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观察
2019-02-20张驰
张驰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现阶段下肢静脉曲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普遍认为该疾病与患者血流障碍存在关系,并且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小腿肿胀、溃烂等严重症状,需要第一时间采取治疗。我院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了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满意,值得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包括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3±7.6)岁,其中有单侧发病患者21例,双侧发病19例。对照组患者40例,包括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6±6.9)岁,有单侧发病患者24例,双侧发病16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患者平卧位,术前体表标记曲张静脉,并自股动脉向下做一3 cm的纵行切口,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同时在内踝前做一1 cm切口,切断大隐静脉后,对主干大隐静脉做结扎处理,主要属支结扎阶段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考虑做分段或者全段剥脱,并作点状切口,剥脱曲张的小静脉,最后对切口位置缝合。
观察组患者患者接受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其常规处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切开皮下组织后,以卵圆窝为中心点沿着患者皮纹切开浅筋膜,用止血钳分离、固定大隐静脉的主干静脉后,对主要属支做切断、结扎。之后用16号套管针穿刺大隐静脉,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同时向其中置入超滑导丝,并插入5 F导管至大隐静脉主干全程,最后拔出导丝替换为专用激光光纤(规格为600 μm);设定功率为12 w后,脉冲以及间隔时间均为1 s。沿着大隐静脉走向,根据光纤简短红色灯的引导下加压,促使大隐静脉塌陷、闭合;对于属支曲张部位,可以采用多点穿刺的方法,通过激光光纤导入后烧灼,最后退出光纤并对切口进行缝合。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手术治疗后,用弹力绷带加压14 d,并根据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合理使用抗生药物;去绷带后改穿弹力袜6个月。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两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处理,以t值检验数据,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1.6±6.5)min、出血量(38.1±10.7)mL、切口长度(5.3±0.4)cm;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3.4±10.6)min、出血量(63.4±11.8)mL、切口长度(9.7±1.3)cm,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病,现代研究发现,该病症的致病因素较多,包括静脉壁弹性发育差、静脉瓣膜功能障碍等都有可能成为致病因素。我院通过实践发现,下肢静脉曲张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伴有突出于皮肤表面的大隐静脉,无疼痛感,因此容易被忽视,但是随着疾病发展,会出现淤血、色素下沉、肢体酸胀甚至溃疡等,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1]。现阶段外科手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其中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通过切断大隐静脉,对病变静脉组织的属支进行剥脱,可以取得满意效果。但是有研究认为,该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对患者肢体的伤害较大,且手术期间需要剥脱血管,存在大量出血的隐患,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
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针对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展开分析,从表1的相关资料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后,其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通过热作用经光纤周边血红蛋白吸收能量,并组织汽化造成静脉壁受损,加快血管内膜变形时或造成静脉壁纤维化,因此可以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手术治疗期间,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不需要大量剥离血管,且对人体创伤小,可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因此患者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手术治疗,具有技术先进性[2]。
综上所述,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期间,使用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