中无法生存立足。而通过农村金融机制,这些旧精英可以获得一定的启动资金,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地转化升级成为能够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新精英。最后要建立起精英下沉的机制,城市精英以支援、任命、下派等方式服务农村,对留村中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或者文化精英提供专业技术或者专业知识的帮扶。事实上,这种精英下沉的方式早在清朝康乾盛世期间就推行了一种“官员外放”制度,就是京城的政治精英受中央政府委派而“下”到地方任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虽然存在严重的被迫下乡的现象,但这些下乡的知识青年无疑对于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技术咨询等公共服务给予了极大的支援。
(二)引导新精英的流入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33616.2元,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性收入是12363.4元。城乡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的造成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而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积极鼓励乡村精英的回流,建设农村。
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吸纳机制,政府要建立公平的人才流动平台,让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才回乡发展。要创造更多的农村发展机会,扩大人才吸纳空间。显然对乡村投入更多的财力、人力与科技的支持是政府必要的手段。例如大学生回乡创业政策,其中就提供了贷款免息,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中提出:“使每一个有培训意愿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培训”的精神,大学生在申请大学生回乡创业后,都会接受专业的指导培训。这些优惠政策可以吸纳一部分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在农村寻找发展机会。其次建立其激励机制,政府要对回流的精英一定的政策性支持,从而鼓励精英支援乡村,服务基层。例如广西钦州市在2016年对于“三支一扶”的大学生可以领到来自中央、自治区的专项生活补助2500元,统一购买社会保险。同时对于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精英提供特定的工作岗位,实现精英的顺利流出。最后要建立建立监督机制,精英就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优势掌握着一定支配权的群体,他们在群体中具有强大的带领作用,其影响范围也极为广泛。为杜绝公权私用的行为,政府要建立起监督机制通过自评、他评和上级考核等方式监督这些精英,让精英的作用发挥到最有效的带领作用,从而改善乡村治理,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支撑,无论是乡村的产业经营还是民主政治建设亦或者是乡村的文化更新,最终都需要一群有能力、有思想、有热情的精英投身到乡村建设当中才能实现。乡村精英流动机制通过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严把关、稳规模、升质量、扩领域地促进旧精英的转化升级同时积极鼓励新精英的流入,为弥补乡村中新旧精英替代断裂而导致的乡村精英流失的困境提供一种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