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大国企”的金字招牌
2019-02-20本刊执行总编兰恒敏
□ 本刊执行总编 兰恒敏
无论民营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很愿意跟大型国企合作。因为社会舆论一般认为,大型国企实力强、“信得过”。
8月8日,山东广播电视台《问政山东》节目直播省国资委接受现场问政。针对节目中暴露出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拖欠民营企业账款、聚焦主业不突出、拖欠职工工资、企业治亏工作推进缓慢等问题,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的态度明确而坚定:照单全收,坚决整改!马上整改!
张斌主任的要求不仅是一种担当,更是国资国企珍惜信誉、维护荣誉的必然选择。
首先是政治站位问题。节目中暴露出的每个问题都有“客观原因”,都有复杂的“具体情况”,都有很多“苦衷”。但“苦衷”不是减免责任的理由。
每一市场主体都时刻受到市场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自身却又时刻制造着影响别人的不良因素。譬如“三角债”,你欠我的,我欠他的。此时,作为国有企业,就要勇敢地站出来,坚守信用,做出表率,打破“不守信”的恶性链条,引领商业环境的“清风正气”。这是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是思想认识问题。山东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在绝大多数事情上都表现出很好的担当,出问题的只是极少数企业的极个别情况。但99件事情做好了,有1件事情没做好,舆论就会记住这1件事情的“恶”,对企业形象造成极大损害。而且,人家不会说“某某分公司”不守信,而会说“某某集团”不守信。所以,问题出在下面,但集团董事长要高度重视,亲自督促处理。
再次要有担当。有同志说,这个问题是历史形成的,是上一届班子遗留的,一时难以解决。这种说法不对。社会各界之所以相信国企,就是因为国企始终处于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一届接着一届干,国企就在这里,国企与国家和人民同在,不会“跑路”。企业每一届班子都继承了上一届的财富和资源,也同时承担了问题和责任。历史问题需要“现实”解决。这个责任是推不掉的。
省国资委落实“问政”整改会议指出,开展电视问政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工作落实年”的重要抓手,是对各级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现实检验,也是舆论监督、民意考问的有效形式。这次电视问政节目,既是对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一次“把脉问诊”,更是对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工作作风、工作水平的“现实检视”。
会议强调,对曝光的这些问题,不能怕揭短亮丑,既要有脸红出汗的自责态度,更要有知耻而后勇的整改决心。要将电视问政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打折扣、主动认领、坚决整改,真正把企业和职工的揪心事,办成舒心事、放心事。
目前,省国资委已经成立了5个整改督导组,每组由一名委领导带队,由相关职能处室负责同志组成,逐条督促落实整改要求。
我们相信,有了这种认识、这种态度、这种行动,一定会给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一个满意答复,擦亮“大国企”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