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自信拥抱大数据

2019-02-20徐天宝

山东国资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临沂经济圈竞争力

□ 本刊记者 徐天宝

当下,搜索中国经济的热词,“山东”算是一个。从2018年春节开始的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思,因为山东领导勇敢地“自曝家丑”,更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山东的经济存量、山东的产业结构、山东的文化性格,甚至山东的饮食习惯,都被“暴晒”了一番。

梳理一下,首先是外因,山东在中国三大经济圈中的位置,似乎决定了山东经济的尴尬地位。鞭长莫及的长三角经济圈与珠三角经济圈不必说,就是置身其中的环渤海经济圈,也因为“东北振兴”、京津“吸粉”,成为山东发展的有力竞争者。环渤海经济圈虽然号称潜力巨大,但是对山东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地理概念,短期内不会给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实质性的辐射支撑。

内因呢,山东的经济属于典型的重资产经济,尤其山东的国企,一直倚重于煤炭、钢铁、化工、制造板块,很多时候被贴上“落后产能”的标签,甚至自己都怀疑有没有未来。所以,才有病急乱投医,才有“脱离主业乱投资、投入金融赚热钱、投入房地产赚快钱、脱实向虚”等种种行为。

问题和短板找到了,山东的后发优势呢?换言之,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信”在哪里?山东国企转型升级的“自信”又在哪里?自信恰恰就在我们自身,在山东庞大的传统工业实体经济中,在基于大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激活中。

在山东能源临矿集团采访,记者感受到了这种“自信”。

早在2015年9月,国务院就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但是,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以说,工业互联网正在给山东传统实体经济带来最好的“涅槃”机会。

大数据不仅仅体现在“让数据说话”“让数据管理”,还体现在“数据是资源”“数据是资产”“数据是核心竞争力”上。临矿集团由一个年煤炭产能不足100万吨、销售收入不过1亿元、连续亏损28年的极端困难企业,近年来迅速成长为煤电、铁矿、玻纤三大产业效能领先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大数据功不可没。

大数据是应用技术,需要与之匹配的文化土壤和人文环境。就像我们期盼的工业4.0一样,只有工业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一路走来,才能从1.0真正进入4.0时代。如果我们还处在文化的1.0状态,思想解放没有完成,思维方式没有转变,即使拥有了先进的4.0技术模型,一样会“蜕变”为落后产能。

“思想变革、思维转型是临矿发展的第一动能,学习创新力是临矿的核心竞争力。”临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对此深有感触。从2016年开始,临矿集团安排干部职工将解放思想的课堂搬到对标企业,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特别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临矿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赢利能力是什么?未来影响和制约临矿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临矿怎样创建和造就软硬实力“双领先”的体制机制?

问题一个个抛出,答案也一一浮现。“浙大归来话升级”“华为归来论创新”,3年多的高压强式对标学习,正视差距、解放思想、创新变革、奋起直追,以推行自动化智能化和大数据工程为切入点,临矿集团高质量发展找到了源头活水。惟其如此,一个传统煤炭企业才敢率先布局大数据,才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在对刘孝孔的数次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他讲的一个故事。

由于临矿集团总部在临沂,主力煤矿大部分在济宁地区,有时候需要从临沂出发奔波两个多小时去矿区参加早会。往往是凌晨3点多从临沂出发,6点左右才能到矿区。这时候,他会跟司机说,这样多好,我们出发时天是黑的,但是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或许,坚定自信、担当作为,拥抱大数据、拥抱工业互联网,山东传统工业产业才会真正迎来“天亮”时刻,才能真正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猜你喜欢

临沂经济圈竞争力
基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促进效应研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山东临沂:铁腕治污,久久为功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傅有田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