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
2019-02-20张霞
张 霞
(山东省桓台县索镇动物卫生监督所,山东 桓台 256400)
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今天,各种肉制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材,然而“瘦肉精”等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普遍关注肉制品安全问题。因此,在养殖、屠宰、销售等多个环节都要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确保人们可以吃上“放心肉”。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禽畜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动物疫病开始增多,这也给动物防疫的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研究动物防疫的途径,实现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我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散养模式居多,整体布局不合理。虽然目前普遍采用规模化养殖策略,但是很多农户依然把生猪、牛和家禽作为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养殖上具有小规模、散养的特点,同时病死的动物往往不会上报。此外,农村地区的很多养殖场规模不同、养殖模式多样化、整体布局不合理,这样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并且容易造成动物防疫人员难以开展工作。
其次,养殖不规范,防疫意识不足。部分养殖户为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没有定期做好对疫病的防疫工作,在饲养上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为疫病的爆发提供了条件。部分养殖户还存在逃避检疫、贩卖带有疫病畜禽的行为,这些情况十分不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此外,部分养殖户不愿意主动学习防疫知识,由于补贴资金少等因素不愿意配合相关部门。
再次,防疫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基层的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是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福利待遇问题,导致很多刚刚毕业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不愿意工作在农村地区,或者在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结构不稳定,造成部分农村防疫队伍青黄不接。同时,很多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对于新的防治技术缺乏了解。
最后,法律法规不健全,普及成效不足。部分地区的动物防疫制度不健全,防疫管理内容不完善,加之养殖户不愿意配合,也造成防疫工作难以开展。同时,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补助标准不明确或者补偿资金不到位,成为养殖户不愿意配合的因素[1]。
2 如何切实开展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2.1 鼓励畜禽规模化养殖
今后我国的牲畜养殖主要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但是在很多农村依然未能实现。因此,基层的动物防疫人员要鼓励散养护实现动物规模养殖模式,集中进行管理,饲喂定时、定量,集中进行药物和疫苗的防疫,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疫病。同时,随着流动禽畜在农村的减少,也减轻了对空气、土壤、水源的破坏,可以更好的进行排泄物集中管理,减少病菌的传播。此外,鼓励养殖户进行科学养殖可以根据不同日龄选择饲料,针对不同疫情选择兽药,提升动物的免疫力,以此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而动物防疫人员也便于进行指导,进提升防疫实效性[5]。
2.2 加大相关法规的普及力度
开展好动物防疫工作,关键在于让广大养殖户思想上重视,在告知养殖户动物防疫益处的同时,还要对动物防疫工作加强宣传力度。因此,基层的动物防疫部门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相关的防疫制度,使得养殖户了解疫病防治的意义和益处,懂得发生疫病上报流程;同时要宣传《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非洲猪瘟和禽流感为例,这些疫病严重危害了农村的养殖业,做作为动物防疫人员要发布预警,让养殖户告知养殖户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要第一时间上报,然后按照相关要求封锁养殖区或者集中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避免疫病的肉类进入市场;再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需要让养殖户重视喂养的成分,满足禽畜的营养补给。因此,通过宣传相关法规,养殖户的养殖观念会得到提升,进而主动配合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2]。
2.3 严格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规章制度
防疫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指导养殖户对常见的疫病科学处理。同时,要认真分析疫病的根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使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升实效。具体说来:动物防疫工作人员要根据禽畜养殖规模、分布情况,对每个环节明确责任的划分,具体包括了引进环节、养殖环节、出售环节、运输环节。同时,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也要监管农村防疫工作各岗位情况,进而降低疫病发生几率和传播几率,保证禽畜饲料转化率和人们的饮食安全[3]。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动物工作目前已经取得良好成效,今后还要鼓励畜禽规模化养殖,加大相关法规的普及力度,并且严格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规章制度,让动物检疫工作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