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哈密阿拉塔格金矿床地电化学特征、成矿规律及远景分析

2019-02-20邹振林谢登科

新疆有色金属 2019年5期
关键词:红柳岩性金矿

邹振林 谢登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哈密 839000)

1 矿区地质

大地构造位于塔里木-华北板块(Ⅰ)塔里木微板块(Ⅱ)北山古生代裂谷系(Ⅲ)的东北部,北侧为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之间的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NTH(Ⅲ)(即原中天山),南侧为区域性深大断裂卡瓦布拉克-红柳河深大断裂。

1.1 地层

本区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区、中天山-马鬃山地层分区和塔北地层分区。本区地层古老,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发育、类型齐全,有典型的矿床类型分布。出露地层主要有元古界的震旦系、古生界的寒武系、志留系。

1.1.1 震旦系

区内震旦系出露仅有中统(Z2),呈近东西向分布于图幅的中部。

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灰-深灰色灰白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且夹少量的云母石英片岩、硅质岩等。

1.1.2 寒武系

寒武系呈近东西向条带弯曲状分布于大水一带,其构成大水复背斜的两翼,为一套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的碎屑-胶体-化学沉积岩。

1.1.3 志留系

志留系出露于图幅的中偏南部分,总体走向近东西,呈片状、条带状分布,其边部受第三系覆盖而呈零星分布,其划分为下统和上中统。

1.1.4 二叠系

红柳河组下亚组(P1ha)为主要的赋矿地层;红柳河组中亚组(P1hb)分布于P1ha地层北侧,红柳河大断裂以北地带,地层近东西向分布,岩性主要为灰黄色长石砂岩、复矿砂岩、砾岩、粉砂岩夹灰岩。该层位中石英脉较为发育,部分石英脉有褐铁矿化蚀变,并且有金矿化现象,阿拉塔格金矿赋存于该套地层,向东有照壁山金矿、金窝子金矿等,该段岩层石英脉较为发育,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脉中,石英脉走向与地层方向基本一致。另外在含砾砂岩、砂砾岩中有黄铁矿化、辉钼矿化及金矿化。

1.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大致分为两个系统:一组为主干大断裂带,该断裂带以红柳河大断裂为主,横跨整个区域范围,规模大、延伸长,走向大致近东西向延伸,为区内主要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岩浆岩发育,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区内的中部及南部。其产状有岩基、岩株及岩墙等,岩性较为复杂,以花岗岩为主,闪长岩、辉长岩较少。区内岩浆岩可分为加里东与华力西两期以华力西期最为发育,岩脉也很发育。岩体很多,岩性复杂,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而加里东期岩体仅有一个,分布于西北角。

2 地电化学特征

地电化学方法是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电化学综合交叉为一体组成一新的找矿方法。

2.1 地电化学特征

结合阿拉塔格金矿前期物探、化探成果结合地电化学成果对金、铜、钼不同数值作为背景值,综合划分出Au异常三个异常带,分别为南带、中带、北带,南带异常长230米,走向120°,Au异常15.9-41.8ppb,岩性为砂岩;北带异常长420米,走向120°,Au异常9.5-20.5ppb;中带异常长约1千米,向西没有封闭,走向120°,Au异常11.0-37.9ppb,岩性为砂岩及少量石英脉。对南带(Au1)、中带(Au2、Au3)进行槽探、钻探工程揭露,两条带内共发现35条石英脉,石英脉总体走向为北北西向,倾向北东东,倾角70°-80°,长20-100米,宽0.1-1.0米,含金石英脉有13条,Au品位(1.06-7.34)×10-6,平均2.18×10-6;金矿带分布与地电化学金异常带的分布基本一致,可以说地电化学在寻找金矿时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2.2 钻探验证地电化学异常

通过在地电化学异常的北带及中带分别实施钻孔,在北带孔内所见岩性主要为华力西晚期的斜长花岗岩(天湖杂岩体),普遍具不同程度的钾化,孔内黄铁矿化。在中带孔内主要为花岗质含砾砂岩,局部夹砂岩、含碳砂岩薄层,孔内见少量的石英细脉及黄铁矿,石英脉多较干净未见其边缘有金属硫化物伴生,钻孔内未见矿体或矿化体;而在南带异常区富集系数在15.9-41.8ppb之间,据此推断深部的激电异常可能由金属硫化物引起的,为寻找金矿的有利部位,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3 成矿地质条件

在成矿区划上,勘查区分属北山铁、铜、镍、金、磷、钒、铀、锰、钴等成矿带的东段,位于红柳河大断裂以南的北山古生代裂陷盆地内,主要出露地层为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等。

阿拉塔格金矿是二叠系地层中的与石英脉、黄铁矿有关的热液活动所形成的矿床。二叠系地层是金矿形成的重要地质因素,红柳河大断裂是提供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的另一个地质因素。阿拉塔格金矿严格受二叠系地层和断裂构造的控制。

4 成矿规律

从矿体空间展布、矿体与构造线及含矿母岩的联系、矿石特征等所反映的成矿规律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可能有两方面:一是二叠系红柳河组中亚组(P1hb)地层;二是华力西晚期侵入岩(γ43)的岩浆活动。

(2)区内石英脉较多,但金矿化石英脉仅分布于二叠系红柳河组中亚组第二岩性段(P1hb2)的地层中,反映出地层控矿的趋势和金矿化时间的阶段性。

(3)石英脉展布方向多为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从上述几点可以推测,本区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而原地的变质热液富集作用对矿体的形成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5 找矿前景分析

阿拉塔格金矿区处于北山磁海-大水Fe-Mn-Au-W-Sn-P-V-U-钠硝石-盐类成矿带的东段,红柳河深大断裂南北两侧均有大面积的侵入岩分布,同时区内有大量的石英脉分布,向西有金窝子金矿、照壁山金矿,向南有大水井金矿等金矿床(点),其中金窝子金矿床规模初步推算已达中型以上,并有望达到大型。

5.1 石英脉型金矿床找矿远景分析

阿拉塔格金矿区二叠系地层中石英脉较为密集,共发现含金石英脉13条,大都分布于区内的褶皱转折端,外围二叠系地层中发现石脉金含量(0.45-1.01)×10-6的石英脉,外围含金石英脉的发现,进一步确定了该区金矿体的成矿地质条件,对该区寻找石英脉型金矿体的方向与潜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5.2 蚀变岩型金矿床找矿远景分析

阿拉塔格金矿位于红柳河深大断裂的北侧,其派生的北西、北西西向次级断裂极为发育,沿这些断裂均发育有不同程度的蚀变矿化。在这些蚀变带的中心部位均有石英脉或石英细网脉的穿插,近脉围岩多可见金属硫化物的产出,金矿(化)体在地表主要分布于石英脉中,而深部主要是分布于黄铁矿化之中,石英脉次之,所以黄铁矿分布较多的地段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加之与金窝子金矿位处于同一条成矿带上,说明存在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可能,所以加强区域化探、物探等综合研究寻找在以金为主其他相伴生的铜钼矿体上力争有较大的突破。

综合分析考虑阿拉塔格金矿做为区域成矿带上的金钼找矿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猜你喜欢

红柳岩性金矿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离太阳最近的树
大漠红柳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基于DEM的地形因子分析与岩性分类
离太阳最近的树